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和谐与农村社会稳定

2010-08-15 00:44毛文英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邻里关系邻里农民

毛文英

(中共鹤庆县委党校,云南 鹤庆 671500)

邻里和谐与农村社会稳定

毛文英

(中共鹤庆县委党校,云南 鹤庆 671500)

农村邻里关系的状况是衡量农村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农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范围、社会心理等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农村邻里在生产生活互助、人的社会化、社会控制、情感交流等方面应有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呈现弱化的趋势。在和谐农村建设中,需要通过改善邻里关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对邻里关系的社会功能进行重建和强化。

邻里和谐;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邻里和谐是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农村邻里和谐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进一步规范和协调农村邻里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和谐的邻里关系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必然要求

1、重视邻里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邻里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农村邻里是农村居民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自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包括个体家庭之间的关系,个体家庭与所属自然村之间的关系,相邻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关系。邻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他们之间如何相处,能够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受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主观上要求调整人与物,人与人,人的自身与内心的关系,提高人的心灵素质,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境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人性的培育和道德伦理的建设,重视邻里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充分发挥邻里关系的社会功能。

2、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和谐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邻里关系的状况是衡量农村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重视农村邻里关系的协调,维护邻里关系和谐,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忽视农村邻里关系的协调,农村邻里矛盾就易发,邻里之间各种各样的冲突就多发,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农村邻里关系的协调,依法维护邻里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协调邻里关系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邻里关系仅靠邻里双方自主协调是有局限的,政府对邻里关系的协调是必不可少的,邻里关系的协调,应实行“国家立法规范,社会公德约束,邻里双方自主协调”的模式。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各级政府在协调邻里关系,维护邻居合法权益方面责任重大。

二、我国农村邻里关系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邻里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前和解放初。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然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千百年来农村的经济模式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产劳动以个体家庭手工劳动为主。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个体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有限,邻里之间形成了“守望相助”,生产、生活上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互谅互让,对长辈和晚辈相互进行照顾,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换等邻里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它具有很强的生产上互助的功能、生活上互助的功能、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换的功能、调整纠纷和协调关系的功能、社会治安的功能。第二阶段:计划经济时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农村,农民被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搞大集体,实行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生产什么、生活多少完全由政府决定,生产、生活的需要完全由政府负责,这一时期农村邻里关系的社会功能被淡化。第三阶段: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经营权分到个体家庭,解放了农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劳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农村发展经济的形式多样化,大量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或企业,从事打工或经商,出现了民工潮。这些农民工穿梭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增加了收入,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村地区差别、地域差别、邻里贫富差别日渐悬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方式,交往范围、社会心理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邻里在生产生活互助,人的社会化,社会控制,情感交流等方面应有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呈现弱化的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我们社会倡导的那种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社会公德,邻里之间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交流,能够友好往来,互谅互让,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逐渐淡化,邻里关系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出现弱化趋势,影响邻里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

1、在物质生活方面:邻里之间互相攀比,相互嫉妒,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尤为突出。在吃的方面,邻居之间请客吃饭相互攀比,讲排场的现象越演越烈。中国老百姓有杀猪过年的风俗,在春节期间,杀猪请亲戚朋友聚一聚,进行感情交流与沟通。但是,近几年,农村杀猪过年成了摆阔的一种方式,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勉强应付,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能因此负债。在住的方面,盖房子改善住房条件,本来是件好事,但目前我国农村没有统一的建房规划,宅基地私挖乱建,随意占地,随意抬高房子基础和层高,随意排水等情况非常突出,结果,大部分村子表面上看建得非常漂亮,而走进去看,房子高高矮矮,参差不齐,公共通道歪歪扭扭,低洼狭窄,成了名符其实的“排水沟”,由于进出不便和排水不通,阳光被挡,造成邻居房屋轮番拆建、重建,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引来的邻里纠纷,邻里矛盾非常尖锐,甚至出现刑事案件。在行的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乡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并且,绝大多数村庄实现了道路的硬化,由于农村人的攀比,摩托车成了抢手货,大多数家庭不管经济条件好坏,都有摩托车,而且是没有牌照的“黑车”,摩托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是马路杀手,已成为引发邻里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2、在生产方面:互助减少,各种不道德的现象增多。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程度有所提高,邻里之间生产上相互帮助的情况少了。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邻里之间相互嫉妒,相互猜疑,经常发生菜园的菜被偷、放养的牲口被毒死、责任田里的农作物被盗被毁等违法犯罪和有失社会公德的行为;由于土地、山场权属不清,在生产过程中引发的邻里纠纷和矛盾非常突出。

3、在社会治安方面:邻里互不相让,违法犯罪增多。邻里之间常会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轻者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重者大打出手,酿成流血事件,进而引发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农村社会治安的大问题,他们生活在一个打打闹闹,邻里不安的环境,受潜移默化,更多地受到负面影响,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邻里之间漠不关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很难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中形成合力,极易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4、在人际交往方面:农村普遍存在老中青搞班辈结拜,拉班结伙。你有你的圈子,我有我的同伴,各个班辈,各个圈子在各种交往活动中,相互攀比、摆阔,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和纠纷。

5、家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实行基层民主选举民主推荐过程中存在家族垄断的现象,家族之间因坟场等利益产生的纠纷现象十分突出和普遍。

三、改善农村邻里关系建议与对策

从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农村邻里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一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相当部分缺少休闲场所,休闲娱乐几乎空白,文化生活贫乏。二是农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和谐邻里构建主力缺失。当前农村的常住人口是妇小老弱病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转移,使构建和谐农村失去了主力军。三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构建和谐邻里缺少形成氛围。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村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谈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较大。极少数人不务正业,以打牌赌博为生,因打牌赌博至贫,引起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还一程度存在,和谐邻里和谐农村建设缺少必要条件。五是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农村普法过程中,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普法之路依旧漫长,一些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矛盾纠纷时,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而是采取报复,动辄拳脚相加,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简单的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邻里之间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交流,能友好往来,互谅互让,诚实信用,守望相助的关系,实现个体家庭之间和谐相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适应和谐农村建设要求的邻里关系。具体对策是: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不仅体现着农村社会的价值导向,还影响着社会风气,要立足于育民、富民、塑民,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富有乡村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当前,尤其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模范邻里和谐户的评选,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明是非、辩善恶、识美丑,逐渐树立品德端正、家庭和睦、邻里互帮、崇尚科学、健康娱乐等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农村和谐发展的良好风气。

2、弘扬先进文化,提供文化支撑。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在和谐农村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第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让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农村千家万户。第二,要充分发挥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依托群众活动广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文艺演出队等,着力引导组织好活动,充分展示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幸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第三,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在春节、无霄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第四,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术的潜能和进城务过工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和谐农村建设中,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编自演,自我教育,自娱自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第五,通过乡镇农体协组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钓鱼等业余运动队,坚持常年开展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

3、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增强法制宣传的效果。第一,要结合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广大农民学法用法的宣传,积极引导农民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二,建立健全三级调处网络,加大矛盾纠纷调处的力度,乡、镇一级建立由综治办牵头,以司法所为主,法庭、派出所、工商、土地等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一级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以村调解委员会和民间调解组织为主,组一级设立信息员,及时上报纠纷,及时了解、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

4、完善政府机制,实行项目化建设,提升创建和谐的实效。第一,按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小项,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建立考评制度,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二,在乡镇机关和中心村逐步推广城市创文明行业的做法,在“七所八站”建设文明窗口,列入绩效考评,树立主动为农民群众服务意识,以基层第一线工作人员的文明服务行为向农民群众宣传和谐农村建设。第三,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庭院为载体,组织开展农村公共环境,生活环境公益整治活动,推行农村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第四,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通过学校、妇委会、老人协会等组织开展义务劳动,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促进村民人际关系和谐。第五,建立健全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完善农民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准建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之路,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广大农民在生产活动中的互助合作,强化邻里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5、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和谐,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镇村两级议事规则,配套制定党政班子成员目标责任考评管理办法,机关干部岗位工作管理办法,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量化考评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带头。第二,要推行流动办公、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和驻村记事备案登记制度,干部联系卡制度等,接受群众监督,带动农村和谐。

责任编辑:陈文兴

C912.82

A

1671-2994(2010)03-0045-03

2010-04-18

毛文英(1967- ),女,云南鹤庆人,中共鹤庆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邻里关系邻里农民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的纽带
温州卷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