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研究

2010-08-15 00:52王建锋林继红
科技传播 2010年22期
关键词:储备库图斑后备

王建锋,林继红

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浙江 杭州 310007

0 引言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长期紧张,人均土地资源较为短缺,耕地资源更是十分贫乏。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耕地占补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并已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形成制约。着眼于今后若干年浙江省用地保障需求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开展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对于浙江省切实履行土地管理法定义务,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对服务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批中补充耕地项目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背景

开展省级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前,浙江省已经先后完成了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同时3S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开展储备库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1 3S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为储备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和遥感技术(RS)的简称。3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评价的定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1]。利用RS技术,可以直观获取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信息;利用GPS技术,可以实现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准确定位,并可获取坐落、范围、面积等一系列信息;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联接,形成空间数据库成果,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可获取土地利用变迁等情况。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要求获取一系列的数据成果,3S技术为储备库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1.2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储备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浙江省于2002年8月至2003年6月全面开展并完成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涉及全省10个市48个县(市、区)。浙江省严格按照《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以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针对能形成国家级土地开发复垦基地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展调查评价工作。通过本项工作,地方国土部门熟悉了耕地后备资源概念,掌握了业务的调查方法,为全面开展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1.3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为储备库建设提供了现势性较强的基础数据

2003年6月,浙江省全面开展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并于2007年全面完成县级调查任务。县级更新调查成果覆盖全省的地类、权属、坐落、坡度、区位等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必要的基础信息,为开展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提供了较为现势的土地利用数据[2]。

2 储备库建设方法研究

2.1 土地更新调查数据与土地利用专业资料相结合

充分收集和利用土地利用专业资料,考虑种养业利用价值、自然增产潜力特征、生态功能特征[3],剔除以下六类不适宜开发复垦区域:1)撂荒的荒山荒地及中低产田;2)海岸带功能区划、已批准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翻案中已经明确列为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水利、工业等非农业用途或因开发复垦会引发自然生态灾害而被禁止开发利用的区域;3)坡度在25°以上区域;4)灌溉困难区域;5)交通严重不便区域;6)垦造后造成小流域水土严重流失的区域不列入调查范围。同时充分利用土地利用专业资料,用以填写评估因素,确保成果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调查工作的快速开展。

2.2 内业处理与外业调查相结合

内业预判读。根据土地更新调查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利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汇总出图斑净面积≥5亩的滩涂、废弃园地、荒草地、苇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和≥3亩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塌陷地、自然灾害损毁地等图斑以及单个图斑面积≥0.5亩的可复垦农村居民点,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初步的标绘,并确定外业调查的区域和路线。

将内业预判结果输出作为外业调查底图,到实地复核或补充调查,在外业调查底图上核实和标绘符合耕地后备资源图斑上图标准的荒草地图斑、滩涂图斑、可复垦农村居民点图斑、废弃压占破坏地图斑等可开发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并在耕地后备资源外业调查表中填写图斑的坐落、面积、类型、自然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情况,为图斑所在区域的可开发复垦评估分析提供依据。

2.3 3S技术相结合

通过GIS技术将图斑矢量数据与更新调查矢量叠加,计算出可开发的地类图斑属性中坡度属性,确定图斑坡度级[4]。同时利用GIS技术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地类、坡度、小面积图斑,完成内业预判工作。利用RS技术获取的航空航天影像,结合内业预判结果输出调查底图,同时利用GPS技术等进行实地复核或补充调查。

3 技术路线制定

通过试点和论证,确定了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技术路线:以县(市、区)为基本工作单位具体实施建立省级垦造耕地项目资源库,以通过验收的土地更新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内业预判,初步确定可开发复垦为耕地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外业调查的区域和路线。然后输出调查底图,进行实地调查,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布,并结合自然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情况,对照各种规划资料、海岸带综合调查与海岸带功能区划资料等进行评估分析,在调查底图上编制辖区内的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确定垦造项目预期质量等级,估算垦造项目所需投资成本。填写垦造耕地项目资源一览表,在项目编制完成后,应用GIS软件将垦造耕地项目图斑矢量建库以及属性数据录入,建立辖区内的垦造耕地项目资源库。各县(市、区)在完成辖区内的垦造耕地项目资源库后,进行数据汇总上报。省厅组织省级汇总项目组具体负责上报成果的整理、核实、综合分析和数据入库工作,最后形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资源数据库,同时进行图件的编制和相关报告的编写。

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主要分调查、评估、编制、入库和汇总上报等5方面工作:

1)调查。调查面积大于30亩(2公顷)的集中连片(单个图斑面积≥5亩)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滩涂、废弃园地、荒草地、苇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调查大于15亩(1公顷)的集中连片(单个图斑面积≥3亩)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废弃压占破坏地、塌陷地、自然灾害损毁地)以及大于5亩的较为集中的可复垦农村居民点(单个图斑面积≥0.5亩)类型、数量和分布状况;

2)评估。对上述调查的可开垦和可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根据自然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情况,对照各种规划资料、海岸带综合调查与海岸带功能区划资料,评估分析土地开发复垦的可能性;

3)编制。在全面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认真编制近、中、远期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确定垦造项目预期质量等级,预测垦造项目所需的投资成本,填写垦造耕地项目一览表;

4)入库。运用GIS技术,完成省级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图斑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入库,形成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图斑矢量数据库;

5)汇总上报。各县(市、区)省级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完成并经过自检后,上报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库、辖区内垦造耕地储备项目矢量数据库等成果。

4 关键技术探讨

4.1 储备库建设是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继承与改进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查清了浙江省能形成国家级的耕地后备资源情况,从实际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来看,必须落到实地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开展,方可实施。因此根据浙江省实际,对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具备了项目实施的实际可操作性,同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后续补充耕地“以图管地”奠定了基础。浙江省共有79个县(市、区)存在耕地后备资源,比东部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48个县(市、区)增加了31个县(市、区)。

4.1.1 微调调查范围与技术路线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以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主要针对能形成国家级土地开发复垦基地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形成了区域性(全省6个区11个小区)成果。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则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开展调查,同时对调查范围进行了细化和追加,可复垦土地区分为可复垦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技术路线方面也进行了改进,开展储备库建设时,浙江省更新调查成果已经完成,因此基础底图件调整为使用现势性更强的更新调查成果,利用空间数据库特性叠加分析权属、地类、面积、区位、坡度等内容,综合利用3S技术加快了储备库建设速度。

4.1.2 调整调查精度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大于600亩的可开垦土地及大于300亩的可复垦土地。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则可开垦土地调查面积为30亩以上、可复垦工矿15亩以上,农村居民点0.5亩以上均纳入调查范围,面积更加精确。

4.1.3 改进调查程序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分预报数据和终报两套数据两次上报成果,对预报数据进行了分析,反复修正后再次上报了一次成果。储备库建设成果上报方式改为一次上报,将数据错误问题解决在形成成果之前,以东部耕地后被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将质量检查与数据分析全程参与整个调查工作中,确保成果的精确可靠。

4.1.4 增加调查成果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以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的调查,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各级图件、报告、数据成果。储备库建设在东部耕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形成县级储备项目空间数据库,经过汇总形成浙江省省级储备库数据。空间数据库成果的建立为后续应用与管理提供了方便,同时对成果制作过程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成果精度和质量。

4.2 调整数据成果格式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中,上报的成果形成的为属性数据,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均通过国土部耕地后备资源汇总软件进行。浙江省储备库建设时则未专门开发相应软件。为确保数据可公开交换接收,选择了完全公开标准交换文件格式-E00数据格式作为储备库建设的数据格式。同时明确了基础数据的坐标系及投影参考,将数据格式统一到1980西安坐标系,120度中央经线,3度分带。面积计算中,按照浙江省土地更新调查中规定的椭球面面积计算方法。同时确保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正确。

4.3 建立信息系统

东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未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更新。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工作在开展时就已经考虑利用GIS技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管理,并立足用于各县(市、区)开发耕地的立项、验收检查辅助管理,对建设用地报批的耕地补充项目落实检查提供有效手段,可及时查询分析全省及各市、县(市、区)的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为评估耕地垦造潜力、保护耕地提供数据依据。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平台。

5 结论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浙江省垦造项目储备库已经全面建设完成,并作为初始建库成果应用于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系统中。实践证明,采用3S技术进行的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成果质量,另一方面依托信息系统,实现了储备库成果管理与应用。

[1]付标,高鹏,王涛,刘杉,张博.3S技术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05-109.

[2]马奇.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M].地质出版社,2009.

[3]华元春,黄炎,戴韫卓.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6).

[4]张伟,王建弟,朱宁.土地利用中图斑平均坡度的获取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6).

猜你喜欢
储备库图斑后备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人才殷仓廪 创新促发展
陕西省靖边粮食储备库: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俄批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
基于ArcGIS 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自动化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