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笃兰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山东东平271500)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气候多变的早春。此病传播快,大小猪均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都能导致本病的发生。多为暴发或散发流行。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90%~100%,公、母猪、育肥猪和断奶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并可于5~7天自然康复。但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下降。感染过本病的生猪可获得一定时间的自动免疫抗体。病猪和隐性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发病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呕吐,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腹泻,排出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5日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微,表现为食欲减少、不吃,有时可见呕吐,排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天康复,死亡率不高。
哺乳母猪常因脱水导致泌乳减少或停止。妊娠母猪很少发生流产。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虽对本病无效,但可控制并发症,有利于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对患病仔猪要及时输液。如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的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可使种猪群缩短病程。另外,不要从疫区引进猪种,尽量避开流行季节产仔。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并用3%烧碱或20%石灰水消毒猪舍、场地、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