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颖徐云苍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孙 颖徐云苍
有人讲,“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确实有助于保持健康心态和培养良好性情,也有助于成就美好人生。
一是勤写日记的习惯。曾国藩说过,要扬长于庙堂之上,避短于闲庭之中。他终生坚持写日记,长期反躬自省,并教导亲属子女加强品性修养,《曾国藩家书》备受世人推崇。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实际上是坚持做自己思想工作的习惯,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问问自己是否敬事以忠、待友以诚、学有长进?写日记可以一天一总结,一事一反思;可以对学到、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进一步巩固深化、感悟提升;可以戒骄戒躁,戒慵戒惰;可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二是阅读经典的习惯。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日不读书则觉面目可憎”。说的就是阅读能给人以饱满的“精、气、神”,使人气质高贵、心气沉静、心境平和,反之则会心气浮躁、心灵空虚、缺乏底蕴。养成阅读的习惯,需要有计划、有选择进而有规律地坚持读一些书,不能随手拿本书就读,也不能风吹哪页读哪页、读到哪页算哪页。要坚持读点经典著作。古人云:“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思想深刻、论述精辟、见解独到。经典是浓缩的精华,是岁月长河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因而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经典,就是阅读人类的精神发育史,了解国家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常读经典,可以怡养性情,陶冶情操,增强修养,提升境界,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注入不竭的活力和营养,把政策水平、思想境界和能力素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与思、学与用、学习与修养并行的过程,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思想改造,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说的就是这个理。
三是高声朗读的习惯。朗读不同于阅读,朗读要放出声来。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淀,那么朗读就是一种发散。这个习惯有时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但朗读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疏导方式,能让人心怀坦荡、神清气爽、气宇轩昂。宗教仪式的唱诗班、老年合唱团、卡拉OK、KTV之所以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活动能够排解郁闷、宣泄情绪、抒发情感,而朗诵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是研习书画的习惯。培养这个习惯,不是提倡去当书画家,而是通过翰墨之香陶冶情操、陶铸性情。研习书画需要沉心静气、含蓄运笔、笔里藏锋。与书画界人士交流养身之道,很多前辈都讲,养身贵在养心,生病多源自心病,所以现在很多知名医院把心理疗法、精神疗法作为一个重要辅助疗法,常常出现奇效。通过研习书画确实可以达到养心的功效,可以心如止水,心态健康,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五是运动锻炼的习惯。医学界认为,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言,运动是最好的休息。动与静,集中注意力与转移注意力,确实能够起到调适身心的作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长年坚持长跑,认为在跑步过程中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既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又能达到对精神和思绪进行清理净化的目的。培养运动锻炼的习惯,不要只做些激烈的项目,还要有散步、慢跑、瑜伽、太极等运动,使速度、力量、柔韧等全面发展。绿色休闲,颐养身心,何乐而不为?
六是调理气息或调控意念的习惯。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特别是临睡前调理气息、调控意念,把心气理顺,把意念集中,能够少杂念、深睡眠、自然醒、健康态,可以城府在胸、凝神聚气,神态自若、气度不凡。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常独自静坐一两小时而不走动、不言语。他说,一人枯坐,可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任时光流逝,任思想徜徉,也是人生一境界。长期坚持调理气息、调控意念,无形中还能够增强自控能力,练就处乱不慌、处变不惊、安之若素、举重若轻的本领。当然,培养良好习惯也应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培养和坚持,但唯有坚持才成习惯,唯成习惯才能可持续地对培育良好品性和健康心理起到积极作用。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凡脱俗之才智,也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让我们努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情绪调控能力,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毅力,成为生活的强者、精神的富翁、命运的主宰。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韦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