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霞,朱丽根,杨美霞,何满都拉,霍日娜,赵艳春 .包头医学院临床专业008级,内蒙古包头 04040 .包头医学院基础学院,内蒙古包头 04040
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具有经济、简单、快速、有效等优点,所以适用于职业受照群体的检测及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并可作为慢性放射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也成为判断放射和辐射从业人员是否受到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之。
根据调查组从业人员接触放射线强度及性质的不同将工种分为3 类:放射诊断人员(主要在X 光室、CT 室工作的人员,以接触X 射线为主) ;同位素室人员(以接触α、β射线为主的同位素室工作人员、水泥料位、公路湿密度和油田探井) ;工业探伤人员(主要从事工业品探伤工作,日常接触X 射线及某些非电离射线如微波、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有选择工矿企业操作含密封源仪表人员、触放射性作业职工、核试验参试退伍军人和航空公司(驾驶员、机械师、领航员、乘务员、安全员)。一般选择5年内无放射线接触史的健康人员或近2年内无射线、毒物接触史的健康者,以及航空公司健康地面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
吕秀芳等[1]采用直接涂片法、常规培养法和CB法,每例分别计数2 000个淋巴细胞、1 000个已转化的淋巴细胞和1 000个双核淋巴细胞。也可以每例观察500个双核淋巴细胞,再换算成每1 000个细胞的微核数。3种方法均采用Giemsa 染色和“甲基纤维素法”。微核检测结果的敏感性是CB法高于常规培养法,常规培养法高于涂片法。杜飞平等[2]对微量全血培养进行了改良。RPMI1640 组合培养液( 20%新生牛血清,青、链霉素各100mg/l,肝素20U,PHA100mg/l,PH 值 7.2~7.4)37℃培养 72 h,75mmol的KCl 低渗处理。
按照WHO 规定,微核率≥3‰的人,身体有可能受到放射线损害,必须于半年后复查,对其工作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应尽快脱离放射岗位。王莉等[3]参考的正常范围是03‰~3‰,≥4‰为异常。郑则光等[4]的参考值 (≤4‰),对微核率≥3‰的个人涂片资料进行计算机储存处理,以便进行历次检测结果的比对和分析。郭桂枝等[5]微核率的正常参考值是2.0‰。郑巧玲等[6]根据微核率资料的分布特点,取95%的百分位数上限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Tris- NH4Cl法男性微核率≤4‰,女性微核率≤4‰; 明胶法男性微核率≤5‰,女性微核率≤4‰,可作为正常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医学参考价值范围。
微核为主核的1/20~1/3 , 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没有光的折射,嗜色性和核质一致,微核与主核有明显的界线。计算方法:微核细胞率( ‰) =(微核细胞数/ 分析细胞数)×1 000‰;微核率(‰) =(微核数/ 分析细胞数)×1 000 ‰。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对放射和辐射作业人员损伤检测的微核率最高为14‰刘建立等[7],回顾性调查微核率最高为13‰。陈秀云等发现调查组男性微核率最高为8‰,阳性检出率为14.92 %;调查组女性微核率最高为9‰,阳性检出率为17.2 %。葛琴娟等[8]检测结果显示,从事X 射线诊断微核异常率为18.17%;从事同位素微核异常率为10.26%;从事介入放射微核异常率为21.16%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个人累积受照剂量(mSv)与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呈直线正相关。郑则光等检测结果是平均微核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用放射诊断、放疗与核医学、工业探伤。张士强等[9]检测微核阳性率的结果是医用X 射线诊断操作者是工业用含密封源仪表操作的7. 99 倍。不同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阳性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三级医疗单位微核阳性率是乡级高于县级,县级高于市级。与张玉增等[10]的结果一致。陈继超[11]提出特别15年以上放射工龄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加。王彬等[12]对佳木斯全市放射工作人员回顾调查,放射组平均微核细胞率为1. 70‰,平均微核率为1. 77‰;对照组平均微核细胞率为1.29‰,平均微核率为1.31‰,差异显著。其中放射组微核率>3‰的异常率为10.4%;对照组>3‰的异常率为2.4%。此结果与刘慧芳[13]报道的放射组平均微核细胞率为2.87‰、平均微核率为3.03‰的结果相比,有明显下降。说明放射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在不断加强,防护措施在逐步改善。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平均微核细胞率、平均微核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工龄长达3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实际工作当中工龄长的老同志忙于科研、教学等工作,而接触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少有关;10年以下工龄组平均微核细胞率、平均微核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近年来防护装置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防护有关。平均微核细胞率、平均微核率比较,男性均低于女性。郑巧玲研究显示,职业外照射年剂量当量越高微核率的均值也越高、年剂量最大组的微核率比最小组高出1 倍,微核率与年剂量呈良好的直线相关。彭新涛等[14]研究MNF和MNCF,发现近一月未飞行组均低于连续飞行组(差异显著),且随年均飞行小时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各工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安全员、乘务员、机械师、驾驶员、领航员。调查出现了工龄短年龄轻的微核反而最高的现象,使普通人群微核随年龄而增高的规律被反转,说明飞行人员微核的高低主要受年飞行小时的影响,也提示微核不能反映宇宙辐射造成的累积损伤。段世英等[17]研究,虽然民航飞行人员的年平均吸收剂量在ICRP 规定的年剂量限值20mSvPa的1P2以下,但结果证明低剂量宇宙辐射仍引起飞行人员染色体损伤,且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可较灵敏地反映近期内飞行负荷的变化。
从文献资料看出,研究人员主要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微核测定的材料,常用方法是常规培养法和CB法,因此从检测材料和检测方法方面显得比较单一。随着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和渗透,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地探索和改良,合理地应用自动化检测技术,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形势。对于微核率参考值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因此如何明确不同调查对象的不同参考值,显得尤为重要。对职业放射和辐射安全检测进行回顾性调查的报道比较少,普遍集中在微核率调查,发现问题,并未跟踪。若能加强和完善回顾性调查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改善和防护放射工作人员身体的目的。
[1]吕秀芳.某煤矿井下作业人员3种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比较[J].地方病通报,2010(2).
[2]杜飞平,等.放射职业人员个人受照剂量与淋巴细胞微核的相关性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8(4).
[3]王莉,等.150 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
[4]郑则光,等.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4).
[5]郭桂枝.451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7(4).
[6]郑巧玲,等.职业小剂量照射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微核产额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12).
[7]刘建立,等.894例小剂量职业照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2).
[8]葛琴娟,等.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控制[J].中国辐射卫生,2009(4).
[9]张士强,等.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4).
[10]张玉增,等.荷泽市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J].职业与健康,2005(8).
[11]陈继超,等.云浮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6(4).
[12]王彬,等.佳木斯市放射从业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
[13]刘惠芳.213例放射线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J].辐射防护,1998(1).
[14]彭新涛,等.高空环境对民航飞行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4).
[15]段世英,等.民航飞行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率[J].劳动医学,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