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洋
湖北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湖北武汉 430062
从2010年初开始,电视的世博宣传一直持续不断的进行,世博专题节目陆续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多个频道推出,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作是“前世博”报道时期。在“前世博”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节目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同时时间长度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电视新闻报道。
其中,在“前世博”电视新闻报道中,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不仅在日常进行了大量的世博筹备以及迎世博的专题报道,而且也精心设计了专题片,并进行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报道和世博系列节目资讯与专访相济,速度与广度兼具,使世博的相关信息能够随时让观众接收到,增加了观众对世博的关注度,使得观众在世博之前得到轻松“预热”、从而能够轻松走近世博。这些电视新闻报道和世博系列节目资讯与专访相济,速度与广度兼具,使世博的相关信息能够随时让观众接收到,增加了观众对世博的关注度。
同时,世博节目也在一些电视频道开设了。并且,在各频道各档综合新闻节目中,也不断加大了关于世博的动态信息的比重。
世博会新闻报道不是为报道而报道的,每一步的业务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得媒体的人文情怀得到展示,媒体的软实力得到提升,媒体的价值观得到凸显。从这样的理念来说,世博会新闻报道对于媒体来说,是进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世博会是由20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展的,它能够向全世界人民呈现各国各地区的最新的科技成果、最有创意的产业以及著名的文化成就。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人们的观赏带来了条件,使人们能够一饱眼福。在参观世博会时,对于人类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确实能切身体会到。人们沉浸在世博会中,会有很多感触和感悟。在世博会上,那些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各类展出,需要我们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要具备宽广的胸怀以及自我审视的态度,从而在对世博会进行观赏的同时,体会到世界的多元文化。世博会要求我们善于捕捉并理解各种亮点,同时让自己从世博会中学到知识从而促进个人的进步。
通过对2009年77 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引发公众关注的事件中,有23 件是网络爆料,约占全部公众关注的事件的30%。这充分证明了在当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传播模式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互联网传播模式的强烈的冲击和挑战。通过上述数据分析结果足以证明,虽然需要我们观察传统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可变空间,但是更需要我们进行观察和反思的是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以及由责任感引发的介入程度等的提升余地还有多少。
由于世博会的受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因此人们评价世博会的“议题设置”也包括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情节的观察、从总体上的把握、对于世博的观点评论等。对于观众在观看世博会新闻报道之后的切身体会,又能够进一步转化为衡量媒体可信度的尺度。因此,对世博会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不仅能够有效赢得观众,而且也能够使得传统媒体的长处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实际上,在观众通过世博会新闻报道对世博会进行了解的同时,电视媒体的可信度也通过世博会新闻报道得到检验。因此,客观全面的世博会新闻报道,不仅能够促进世博会的组织管理工作,而且可以使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扩大,在与新媒体的竞争抗衡中取得竞争优势,站稳脚跟。
媒体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商业化和娱乐化,但是媒体的存在不是为了商业化和娱乐化,而是要为公众利益服务。如果媒体长期以各种利益相诱惑,使得新闻报道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加剧,就会因为垄断而导致在新闻报道中失去竞争,最终导致只有有钱人才能够对信源进行垄断和对信息进行操纵,导致真理仅仅掌握在有钱人手中的悲惨结果,媒体就会任凭掌握着真理的有钱人的摆布。目前,一些作为人类精神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报道过度商业化、娱乐化,这严重遮蔽了这些新闻报道本来应该具有的符合人类对美和理想的追求的目标。对于新闻报道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我们在进行世博会新闻报道时应该高度重视。
当今时代,现实主要是由传媒传达,并受到传媒的深刻影响,也导致了我们的一些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问题,现代的传媒已经成了精神活动与公众之间的一道屏障或者说是一个过滤器,在打开的电视和报纸面前,我们的大脑成为了一个受动而畅通的频道,我们的视网膜受到各种连绵不绝的直观形象的直接轰击,而根本无需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使得人与物、人与人或者物与物的直接关系,即欲望与满足取而代之,导致包含在意象之中的主体性也出现了空场。
电视媒体对世博会新闻报道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在进行多方面的报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防止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使得世博会新闻报道成为一个展示和追求人类美的理想的舞台,不仅应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对受众起到良好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1]赵致真.世博会:让人与自然更和谐[J].百科知识,2010(8).
[2]陈重威.一切始于世博会[J].中学生天地(A 版),2010(4).
[3]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6-118.
[4]孙德宏.新闻审美传播中的价值问题[J].新闻三昧,2008(6).
[5]王春玲.论我国新闻传播的媒介商业化影响[J].新闻界,2007(2).
[6]李宁,王革.媒介商业化与社会责任的平衡[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