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炜东
江苏省无锡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映山河儿童医院放射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IRTI),是指肺和支气管急性炎症。
以往认为6个月以内小婴儿肺炎由于母传病毒抗体的影响,细菌性肺炎占重要位置。近年在一组389例小婴儿肺炎中,明确病毒病原者133例(34.2%),细菌病原41例(10.1%),未明病原215例,除87例可疑细菌感染外,其他病例仍以病毒感染可能为大。本组以腺病毒3,7型为主,11型次之。国外婴幼儿肺炎以合胞病毒为第一病因,在我国则以腺病毒为首位。
在一组7例支原体肺炎中,6/7同时伴有病毒感染,其中4例腺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国内外报导均以合胞病毒为第一病因,但腺病毒与之相近,其中11型腺病毒为毛细支气管炎第二位致病因。在一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无一例与细菌性病原有关。
上述41例细菌性病原,经血,胸水,心血,肺组织分离培养,无一例肺炎球菌肺炎。
经病毒学证实的100例腺病毒肺炎,男62例,女33例,最小2月,最大14岁,龚氏报告发病年龄以6月—3岁多见。另一组38例;1月12例,2月12例,3月6例,5月3例,男女为27:11。毛细支气管梗阻型发病年龄更偏小。过去认为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年人,6个月以内很少见,近年血清学检测证实婴幼儿支原体肺炎者不少见。
婴幼儿腺病毒肺炎起病急骤,稽留热或不规则高热,四肢发冷,明显萎靡嗜睡等精神症状和肺部实变体征。3,7型发热39℃以上者占81%,有明显中毒症状,热程平均14天。亦有小婴儿腺病毒肺炎表现为轻中度发热,热程短,无肺部实变体征。或表现咳嗽有痰、口周发青、鼻翼煽动、三凹征、肺部中小啰音等。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的症状可因地区和年龄而不同。一般说11型及3,7型腺病毒引起的肺炎症状无明显差异。但7型则明显重于3型以及11型。
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见于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表现为流涕鼻塞、发热咳嗽,2—5天后咳嗽气促加重,常伴喘鸣,发热大多数<38.5℃,肺部啰音出现较早,消失较晚,消化道症状亦不多见。
7例支原体肺炎均为急性发病,病程0.5—1月2例,2月2例,3月3例,均有发热咳嗽,初起高热,7—20天后转间歇低热,1例阵咳、余为单咳,两肺可闻散在湿啰音,3例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白细胞在9000—12900之间。1例中性74%,余在40—50%之间。冷凝集在发病第1—2周升高,具有1∶64以上的滴度。恢复期血清代谢抑制抗体滴度上升至1∶40以上。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起病急进展快。诊断标准为:年龄小于2岁;2菲特异性上感后出现喘憋和发作性喘憋加重;3呼吸心率加快,三凹征明显,肺部闻及喘鸣音或中细湿啰音;4出现急性期胸部X线征(见后)。
细菌性肺炎,张氏等报告为减少细菌性病原的漏诊,采用多次血、胸水、死后心血和肺组织培养,要求患儿入院后,来用抗生素治疗前抽血培养。诊断标准是:A、有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1)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贫血、皮疹、出血点、黄疸、肝脾肿大、化脓灶等败血症表现。(2)白细胞2万/mm2,中性粒细胞>70%或核转移。(3)白细胞碱性磷酸酶>60%,绩分值>160。(4)抗生素疗效与所培养细菌敏感试验一致。具两条者改患细菌感染可能。B、肯定细菌病原。B项加A项(1)或(2)可确诊细菌性肺炎。可疑细菌性肺炎:前述致病力弱的细菌一次血培养阳性,加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基本X线征: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有以下共同征象。1)间质性肺炎,由于支气管壁和肺间质浸润,细胞水肿渗出、叶内间隔增厚,发生网状或线状密度增高,气管内充气可见平行线影和环形影。线网影也可能是肺炎后血管的充血。而血管的线网影或环形影总是沿着他们的正常走向而出现。2)肺门周围密度增高,如肺水肿样表现,发展迅速,并可见胸膜渗液。3)类似支气管肺炎模样,呈广泛散在的结节甚至粟粒形密度增高,大多对称分布二侧肺野。4)肺门腺的肿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通常要结合临床症状或观察到如肺门腺肿大,胸膜改变等。对于一岁以内婴幼儿发生细小密度增高的X线征,尤其是对小叶和间质实变的解释,较之成人更为困难。就放射学表现来说,各种病毒性肺炎互相类似,不易鉴别。
大叶性肺炎:由于肺泡换气减少,而致对比度增强,表现为肺叶广泛实变,脓气胸。肺脓肿占50%。
支气管肺炎,呈散在分布细小密度增高影,局限于肺小叶,合并有广泛增强的血管影。某些区域由于广泛渗出,出现小支气管轮廓征。
腺病毒肺炎X线表现,早期为肺纹理增粗,呈支气管周围炎症改变。随着病程进展,肺野出现小片状或大片融合影,以左右两下肺野兼有多见。133例腺病毒肺炎94%为小片影及支气管周围炎改变。个别病儿可有少量的水自行吸收,另38例小婴儿肺炎中31例为小片阴影,3例支气管周围炎,3例大片阴影,1例为灶性肺不张。
11型腺病毒肺炎31例在病程3—10天进行X线检查,1例表现支周炎,余30例肺内均有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有的融合成大病灶状。位于左下及两下者约2/5,7例有肺气肿,3例有肺不张或肺含气不良,轻者阴影在1—2周左右吸收,重者则在3周以上才逐渐吸收。
3、7型腺病毒肺炎100例胸部X线组合征象为:1)毛细支气管梗阻型,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肺气肿或小结节阴影同时存在。2)小叶型,可同时伴有肺纹理粗重和小结节影。3)假大叶型,表现大叶或大病灶影,亦可同时有肺纹理粗重和小结节、小叶型。
157例次组合征象与病程对照,假大叶、大灶阴影86.7%,在发病6天病情进入极期后出现,但有6例在发病3-5天,病情未进入极期时已出现大片融合影。说明该X线症并非都在病灶极期出现。小叶型82.2%是在病情极期见到,毛细支气管梗阻型63.9%表现为肺纹理粗重、肺气肿、细叶灶影。上两型有13例在病情早期出现该X线征后,经23例次复查均未出现融合成大灶或假大叶阴影的动态变化。说明肺纹理粗重、细小灶影亦非仅是早期X线表现。故以上各X线征不能解释为病程不同阶段的表现。
一组支原体肺炎,16例胸片8例胸透X线征为肺门影增重,中内带纹理粗,19例有单侧片状影,双侧者多在中下肺野,此外尚有毛细支气管炎型和大叶肺炎型。胸部并发症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病变好转一般在2—4周。另一组7例,内5例为右下片状影,1例为双侧散在斑片影,另一例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楔状影。
婴幼儿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36例都有肺纹理间点状阴影、间质炎变、支周炎、肺纹理增粗模糊等。另36例表现为:1)肺纹理增粗。2)肺气肿。3)小点片状影。4)大片阴影者只5.3%。胸片正常表现34%。
婴幼儿或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胸部X线征,有支气管周围炎、肺纹理增粗、肺实变、肺不张等表现。特别有明显的肺气肿,但大部分可无阳性表现。
AIRTI以腺病毒为主,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感染等。病毒及支原体引起的炎性浸润,肺泡或间质水肿渗出,支气管壁增厚,形成平行条纹、网影、结节等病变增高,出现叶、支、小叶分布的实变和支周炎征象。毛细支气管炎引起上皮脱屑性坏死,粘膜水肿,炎性浸润和粘液分泌增多,产生末梢阻塞,形成支气管炎、支周炎和肺气肿,甚至肺实变,但以并发肺气肿为多见。这与腺病毒肺炎的毛细支气管梗阻型较难区别。
除细菌感染外,腺病毒各型、合胞病毒,支原体肺炎等共同X线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类型,(1)毛细支气管炎型,肺纹理粗重,肺气肿、小结节影(间点影)同时存在。(2)支气管周围炎型,具有上型表现,合并有支气管轮廓征和环影征。(3)小叶型,伴有肺纹理粗重、小结节影。(4)大叶型(假大叶型)可同时有小结节,小叶型表现。以上各型X线征可混合存在,如出现胸膜积液、肺不张等,应结合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1] 张梓荆,等.六个月以内婴幼儿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 张梓荆,等.小婴儿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38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
[3] 张淑华,等.3、7型腺病毒肺炎193例比较(摘要)[J].中华儿科杂志.
[4] 张梓荆,王之梁,等.11型腺病毒肺炎症侯学[J].中华儿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