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上海海事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2010-08-15 00:54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0年1期
关键词:邮轮海洋上海

沈 晓 明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 200003)

1 上海当前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自身经济社会转型的复杂局面挑战,上海认真贯彻中央扩内需、惠民生、保增长、促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计划,抓住国务院批准加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机遇,着力抓结构调整、抓发展方式转变,使上海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好于 2009年初预期,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经济发展持续改善,并表现在下列5个方面: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持续增强。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以及从业人员的占比双双达到 60%左右,创下历史新高。徘徊多年的服务经济终于从“半壁江山”向“三分天下有其二”挺进。

2)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虽然2009年1~10月份上海工业总产值同比仍然微降0.3%;但10月份的工业总产值完成2160. 44亿元,比2008年同月增长12%。

3)投资大幅上升。2009年10月份,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26.41亿元,比上月下降6.7%,比2008年同月增长12.7%。2009年1~10月,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57.18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3.9%。其中,政府建设改造投资发挥了十分明显的引领作用。

4)消费持续回升。2009年10月份,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0.14亿元,创历史单月新高,比去年同月增长14.1%。2009年1~10月,实现零售总额4277.18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4%。在上海消费的回升中,国家和上海的刺激消费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5)地方财政收入连续增长。2009年10月份,本市地方财政收入271.27亿元,比2008年同月增长20.6%。2009年1~10月,地方财政收入2211.21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6.5%。其中企业所得税因2009年10月份增长23.7%,1~10月降幅比1~9月大幅收窄6.4个百分点,反映了经济指标回升对财政增收的带动效应显现。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受金融危机冲击一度低迷的上海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上升的良好态势,结构调整的效应逐步显现。这为上海城市下一步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上海加速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事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部署,制定并努力实施上海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海洋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水平。特别是 2009年以来,上海把加大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力度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使各项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1)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业。上海认真贯彻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保交船、抢订单、防风险、强管理、降成本”,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使经济总量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仍保持了较大增长。预计上海船舶工业 2009年生产总值可达660多亿,同比增长30%,造船完工量可达900多万dwt,比去年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代表我国重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水平的第六代 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工程节点推进顺利;第一批为海洋油气资源运输服务的高技术船舶5艘14.6万m3LNG船全部顺利完工;长兴造船新基地已进入批量化、高效率生产,增强了上海造船产业集聚优势;南汇临港海洋高科技术产业化也初具规模,成为上海海洋装备和船用关键部件、港口和物流装备制造的聚集区。

2)港口物流业。洋山深水港建成后,上海港口吞吐量连续4年保持世界首位,2008年达5.8亿t,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TEU,占世界第二位。2009年以来,在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港口物流业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企稳发展,第二季度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比第一季度增长23.8%,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8%。

3)海洋新能源和海洋服务业。随着浦东和崇明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上海初步形成浦东、奉贤、金山等海洋风力发电基地;金山滨海公园等滨海旅游业为上海再添新风景点;临港新城引入海洋大学、海事大学及有关科研机构,成为海洋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上海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危机和挑战,整体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必须看到,当前海洋事业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在诸方面充满不确定性:

1)从国际环境看,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已基本见底,但全面复苏仍任重道远。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海洋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2)从全球海洋经济竞争态势来看,沿海各国已将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海洋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海洋强国,分别制定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加快调整海洋产业政策,加大海洋科研产业投入;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如巴西深水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世界各国发展海洋经济,已从以往注重海洋产业产值的增加,过渡到更加强调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海陆产业互动、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新阶段。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成为主要海洋国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3)从中国海洋产业来看,海洋科技开发起步较晚、水平还不高。全国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平均只有30%多,低于整个国民经济40%的科技贡献率,更远低于国际上70%的海洋科技贡献率。我国在海洋检测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海洋生物基因技术、深海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上海海洋产业结构还需优化。目前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咨询服务、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海洋科技力量分散、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合力,影响海洋科技综合优势的发挥,有待整合和提高。另外,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海洋基础管理也有待整合和加强。

有危机就有机遇,有差距就有发展空间。上海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海域面积达8000km2,江海岸线达763km,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上海对于我国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海洋产业发展,有着独有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重任。因此,在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深刻变革、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上海必须进一步把自己放到全球发展的坐标体系中考量,根据中央对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要求,认清上海在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中的地位,不失时机地将上海建设成为中国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3 上海推进海洋经济的主要考虑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作了统筹规划、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这对上海海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进上海海事产业和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首先,利用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尽早在综合实验区内探索试验第二船籍港、启运港退税、离岸金融、集成化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等,借鉴境外航运中心的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的制度环境。其次,大力促进航运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要标志是航运金融业。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服务需求量大,如资金的结算、船舶保险、货物保险、融资方式以及由航运衍生的金融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金融业务专业性非常强,又易产生金融风险,对制度和法律环境的要求高。因此,我们将借鉴伦敦、汉堡、纽约等船舶融资业务中心的经验,加快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及金融制度建设,以支撑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再者,积极构筑邮轮经济产业链。据估计,2009年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次将达到32个,比去年增长21%,以上海为挂靠的国际邮轮航次将超过 50个,全年邮轮旅客进出境人次可能达到 15万人次,这是上海邮轮旅游业的一个新的纪录。我们将着力利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吸引国外邮轮公司将上海作为母港,增强上海邮轮产业经济规模。同时,大力挖掘其延伸产业,打造邮轮城,将休闲、娱乐、餐饮等集聚于邮轮城,让邮轮旅游业衍生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使邮轮旅游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做大做强上海船舶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重点配套设备。船舶工业是为航运、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要增强船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一要继续稳定船舶经营生产。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一方面确保手持订单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努力开发新船型、开拓新市场,大力承接新订单,保持经营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二要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方面推进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如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高档化学品船、海洋工程作业船、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海洋平台电站集成等关键设备及其他先进船用配套设备;另一方面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船舶,加快现代造船模式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三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长兴岛、外高桥、临港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和配套基地建设,支持企业为适应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而开展的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上海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快发展海洋科技,提高深海海洋开发的科技实力。从 1970年代以来,进军大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世界海洋产业的产值以每 10年翻一番的速度迅猛发展。世界上不少沿海大城市都成为海洋科技的中心,如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拉蒙特 (Lamont)研究所是世界著名的海洋研究中心,是“海底扩张”板块学说的发祥地;日本东京大学海洋所和海洋科技署(JAMSTEC)是新世纪大洋钻探第二中心;韩国首尔海洋研究所( KORDI )和首尔大学海洋系,是韩国迅速发展的海事产业研究基地和人才基地。上海是中国综合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城市之一,在海洋研究方面也有较好的基础。我们要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进一步整合上海科技资源,集聚海洋科技力量和海事产业人才,加强海洋特别是深海科技开发力度。同时,还将积极推进上海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在深海开发领域的技术合作,努力吸引各方面的优秀机构和人才,到上海来参与海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努力打造上海海洋开发和海事产业的科技高地。

4 结 语

衷心希望全球海事界能进一步瞄准未来、携手合作,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共同推动世界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邮轮海洋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