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国家安全,它能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条件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立足当前、应对危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更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具有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能耗低、污染少等特点,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将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时候,纷纷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了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另外,各国还纷纷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大对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纳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空间等。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世界各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不少领域的技术研发启动较早,有的与国外差距很小甚至同步,部分领域还具有领先优势。以物联网产业为例,我国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已有10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在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另外,我国还有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富产锰、铁、钒、磷、稀土等稀有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发展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关键零部件所必需的原材料。
当前,我们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创新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布置,做好产业规划,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使其与国家整体战略、产业战略以至产业布局都能够较好协调,发挥协同效应。二是要立足国内外资源,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力争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四是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政府在鼓励和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价格补贴、消费转型等方面充分协调,以拓展国内市场,改变目前市场培育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的状况。五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特别要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促进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