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刘 影 金 焱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医院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扩大,科学地运用医院文化这一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理论,是医院不断发展的力量之源。
医院文化分为四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由院容院貌、就医环境、医务人员的仪容仪表等硬件外表所构成,是医院在社会上外在形象的集中表现;浅层的行为文化由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和医务人员之间交往中所产生的活动文化所构成,是医院经营风貌和职工面貌等的集中表现;中层的制度文化,它是一种观念形式上的转变而成为医院表层文化和浅层文化的支撑点,是一种强制性的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中的核心文化,是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形成的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这四个层面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精神文化通过制度文化表现,支撑起医院员工的行为文化,构造出医院表层文化的实物外貌,并从中体现出医院的核心文化层。
医院文化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广大干部职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引导医院整体的价值取向、引导职工的思想行动,在潜移默化中让职工接受医院共同价值观念,自觉把医院的追求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医院价值观这个医院文化的核心被广大干部职工认同后,还能发挥其独特的凝聚作用,把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干部职工融合团结起来,共谋医院的发展、共创医院的繁荣。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医院文化如何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除了四个层面的医院文化发展,我们更应该注重医院的服务文化。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举措、全新的方法、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把实践“三个代表”落到实处。服务理念的形成、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道德文化的升华、新的运行机制的形成,一切的一切最终要落实到“服务”这两个字上。我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医院文化的营造和发展,对医院的运行机制、院容院貌、病人就医环境、职工素质的培养和塑造,都作了有益的尝试。着眼于医院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教育活动,加强绩效管理,提倡“换位思考”,树立危机意识,实现医院价值和个人价值观的统一。立足于医院的医疗服务实际:对病人的就医流程,围绕“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加大整治力度,简化就医流程、方便病人的就诊。门急诊和病房成立的“服务队”,为就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提供向导、预约、护送、代为排队挂号、配药、付费等;新成立的门诊预约中心,使病人在家中通过电话就能预约专家门诊的时间,通过电话就能进行有关的医疗咨询等,把宾馆式这一服务文化作了一种全新的演绎。门诊实行的站立式服务,则更体现了尊重病人、主动服务的服务文化新理念,门急诊护士的礼仪化着装,体现了医院物质文化的新内涵,也为医院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医院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转变,更要以医疗质量的提高为主要前提,从根本上理解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观念。诚然,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医疗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质量也能自动的相应的有所提高,仍然需要我们业务基础知识的不断充实,不断地进行各种技能培训,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技术本领。医院文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全心、全程参与和积极投入。所以我们要从“以病人为中心”着手,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这才是我们医院文化的重要之处。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把病人的利益,乃至公众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摆在首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为此,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确定与表达,必须建立在医院的目标与社会需求完善结合上。要把以病人为中心战略和实施看作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和对社会的贡献,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建设目标是为了促进医院与社会的关系处于理想、和谐状态,从而推动医院目标的实现,推动医院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可以赢得病人和社会的支持,还可以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改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医院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准确定位,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优质服务等方面加以落实。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塑造良好的为病人服务的“服务文化”,要全院上下形成一种“全心全意情系患者,千方百计提高质量”服务精神;二是以管理为起点,形成“制度行为文化,形成一个”事事被制度制约、人人受制度管理“制约机制。三是以物质为基础,塑造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医院文化氛围,让全院职工创造性地工作,充实地生活,愉快地交往,逐步形成一个“工作千事不怨、生活百味无忧”的团结上进的团队精神。要通过医院文化建设的逐步建立,创造出医院所特有的品牌,要通过品牌效应取得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