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仿生的凝视红外成像全向感知技术

2010-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0年15期
关键词:鱼眼空域水面

基于视觉仿生的凝视红外成像全向感知技术

人类活动所需信息的90%来自视觉。所谓“眼观四路”,系指人们期望实现视觉的“全向感知”。尽管人眼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学传感器,但即使在白天,如果眼球不转动,其观察(即“凝视”)景物的范围(视场角)通常仅为前向46°。这个角空域只占全角空域(4πsr.)的4%,即盲区占96%。借助眼球转动,可在前向约140°范围内有效获取视觉信息。若要观察更大范围的景物,就须摆头或转动身体。因摆头或转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会降低视觉信息的实时性。

同样在白天,近水面鱼类却能凝视水面之上半球空域(即视场角可达180°),“全向感知”一定距离内的场景信息。由于眼球不必转动,更无须摆头或转体,这使之赢得了时间,可有效应对来自水面之上任意方向的威胁。

如何把水下鱼类的上述视觉功能用工程方法仿造,并且昼夜都能实现这种全向实时的态势感知和目标信息提取?这就是“红外鱼眼光学”的研究内容。

近20年来,作为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鱼眼光学”研究在国际上悄然兴起,其关键技术有哪些?国际先进水平如何?有什么实用意义?国内情况怎样?军械工程学院王永仲教授应邀撰写的《模仿生物视觉的凝视红外成像全向感知技术》一文可供您参考。该文发表于《科学通报》2010年第19期。

论文阐述了上述研究的应用背景,指出现行红外设备的某些技术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应用局限。研究表明,模仿生物视觉的红外成像设备可以突破现行技术的上述局限,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全向”“实时感知”,从而建立光电装备的一种新体制,探索光电侦测的新途径。

作者综述了美国的红外鱼眼光学研究概况:1997年由著名学者R.E.Fischer主持,启动此研究;2001年制成具有初步视觉功能的“微小型红外成像应用开发系统”样机(MIRIADS);从2002年起,由空军主持开展地—空测试和摸底试验;2005年美国和欧洲公布L.G.Cook的相应发明专利;同年,此技术首先应用于民航机载,防止在客机起飞和降落时遭遇地—空导弹攻击;2006年起,海军在SBIR计划中支持该技术的舰载应用。

作者的同类工作从1988年起步,1995年公开发表自行设计的实用型中波红外鱼眼,比L.G.Cook的上述发明早十年。所研制的“仿生微小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BMIRIDS”从1998年走向试用,比美国MIRIADS早3年,2003年获中国发明专利,比美国和欧洲同类专利早2年。此后的工作是改进性能,拓展应用。

以上情况表明,国内的此项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论文首次阐述了模仿生物视觉功能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实现技术,这些功能包括:近水面鱼类凝视半球空域的功能、从场景中提取动目标、对目标定向、感知目标距离和速度的功能,以及人眼感知场景亮度的对数变换属性、图像灰度对比感知恒定特征和目标轮廓强化效应等。

作者依据自身实践,指出了红外鱼眼设计的特殊难点及攻克关键技术的思路与方法。

实践证明,此研究的突出意义是实现全时日(昼夜)、全方位(无盲区)的实时态势感知和信息获取,在天文气象、环境监测、公安边防、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美国国防部将其列为“可极大地增强维和部队和作战人员能力”、“能带来重大回报”的研究领域,可见其军事意义之一斑。

猜你喜欢
鱼眼空域水面
面向鱼眼图像的人群密度估计
我国全空域防空体系精彩亮相珠海航展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微信扫一扫马上看视频鱼眼视频 小程序每天带你看最有意思的摄影视频
创造足以乱真的水面反光
争夺水面光伏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短时空域扇区交通流量预测
浅谈我国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现状及发展
基于能量空域调控的射频加热花生酱均匀性研究
一块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