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意能
长沙县农业局粮油站,湖南长沙 410100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和农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对病虫害实行专业化防治,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性措施,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精神,是大力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当前,病虫害防治面临十分严峻形势。一方面受自然、气候以及栽培条件变化的影响,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水稻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呈大发生以上态势,甚至是特大发生,防治难度大;另一方面,交通条件改善,人员物资交流空前活跃,外来生物入侵频繁,对农业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众多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劳力。因为防治知识的不足,再加上众多的农药品种、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经销商不负责任推荐,农民往往无所适从,农民乱打药的情况相当普遍,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农民意见很大。另外,农户防治病虫害较分散,存在着用药不对路、盲目乱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施药方法难掌握等突出问题,增加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性、技术性强,实施专业化防治,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防治技术难到位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推进专业化防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对长沙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长沙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世纪90年代,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素质较低、缺乏知识和技术,病虫防治难的突出问题,农村自发出现了以代防代治为主的防治户,防治药械主要是手动喷雾器,防治面积小,但没有得到大面积发展。2008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2008年长沙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开始起步。2009年,长沙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迅速推广,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模式,至2009年上半年,全县已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20个,其中以圣毅园现代农庄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5个、以金湘园农庄代表的能人大户型4个、以长丰粮食合作社为代表的专业化防治协会3个、农业部门技术部门服务型6个、农资经营型2 个,拥有专业化防治队60个,从业人员达700人,已签全程承包合同面积10.5万亩,已落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6.5万亩。新购置3HH-36担架式喷雾器械85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100台。服务方式以全程承包为主,战役承包和代防代治为辅。组织形式有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药经营实体及其它经营服务组织为主体的专业化防治组织。
2009年年初,长沙县成立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副 局长张华山同志任组长、县农技中心主任熊京城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童泽霞、肖永生、李平、宋兴良、盛律勇、许自立、周淮。全面协调和指导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长沙县农业局出台了《长沙县2009年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实施方案》,制定了《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核心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专业化防治管理制度》、《机防队服务公约》、《机防队服务承诺制度》等管理办法,确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发展。2009年3月份~4月份已召开了5次农技站长会议,部署09年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工作,将病虫专业化防治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专业化防治,并确定北山、路口、青山铺、金井、黄花、白沙、春华、果园、安沙等乡镇为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重点推广乡镇,明确要求以上乡镇专业化防治面积在0.5万亩以上,其它乡镇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500亩~800亩。
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制作固定宣传标语5幅、宣传横幅20多条,张贴宣传标语200多张,在长沙县电视台《专家讲农事》专题栏目中对专业化防治进行专题报道1次,在电视台等媒体上宣传报道2次;举办了20期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使用与维修培训班,培训300人次。建立了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示范点3个。
今年长沙县财政已下拨专业化防治工作经费10万元。并争取了国家财政农机补贴政策,对购置3HH-36担架式机动喷雾器每台补助900元,购置WDF-18型机动喷雾器每台补助150元,合计共补助10.5万元。对完成专业化防治,每亩补助5元,新成立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给予2万元奖励的扶持政策。
农户分散性的农业生产,是我国的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病虫害防治专业性较强,要想每个农民都能及时全面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而专业化防治,就是要将每家每户农民做的事,集中由相对专业化的防治组织及其人员来实施,提高了防治水平,也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农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冲击很大,一些耕地不得不抛荒,一些耕地管理不善、产量不高。专业化防治,作为粮食生产一项重要的的社会化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由于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较大面积实施了统防统治,致使单位面积上的农药的成本明显降低,防治效果明显,专业化防治直接降低了农民防治费用、增加粮食产量和收入。另外,专业化防治,拓宽了农业内部就业渠道。
实施病虫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重要措施。通过示范对比,参加了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要比农民自主防治的平均每亩减少用药1.2次,节省农药成本7.2元,增加稻谷产量34.7kg,平均每季水稻增收节支70元,经济效益明显。通过病虫预测预报,科学确定防治时期,采用化学、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减少或者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通过先进器械节约农药的使用,使用大包装农药减少农药小包装废弃物,通过废弃物回收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病虫专业化防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病虫专业化防治带给他们的实惠,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增加了收入,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从事其他副业,而且还没有后顾之优。切实做到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稳定农村社会局面,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现“稳粮、增收、保民生”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数乡镇认识工作到位,但仍有少数乡镇对专业化防治认识不够,造成工作被动。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生命力不强;有的乡镇工作停留在单纯推广、购置或发放机械设备上,把推行专业化防治片面理解成推行机械化防治,背离了发展方向;有的地方把开展病虫专业化防治宣传等同于上“项目”、争资金,缺乏实质的规划和推进打算。制约了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发展。
长沙县为丘陵地区,山地多,小河流多,大部分地方没有进行农田国土整理,没有机耕道,水利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不利于大面积专业化防治的大型施药机械化作业,且农户稻田丘块分散,大小搭配、远近搭配,有的农户签定了防治合同,而有的则没有,造成防治面积不集中,致使防治难度高,劳动成本高,防治效率不高,不利于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长沙县专业化防治主要对象是水稻,而蔬菜是长沙县常年种植作物之一,面积达6万亩,因蔬菜品种种植不集中,生长期不一致,桥梁田多,病虫害发生量大,防治次数多,防治成本高。加之蔬菜品种多,病虫测报难度高,工作量大,致使专业化防治工作在蔬菜上难以开展。
虽然国家实施了种粮补贴,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人工费用上涨,使目前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之农民素质不高,认识不一致,在专业化防治过程中经常发生纠纷,致使专业化防治工作进展缓慢,制约专业化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程度高,基本外出打工,在家务农人员少,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又年龄偏大,且由于农作物病虫防治是一项季节性工作,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约4~5个月时间,因而难以聘请到相对固定的、素质较高、身体好的专业机手。
防治组织有乡镇当地的,也有外地的或者跨乡镇的,有小规模型的,也有大面积的,有企业或相关组织主办的,也有个体户型的。但处在刚刚起步摸索阶段,组织管理相对简单,且管理人才缺乏,对农户缺乏相对的信用感;加之农村从事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农业组织化程度水平普遍不高,农民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过程。如何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化组织管理措施,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市场化,使专业化防治组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专业化防治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长沙县农资县场竞争激烈,而专业化防防治与农资经销商的利益产生冲突,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开展专业化防治的地方,专业化组织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目前长沙县20个乡镇农技站属于县乡共管、以乡镇为主的管理模式,县级负责业务指导,乡镇负责人、财、物、事。这样形成条块分割,人事分离,主管局因乡镇农技站四权下放而管不了,乡镇政府因财政困难而不愿管,导致乡镇植保工作名存实亡。因待遇和经费等问题 “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乡镇对专业化防治管理和推广的力度不强,不利于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专业化防治的重要作用,把开展专业化防治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服务“三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大事来抓。推进和完善乡、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对各级专业化防治组织,给予适度补助,提高其造血功能。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提高其适应市场化的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制度,强化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合作,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因势利导,使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个人参与到专业化防治工作上来,有利于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基础好、实力强的乡镇为重点,开展专业化防治示范片;以村组为基点,开展不同类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试点,将成熟的经验在面上推广、引导,使农民对专业化防治工作有深刻的认识,产生认同感,有利于认识和接受;同时对开展好的乡镇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促进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要巩固病虫测报基础,加强应急防治指挥系统和外来有害生物鉴别与隔离处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性、流行性重大农作物病虫害以及外来有害植物生物的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和病虫测报网络传输体系,使乡镇、村、组、户能够及时了解病虫防治信息,合理安排防治时间,提高专业化防治的防治效果。要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充实和加强乡、村级植保技术力量,强化公益性的防治技术指导、技术宣传培训,协调管理乡镇专业化防治组织。
在有社会需求的乡村,适时顺势地扶持、引导和组建适合当地情况的、形式多样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同时,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规范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和运作行为,探索适合本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模式和运行方式。
由于病虫发生的不可预见性、防治的时效性和天气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化防治的效果,因此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建议把专业化防治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提高专业化防治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