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华英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多年来,医院感染给社会、经济以及医疗带来的影响一直是医学发展的一大障碍。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各国报道差异较大,平均为5-10%,而我国为5.52%,以下呼吸道感染即医院获得性肺炎为常见。为此,本文对2007-2009年在我科发生的9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采用回顾性方法 查阅发生HAP的患者病历,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日期及发生HAP的日期。影响因素:发生前伴有的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有无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否伴有侵袭性操作。
1.2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HAP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HAP患者。
2.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在22岁-91岁,平均为72±5岁,大于60岁患者86例,占89.1%。住院时间最短为8天,最长为63天,平均为37天。其中86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48例患者有2种以上疾病。
2.2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因素 本组中有78例患者入院时常规使用抗生素,其中56例患者联合使用抗生素。
2.3 基础护理不到位因素 口-胃腔细菌逆向定植咽部后误吸入下呼吸道是革兰阴性杆菌至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机制[1]。如昏迷、卧床病人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口腔护理及吸痰,不能有效的翻身、叩背、痰液淤积也可造成HAP的发生。
2.4 使用侵袭性造作因素 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给细菌进入并定植提供了条件,是引起相应部位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2]。本组中有过侵袭性操作史的患者有52例,其中呼吸道操作29例,留置导尿的14例,静脉留置插管的42例。
2.5 住院时间因素 调查发现,住院10天以内者,发生HAP的为8例占8%;住院11-20天为32例,占32%;住院20天以上者为58例。可见住院时间越长,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机会越大。
3.1 老年人因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侵害。同时,老年人伴有的基础疾病越多,治疗上使用多种药物,造成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更易诱发感染。因此,除针对病原菌选用杀菌作用强、疗效高的药物外,尚应注意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
3.2 广谱抗菌药的应用进一步削弱了机体防御能力。并增加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概率,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预后。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原体做出病原学诊断,严格掌握抗生素直营指征,尽量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在执行医嘱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使其既可维持有效浓度,又不至于蓄积中毒。
3.3 加强关键部位的护理,重视老年患者的口腔护理,常规口腔清洁护理可减少微生物寄生、繁殖,定期做口腔PH测定,口腔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对昏迷病人经常翻身拍背,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装置定期消毒,吸痰时勿损伤口腔粘膜;对老年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指导,适当饮水,有利于排痰;对于各类留置的导管及时消毒更换,留置静脉导管的护理,2002年8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了新的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指出在经外周中央静脉导管时也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在触诊、置管、更换敷料和导管前后洗手;局部使用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如使用纱布加胶带则每2天更换。选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或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导管或有特殊装置的导管、防止肠道菌群易位等综合措施预防[3]。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等症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4 由于HAP得发生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系,因此,要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老年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出院继续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减少住院天数。
3.5 加强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室减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3.5.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控制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对医院职工包括非医务人员如勤杂工、陪客进行卫生宣教。严格遵守和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简而易行的洗手措施不能忘记,要使每人皆认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据报道,医务人员每天坚持高质量的洗手,可使手部的细菌减少60-90%,并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
3.5.2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场所,应定期在病房环境中取样检测,根据细菌培养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病房每日通风换气,保持病区环境干净、整洁;扫床、扫地均采用湿式清扫法;治疗室、换药室、重症病房每日紫外线照射一小时;合理安排床位,尽量减少恢复期的老年患者和新病人、重症患者同室,强调患者按病种分室收治,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
[1] 徐建鸣.重症监护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6).
[2] 张兴华,姜保琴.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64-265.
[3] 杜昀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32(5):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