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发生与预防

2010-08-15 00:43汪山献松陈国贵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巩膜学说屈光

文 汪山献松 陈国贵

1 近视眼的发展概况

近视眼是指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前,使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我国近视眼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据文献报道,1979年我国14岁左右的青少年的近视比例大约在10%左右;而到1994年已经提高到30%左右。2001年,第4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73.01%。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一项防治儿童近视调查显示,日前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60%。

在亚洲其他国家,如新加坡,近10年时间里青少年近视眼比例从26%升高至43%,及至大学毕业已超过70%;日本的小学生近视从36.17%提高到48.18%,中学生从51.19%提高到62.13%。而在欧美国家,成人近视率一般在12%~28%。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的近视眼比例为17%,以色列人为18.14%;而美国成人(23~75岁)的总近视率为35%。

总的来说,亚裔人总近视率为44.14%,非洲人为31.16%,而澳洲人仅为16.14%。可以看出,亚洲地区人群近视率明显高于欧美地区和非洲地区。对于日本、中国和新加坡来说,近视人群在不断增加。中国从1979年至今,中学生近视比例增加了4倍左右,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视的“低龄化”趋势,近年来发现7~9 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近视眼除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之外,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能有效地控制,它将严重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民族素质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近视眼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近视眼的发生机制

近视眼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近视眼动物模型实验,提出了各种假说和推测,包括遗传和调节学说、遗传理论、形觉剥夺、生化基础、视觉信息与基因表达、屈光要素、环境学说等。

2.1 调节学说

在近视眼的病因学说中,调节学说是最古老的。它认为近距离工作时,调节和辐辏使眼内肌和眼外肌作用于巩膜,使眼内压增加,持续的高眼压使眼轴加长,导致轴性近视。对眼内肌来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为了明视物体,调节不断加强,睫状肌持续收缩,引起紧张和痉挛而诱发近视眼。由于抵抗睫状肌压力,被过分牵拉的脉络膜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血容量继续减少,逐渐失去弹性及缓冲能力,继发营养不良和萎缩,随之缺少弹性的巩膜也开始变形,导致后极部延长,形成近视。对眼外肌来说,对称贴附在眼球表面的4对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不仅维持形式多样的眼球运动,而且对眼球的机械牵引产生压迫作用,当双眼辐辏时,在内直肌的收缩压力作用下,导致眼球前后径的增加,引发近视眼。长期以来,调节学说被看作是近视眼发生机制的主流假说,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并设计一种独特的“假性近视”学说。

2.2 遗传理论

据统计,如以父母无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基准的话,父母之一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是其2.6倍,父母双方都有的是其3.8倍。中高度近视眼中,遗传倾向更明显。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近视的影响比近距离工作等环境因素大。

2.3 形觉剥夺

通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形觉剥夺近视眼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眼球局部。形觉剥夺可诱导巩膜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异常、细胞外基质增加、巩膜胶原纤维改变等引起巩膜重塑,导致眼轴延长,近视屈光度增加。人们初步认为形觉剥夺可能是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2.4 生化基础

通过对多巴胺研究发现,其代谢活动与视觉系统许多神经生理活动有关,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质的作用。对人体血清中多巴胺含量测定表明,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近视,其血清中多巴胺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近视组中多巴胺含量与性别和近视程度均无明显相关。

2.5 视觉信息与基因表达

远视性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的信号刺激可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灵长类动物通过GABA能无长突细胞中GAD65免疫反应亚群内的Egr-1和Fra-2基因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实现对视觉信号的识别和传递,可能正是Egr-1和Fra-2基因的启动,引起了后续变化,如Pax-6表达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巩膜主动塑形和眼轴延长。

2.6 屈光要素

有研究表明,低年龄学生的中、低度近视属非轴性近视是由于眼屈光要素之间不匹配、不协调而失衡所致。人类眼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由远视逐渐移向正视,再发展为近视,至老年其屈光状态亦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变化逐渐减弱而又向远视方面发展。因此青少年的近视可能是视觉正常化反馈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失调引起的,是由于交感与副交感的平衡状态与正视者有异而导致的。

2.7 环境学说

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如果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就可能发展成近视。近视是由环境造成的,这一学说较遗传学说早很长时间。大约200年前就有大量证据表明近视与近距离工作时间和受教育水平有关。例如,爱斯基摩人的孩子受过西方教育后近视变得更普遍。亚洲人近视的发病率高,是与其民族教育体制和高强度的近距离工作要求相关。

笔者认为,大部分近视的原因与后天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遗传和营养因素之外,影响视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尤其在儿童时期,眼球的生理解剖特点是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很强,近点距离又近。在开始学习读书时,往往看书距离过近。如果不及时进行眼保健教育和采取有效的防近措施,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读、写习惯,那么,很容易发生近视。

3 近视眼的预防

中国医学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在1965年,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术会议上便成立了近视眼防治专题协作组。1987年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1992年,教育部体卫司组织成立了全国学生防近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全国不少地方还成立了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与近视眼防治所,在近视眼防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小学生的眼睛保健工作做得差强人意。2002年9月,上海伟星光学有限公司对2所学校共500名学生进行了写字姿势调查。能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的有307人;能做到“胸离桌缘一拳远”的有221人;能做到“手离笔尖一寸远”的有278人;以上3项均能做到的仅有89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61.4%、44.2%、55.6%和17.8%。随着年级的增加,写字姿势的不正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对两所学校的学生眼睛保健操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做眼保健操手势正确的学生不足70%,而能每天坚持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

近视眼的预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充分重视起来,敦促并帮助孩子们培养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教育他们:读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使眼与书面的距离保持在33cm以上;每看书写字30分钟左右,应外出活动或远眺2分钟左右,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在走路或坐车时看书;不在光线太弱或者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休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闭上眼睛,一种是眺望远方,使紧张的眼肌得到暂时的松弛。学生在课间应充分进行积极性休息,做一般性体操或打球、游戏等室外活动。已有近视的学生,力求避免挑抬重物以及负荷太重或对抗性较激烈的体育活动,以免发生视网膜剥离。

学校应认真开展体育课教学,教会学生做眼保健操,这是颇有意义的预防措施。通过眼与面部的按摩,可以神经反射性的加强促进整体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与增进血液循环, 消除调节紧张,恢复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预防近视眼的作用,并对早期近视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预防近视的必要条件,需要教育与卫生防疫等部门共同努力。

定期检查视力,如果发现有了近视, 应及时配戴眼镜,以便及时采取矫正措施,预防近视的发展。经临床验证,配戴多焦镜片,对青少年近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上海伟星光学有限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了多焦镜片的生产和研发工作,其中包括双光镜片和渐进多焦点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通道有12+2mm,14+2mm和18+2mm,其折射率有1.499、1.56、1.61和1.67,还开发了青少年学生渐进片。关于渐进多焦镜片的原理及其对近视的控制与矫正将在本栏目以后的文章中做详细的介绍。

猜你喜欢
巩膜学说屈光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