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锋
(濮阳县子岸乡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濮阳 457100)
棉花枯萎病又称半边黄、萎蔫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
棉花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及带菌种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有病棉田中耕、浇水、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菌可在种子内外存活5~8个月,病株残体内存活0.5~3年,无残体时可在棉田土壤中腐生6~10年。
棉花枯萎病发病轻重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土壤温度在20 ℃以上开始发病,土温上升至30 ℃左右时呈现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5 ℃以上时,病菌受抑制,发病减少,症状减轻。秋季土温下降到25 ℃,又会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期。
发病株率0.1%以下的病田定为零星病田。发现病株时在棉花生育期或收花后拔棉秆以前,先把病株周围的病残株捡净,再把病株1 m2范围内土壤翻松后消毒。可用含氮16%农用氨水1份对水9份,每平方米病土浇灌药液45 L,10~15 d后再把浇灌药液的土散开,避免残毒或药害。
枯萎病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枯萎病、黄萎病品种或耐病品种。
可用0.15%~0.20%二硝散药液在55~60 ℃下热浸30 min,也可利用沼液防治棉花枯萎病,一般防效可达52%左右,死苗率下降22%左右。具体方法:一是先用沼液浸泡棉种24 h,浸种后用清水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后播种。二是每667m2灌施沼液5000~7000 kg,分5~7次灌棉蔸。由于棉花枯萎病发病高峰在棉花现蕾盛期,因此沼液灌蔸主要在棉花现蕾以前进行,以提高防治效果。
当发现棉花枯萎病苗处于发病初期时,用尖锐的小刀,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稳住病苗的茎秆,右手拿刀从病苗子叶节附近,对准茎中心戳穿过去,再向下直劈3 cm左右长的口子拔回小刀。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病苗开刀劈茎的口子愈合,生长恢复正常。经开刀劈茎的病苗,再补施适量的氮肥效果更佳。此法从棉花初蕾期到开花前都可采用。
对病区的棉籽要分收、分藏、分售、分轧。发现病害要及时上报,建立档案,对染病的枯枝、落叶要及时清除,并防止染病土壤的扩散。
防治枯萎病可用300~500倍甲K·杀菌灵10~15 g+40 g“漯效王”叶面营养液混合,对初发病棉田全面喷施;同时用 600~700倍80%恶霉·福20 g+20 g“极动力”多元素叶面肥液直接滴灌棉花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