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古建筑防雷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

2010-08-15 00:48易志学王长金雷安林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0年4期
关键词:黎平县侗族古建筑

易志学,王长金,雷安林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 黎平 557300)

黎平县古建筑防雷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

易志学,王长金,雷安林

(贵州省黎平县气象局,贵州 黎平 557300)

通过对黎平县现有 1 260座古建筑防雷现状进行防雷普查分析,发现到目前为止做到真正防雷安装的古建筑尚无一家,对保护我国文明遗物工作十分的不利。因此,针对黎平县古建筑在防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

古建筑;防雷现状;对策探讨

1 引言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陲,是全国最大的侗族居住地之一,素有“侗都”之称。其中有汉、侗、苗、瑶等 19个民族,总人口 52万,侗族人口 3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 70%,占黔、湘、桂 (区)侗族人口总数的 13%,为全国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和侗族文化中心腹地,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黎平是宋代至民国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储存库。厚重的宋元明清文化积淀,使黎平古城的文化品质及原生态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古建筑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以及价值特性,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财产,如遭遇雷电引起火灾后,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做好黎平县古建筑的防雷安全工作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很十分的现实意义。

2 黎平县古建筑的防雷现状

2.1 古建筑物遭雷击举例

2008年5月27日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古房屋遭受强雷电袭击,数个巨大的“火球”瞬间从天而降,正中侗族一座鼓楼,随即引发“火烧连营”局面。在这次雷击事故当中,该村 8栋民房 42间房屋被烧毁,毁坏文物古建筑 1座,造成经济损失 2 360万,所幸是在这一次雷电灾害无人死亡。

2.2 黎平县古建筑的防雷现状

据最新情况显示,全国各级各类 27 474个文物单位中,博物馆已有避雷设施的仅占 32%,文物保护单位已有避雷设施的仅占 3.7%,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避雷设施的只有 30%。而在黎平,据目前防雷普查初步统计,黎平县现有文明单位、历史遗迹等等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群有 1 260座。其中文明保护单位已有避雷设施的仅占 0.7%,历史遗迹已做避雷设施的仅占 0.3%,而在这 1 260座古建筑物群体中,真正做到防雷设施到位的尚无一家。

3 古建筑防雷安全隐患分析

3.1 古建筑构建材料、设计和装饰存在雷电火灾隐患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古建筑没有考虑设计防雷和避雷设施,设计上的不足造成雷电引起的火灾也是古建筑被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黎平县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木材使用量极大,耐火性能差。木材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湿,电阻率变小,并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静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侗族古建筑的建设特点,侗族鼓楼一般有 7、9、11层,最高达15层。其顶部多为屋角兽头、房脊和梁柱以及丰宝铜顶容易被雷击。再加上古建筑内部装修装饰大多为可燃、易燃织物和油漆彩绘,这样为燃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遭雷电火灾危险性和火灾蔓延速度。一旦古建筑遭直击雷和球形雷击后,后果不敢想象。

3.2 古建筑的地理特点和位置存在的雷电火灾隐患

在黎平县内,因为侗族人口居住的比较分散,所以古建筑较为分散,多数远离城镇,在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中依山而建,地理位置偏僻,本身地势较高,且位置突出,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雷电先驱就自然被吸引到这些地方,因此高大建筑物就容易遭雷击。

3.3 古建筑内电源设备存在着雷电隐患

近年来随着黎平县旅游事业的开发等诸多因素,电源、监控装置、消防设施、供水管道等现代化设施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古建筑物保护范围内,这些都加大了古建筑物被雷击的风险。这些弱电电器系统对雷电虽没有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那样“敏感”,但一旦受雷其危害也是很大的。为此,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古建筑物、仿古建筑物的内部防雷也显得非常重要。

4 古建筑防雷安全措施和对策

4.1 加强政府领导,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保护古建筑

各乡古建筑的防雷安全工作应由当地政府牵头,消防、文物、宗教、旅游、规划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防雷安全工作。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提高防雷法律法规认识,切实加强古建筑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古建筑防雷安全管理。

4.2 强化防雷安全意识

首先,各地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人员必须强化防雷安全意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从思想上重视搞好古建筑的防雷安全是保护好古建筑的重要环节,古建筑防雷安全意识不容忽视。防雷要会同文物管理部门、旅游部门和宗教部门做好防雷宣传工作。

4.3 做好防雷设施的建设

在不破坏古建筑完整性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手段,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按现行防雷规范技术标准安装防直击雷装置。在选择避雷针安装方式时,必须准确计算它的保护范围,屋顶和屋檐四角应在保护范围之内。当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弯曲时,应保证其弯曲段开口部分的直线距离,不小于弯曲段全长的 1/10,并避免弯折成直角或锐角。接地体应就近埋设,不宜距离保护建设太远,以减少防雷装置的反击电压,可避免造成放电的危险。同时应考虑在行人较少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

4.4 规范古建筑内电气安装和电气设备的使用

在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内安装电气线路和设备,必须经文物部和消防等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范。特别是各类大功率的电器设备,一定要做等电位连接,就是将电器设备与外部导体连接,以达到相同或相近电位的电气连接器件。最好是在低压相线与零线之间安装一只FYS—0.22KV金属氧化物无间隙的避雷器,这不仅可以有效防雷,还可防止由于三相四线进户零线断线引起中性点位移而产生的过电压危及人身安全。

4.5 运用先进的防雷检测设备,建立科学雷击的预防机制

黎平县多数古建筑存在缺少防雷设施,或即便安装了避雷设施,仍不符合防雷要求的现状。因此在维护时要彻底检查更新古建筑防雷设施,使古建筑的防雷设施更加科学化、标准化,避免雷电引起的火灾危害。建议建立定期安全检测制度,防止明装导体锈蚀或损伤、折断,失去防雷效果。

5 结束语

古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之一,是侗族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链节,是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切实做好古文物建筑的防雷安全保护工作,使之代代相传,对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2.

[2] 陈和平,周志华 .防雷工程质量管理手册[M].宁夏: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出版,2005.

[3] 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 .电子电器系统防雷接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4] 周志华,张爱利 .电气接地防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

[5] 赵大同,虞昊 .现代防雷技术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2004.

[6] 永强.电器防雷防暴方法与技巧[M].长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TU895

B

2009-12-18

易志学 (1984-),男 (苗族),助工,主要从事综合观测、办公室、农经网和气象科技服务等工作。

1003-6598(2010)04-0038-02

猜你喜欢
黎平县侗族古建筑
酸的思念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