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误诊的原因分析

2010-08-15 00:44:5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8期
关键词:蛔虫肠套叠肠梗阻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中心卫生院,浙江 慈溪 315312

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00例,其中嵌顿疝201例,占33.5%。而嵌顿疝中又有误诊病例13例,其中误诊为场套叠5例,胆道蛔虫症1例,绞痄性肠梗阻1例,腹股沟脓肿1例,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肠胃炎4例,腹股沟淋巴结炎1例,现将误诊原因作分析讨论如下:

1 误诊病例简介

1.1 腹股沟斜疝嵌顿误诊为肠套叠5例:均为肥胖儿童,除阵发性哭闹伴剧烈呕吐外,没有其他主诉,体检时腹股沟捕漏检。

1.2 腹股沟斜疝误诊为肠套叠伴胆道蛔虫症1例:小儿阵发性腹痛,伴呕吐,有吐蛔虫史,体温38℃(肛),腹部不胀气,检查不合作,X线胸腹膜透视阴性,血:白细胞8000,中性70%,小儿科拟肠套叠、胆道蛔虫症入院治疗。

1.3 腹股沟斜疝嵌顿误诊为肠梗阻1例:症状为腹痛、剧烈呕吐、脱水、X光检查诊断为肠梗阻入院。

1.4 腹股沟斜疝嵌顿误诊为腹股沟脓肿1例,诉腹股沟出现舯块3天,无肠道症状,局部压痛、皮肤充血、发热。同侧小腿内侧有感染灶,体温39℃(肛),血:白细胞15,000,中性85%。手术证实为小肠肠壁部分嵌顿(Richter疝),绞痄伴囊部炎症。

1.5 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胃肠炎并发腹股沟斜疝嵌顿4例:因发热、咳嗽、腹痛(有阵哭)、呕吐、腹泻等症状。体温在38-39℃(肛)之间,白细胞总数不同程度的增高。体检漏检腹股沟部,以至发生误诊。

1.6 腹股沟内容为大网膜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炎1例:因腹股沟肿块一天来院,无腹痛、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不发热,白细胞9,000,中性72%,局部轻压痛,诊断为腹股沟淋巴结炎入院。

2 讨论

2.1 婴儿肠套叠为多发病,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哭叫、呕吐、血便(最早解血便出现于发病后6小时)、腹部舯块为特征,少数病人也可无血便,肛门指检血染指套。本5例诊断肠套叠证据不足,发生误诊的原因是漏检腹股沟部及阴囊。

2.2 小儿嵌顿疝发病12小时,受诊早,肠胀气不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腹部检查不合作,幼儿肠道蛔虫症发病率高,故考虑为多发病而入院。若能使用镇静剂,使病儿进入安睡状态再检查腹部,如无条索状肿块,常规检查腹股沟也能发现肿块而避免误诊。

2.3 腹股沟疝嵌顿已48小时,腹胀明显,X线检查也出现肠梗阻征象,医生应熟悉小儿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按体检常规仔细检查腹股沟部,发现舯块就不至于误诊。

2.4 Richter疝,一般不会出现肠完全梗阻症状,3天的舯块伴红舯、触痛等症状,全身发热,白细胞增高,同侧小腿也有感染病灶,很容易误诊为腹股沟脓肿。但炎性舯块的疼痛为持续性,舯块经治疗5-7天后不消,开始形成脓肿,小肠部分嵌顿的疼痛多少带有肠道疼痛为阵发性的特点。本例如能仔细分析疼痛性质,肿块作超声波检查,局部有无波动,不得已时,可抽吸内容物化验,完全可以避免误诊。

2.5 幼儿易得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婴儿更为多见。发热、咳嗽、腹泻等腹内压增高时往往导致疝的发作,故在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也不可忽视腹股沟部的检查。

2.6 腹股沟部突然出现舯块。如无局部及全身的炎症症状,又未发现包括肛门、会阴、下肢在内的原发性感染病灶,就应想到内容为大网膜的腹股沟疝嵌顿。因其出现是突然的,故可排除肿瘤的可能。

3 体会

3.1 小儿并非是成人的缩影,小儿外科有许多特点,病史往往缺乏主诉,尤以外地民工子女及农村儿童,父母忙于打工,来院求诊能提供的病史不多。又因小儿体检不合作,往往需要喂奶,使用镇静剂等,才能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故确诊小儿病存在一定困难。

3.2 本组13例误诊中的11例(占误诊比例的84.6%)是体检漏查腹股沟部,未发现腹股沟部肿块所致,因此,加强责任性,充分暴露腹股沟部,按体检常规循序检查,特别是肥胖婴幼儿,腹股沟部应例行常规检查,以减少误诊。

3.3 加强业务学习,仔细反复询问病史,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提高识别腹股沟部肿块的鉴别能力。

猜你喜欢
蛔虫肠套叠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6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