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研究

2010-08-15 00:52翁炎泉文锦枢
科技传播 2010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竞争力毕业生

翁炎泉,文锦枢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大规模扩张,使得就业压力也相应的增加,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加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外部来看,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形成的合力;从内部来看,它需要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心理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求职心理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方面,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保证。只有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就业教育的实效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业竞争力具体包括就业心态、就业技能和就业特色竞争力。

2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项

2.1 就业价值观、就业心理存在明显的错位

2.1.1 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导向严重

近年来,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据相关机构统计,在大学生就业取向中,选择工资高、福利好,工作安逸职业的学生比例占了59%,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诚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大学生本身的个人因素外,学校弱化或淡化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忽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正确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1.2 社会就业不足,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就业心理缺失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常见心理弱项有:焦急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多数毕业生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一些问题被一一暴露出来,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态度使不少学生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就业机遇。在就业工作中,相关部门没能主动适应当前就业的新形势,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形成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择业心态。

2.2 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求职能力等。

专业能力培养环节中,部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或社会需求较少;个别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与专业能力要求存在差距,教材、教学内容老化,专业特点不鲜明;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特别是校企合作开拓实习实践基地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学生专业动手实践能力亟需提高。

综合能力培养环节中,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理念尚不完全清晰;一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措施还不到位;多数高校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缺乏针对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局限性;高校毕业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甚至一些基本的组织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都亟需有意识地系统培养与训练。

求职能力培养环节中,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缺乏有针对性的、贯穿大学4年的系统指导和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多刚起步,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理性思考,更没有上升到可操作层面上的设计,不能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和生活,缺少有针对性的求职能力培养与锻炼;多数高校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求职能力特征。

2.3 缺乏特色竞争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忽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教育管理走粗放型的路子,以致学校发展特色不明显,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弱,反过来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3.1 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就业自主性的形成

就业价值观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的结合点之一,因此,牢牢抓住就业价值观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引向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度过就业的思想和心理危机期,为就业指导提供全方位保障。

3.1.1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价值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成就需求,激发学生对自我实现的价值认同,帮助大学生形成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正确理解,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就业,需要深化的则是如何针对客观形势,引导大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视野去看待职业世界,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走入误区,造成职业定位不科学。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克服自卑心理、自傲心理、浮躁心理等。

3.1.2 培养就业自信心,促进就业自主性的形成

大学生初次步入社会,相对于成熟的劳动力和用人单位而言,是绝对的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就业自信心的培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以鼓励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活动或竞赛,对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惑给予解答,从而增强其就业自信心,促进其就业自主性的形成。

3.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清晰的就业意识

据我们的调查,52.9%的高校是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应当指出,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大学4年生活的系列性工作,需要尽早着手,以便学生能够及早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计划,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现行的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指导,不仅从时间上太晚,而且在内容上也仅能做一些“求职面试技巧”之类的弥补性工作,显然不可能在提高大学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策划创业方案等许多重要方面对大学生有任何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就业观。我们在实践的探索中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4年的整个过程,同时,就业指导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时才会具有比较强的就业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3.3 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特色竞争力

每一个经济区域都有一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特色,这就从根本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特色的要求。大学生在校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特色竞争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普通的地方高校的大学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而应该从源头抓起,真正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特色竞争力。指导大学生参加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素质开发而形成的,是一种可以塑造和培养的能力,一般而言,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因各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所学专业不同,形成具有鲜明学校和专业特色的能力特征。

总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高校就业工作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规划,从大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把学生纳入就业指导的系统工作中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独具特色、就业竞争力强、适应职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1]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2]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教育与职业,2005(6).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竞争力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