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探索

2010-08-15 00:4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普洱民族旅游

黄 炜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探索

黄 炜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普洱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培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为此,要强化研究并就此采取系统而强有力的措施,方能促进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现状和特点;存在问题;对策

普洱自古就是沟通云南边疆与我国内地和东南亚的文明走廊。在不断的发展中,普洱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交融,孕育出了绚烂多姿、魅力独特的普洱民族文化,其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以及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具有独特性,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普洱市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促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正得到有序的开发。普洱被公认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和普洱茶文化的源头,具有古朴的普洱茶文化。同时,普洱市少数民族众多,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普洱九县一区中,有九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娜允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土司古城,孟连县因此在2001年4月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拉祜族神话史诗《牡帕密帕》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盟的《木鼓舞》被国家列入“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景谷傣族农民组成的象脚鼓队,荣获中华鼓舞大赛比赛山花奖,江城哈尼族舞蹈《阿迷车》获全国群众舞蹈展演金奖。市歌舞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民族舞剧《云海丰碑》在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创作、演出、舞美”三项金奖,并获云南省政府“特别贡献奖”。普洱各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节日文化,墨江哈尼太阳节和孟连娜允神鱼节被评为2007年度云南十大“民族狂欢节”。

2、加快新兴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完善重要配套设施。到2009年,普洱市有旅游景点40余处,其中A级景区景点9个。思茅区紧紧围绕“世界茶乡、普洱茶都、中国茶城”城市形象的打造,建成了茶名人园和民族团结丰碑、马帮小憩、妇女制茶、雅士品茶等一批体现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精品雕塑和城市广场;南部片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方案已完成,突出了中华普洱茶文化博览苑、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营盘山万亩茶园、梅子湖公园、玉屏山公园之间旅游的联系互动。宁洱县启动了“普洱古茶都”建设,重点开发和建设了茶源广场、茶源大道、普洱茶街,修缮了茶奄塘—磨黑茶马古道、民族团结誓词碑园、普洱山天壁公园和东塔。江城县加快了口岸通道规划建设,龙富通道的口岸建设总体规划已完成。墨江县着力建设北回归线上的绿色生态经济大县、特色鲜明的哈尼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连通东南亚国家大通道上北回归精品旅游景区和商贸集镇。

3、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文化旅游产品推陈出新。近年来,普洱市以撤地设市、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一节两会、北京普洱茶文化周、马帮瑞贡进京、百年贡茶回归普洱、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城市推选等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和推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普洱旅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利用节庆和长假到普洱的游客不断增多。2009年,全市接待旅游者总人数315.12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达到13.44亿,比2007年增长51%。

4、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接待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普洱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快213国道改造,沿边干线公路建设的机遇,积极提升公路等级,基本实现了通省公路高速化,通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硬化。随着昆曼大通道思小段开通,磨思段开工,南涧——臭水、江城——绿春县际油路的修建和思澜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加快,普洱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同时,旅游接待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接待容量显著增加。2009年,普洱市有宾馆酒店1019家,床位达39035张,星级酒(饭)店43家;旅行社5家,旅游从业人员367人;接待国内外游客243.8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3.44亿元。

二、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住宿方面:住宿餐饮设施数量少、类型少、档次低、卫生条件差、配套性差。在交通方面:与区域外联系的通道少,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区域内现有运输网络不完善;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水运航道通过量小。在通讯方面:通讯服务网点少,设施装备陈旧老化,信息传递不通畅,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十分薄弱,游客的通讯联络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在旅游设施方面:如大多数景区厕所的档次还比较低,景区的脏、乱、差现象较为常见。

2、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缺乏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化旅游精品。只有精品才能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较多,但精品却不突出。一是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缺乏认识,发掘不够,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优势,民族文化精华未能打造成文化旅游产品,而只是简单地将民族风情活动改换为节庆,致使各种名目的“风情节”层出不穷,却没有形成一个“主打”产品。二是旅游者在经历旅游行程后,在感受了各民族热情洋溢的接待和欢迎后,往往在旅游评估中无法分辨经历的民族文化特点,各民族文化表征除了热情的歌舞外,其特色缺乏可分辨性,缺乏自己的个性特征,无法满足游客在旅游经历后的评估和鉴别。

3、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资源优势难以发挥。一是随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异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对旅游地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影响很深,有的甚至出现了汉化现象,逐渐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韵味。二是部分人存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是愚昧落后、封建迷信的表现的认识偏差和误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不力,民族传统文化异变、消失等问题突出。三是在城乡建设中,对民族传统和民族特点重视不够,以致民族村村容村貌、城镇建设等出现大一统的模式;民族服饰除了节假日外,平时很少看到,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民族文化特色逐渐淡化。四是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整合和利用,特别是那些至今仍散落在民间的、有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系统的发掘、整理、研究和提升,因此,它们只能以静态旅游资源的形式存在,没有转变成旅游产品,发挥不了资源优势,产生不了经济社会效益。

4、旅游人才相对匮乏,缺乏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要有人才作为支撑,旅游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普洱市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一是由于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人才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之培养机制不健全,使得旅游人才相对匮乏,从而导致经营管理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到位。二是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普洱的一些优秀民俗人才、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流失到东部沿海或其它地区,使本地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含量下降,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云南丽江有个宣科,宣科与丽江一样有名,宣科在丽江的开发上功不可没。有人称:闻名于世的丽江古城,如果没有宣科对纳西古乐的研究和开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丽江古城的灵气、名气和人气。这话道出了文化旅游与文化带头人因缘和合的道理。文化旅游的发展就需要有宣科这样的人才,需要宣科这样的文化带头人,而这也正是普洱所欠缺的。

5、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未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普洱市及区县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例如,一些歌曲《朵朵麻栗花》、《快乐拉祜》在全国传唱,制作了一些专题片,出版了一些民族文化丛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效应,但就其总体而言,仍属零敲碎打,缺乏力度和气势,未形成规模效应,应不断加大宣传推销的力度。

三、加快普洱市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大力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条件。普洱要进一步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第一,高起点建设交通网络。尽快推进与市内、省内各旅游区及境外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第二,高标准打造旅游景观、景点,提升文化含量。积极建设和打造连接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梅子湖公园——营盘山万亩茶园——80号雨林谷的4A级热带雨林风景区、中华普洱茶文化博览苑4A级普洱茶文化博物馆景区、世界普洱茶源头4A级茶马古道风景区、十层大山3A级地形风景区和北回归线标志园4A级天文地理风景区;同时,通过文字介绍、影视、图画宣传等手段,提升这些景区景点的文化含量。第三,高规格建设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要重点提升一些酒店的接待功能,在集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为一体的高端康体休闲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建设一批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星级宾馆。第四,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文化节目。要突出反映普洱茶历史、文化和团结诚信、文明高效的普洱精神,提升“天下普洱”歌舞茶艺表演节目;要扩大双胞胎才艺展演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要深入收集整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打造大策划、精制作、全景式哈尼太阳文化展示节目,并形成品牌,走文化节目品牌化之路。

2、发挥优势,突出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的本质特征,是民族的根和魂,它最美的东西是自然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是古老的东西,最具世界性的东西是民族的东西,最有活力的文化是民间文化。要注意培育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节,做到节日年年过,活动月月有,内容次次新,从而促进旅游文化活动的品位升级,同时,努力提炼景点精品。普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景点的建设刚刚起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加快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第一,景区景点建设要突出重点,少而精。每个县重点建设2至3个景区景点。作为重点建设的景区景点,必须按精品的标准,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第二,突出参与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各旅游景点特别是普洱茶、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点的游览活动,要让游客自己动手、动脑,真正参与进去,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获得娱乐和体验的感受。第三,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风貌及特色。各景区景点在组织开展各类娱乐休闲活动时,要突出当地民族的特色,特别是体现当地民族的独特性;相关建筑物的外貌要保持当地民族建筑的特色,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哈尼、彝、傣等各少数民族在饮食、服饰、居住、生产、生活、节日、庆典、社交礼仪、婚嫁、宗教等方面风俗习惯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将其中具有独特性、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的物品,开发制作为旅游商品,包括民族服装服饰、民族工艺美术品、民族乐器、民族日用品、民族宗教用物仿制品等。

3、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对矛盾,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会给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如民族文化的同化、庸俗化等。但合理、科学的旅游开发也能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因此,普洱市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动态向前发展。为此,应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不要让经济效益冲昏了头脑,任由民族传统文化在开发利用中消失。只要抢救、挖掘、保护好,并合理加以利用,原有的古老民族文化定能放出异彩,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4、更新观念,强化民族文化旅游宣传促销。文化旅游作为消费品,离不开品牌、包装、营销方面的精心策划和宣传促销。普洱市政府在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整体促销宣传方面负有重任,它拥有各县区政府和旅游组织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应建立和完善政府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对现实的或潜在的客源地发动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例如,通过政府积极主导,把组织旅游企业到大城市开展推介普洱作为一项长效活动坚持下去;邀请国内外高端、知名人士和媒体、文艺工作者到普洱参观考察,通过他们的宣传和影响,让更多的人认识普洱,认识普洱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5、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从事民族文化旅游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第一,要把合理使用人才、着力培养人才、努力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作为普洱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第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人才,这既包括专业表演人才,又包括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尤其要注意培养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第三,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满足普洱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求,为普洱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F127

A

1671-2994(2010)03-0051-03

2010-04-18

黄 炜(1970- ),女,云南普洱人,中共普洱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哲学、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普洱民族旅游
我们的民族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