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志 遗址公园化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2010-08-15 00:48于鸿志
西部大开发 2010年12期
关键词:遗址文物景观

于鸿志 遗址公园化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近年来,全国各地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的现象正在相效成风,笔者认为,这将会形成对历史文化遗存新一轮建设性的破坏。故而,建议在遗址保护或旅游开发中,应该坚持“九要”和“九不要”。

1、要恪守保护遗址就是保护原状的原则。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它给人一种强烈的文明初始感、源头感。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在遗址上破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景观等,不仅遗址没有了,历史也完全消失了。历史遗址是一种不能再生的文物资源,有的价值连城,甚至为无价瑰宝,一旦破坏将永远不复拥有。因此,最好不要人为地去改变它。

2、非经科学论证,不要无据无度开发。比如陕西历史文物极其丰富,其中不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这些遗存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很好全部地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遗址资源还存在如何开发的争议,并涉及到开发后的文物保护、环境、社会、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先保护是上策。

3、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不要公园化。从埃及、古希腊、印度到罗马,那些历史遗址一概原封不动。因为他们都知道,遗址必须保留全貌,保留它们的历史感;更没有人把这些残存的雕塑石柱、碎石流沙视为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因为遗址是一种特殊的遗存,尽管它只是在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的残垣断壁,甚至是土堆和石雕碎块中间,笼罩着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给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是历史仅有的最后实体,是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也是遗址独特的气质和无穷的魅力。

4、遗址开发要体现原真性,不要仿建人造景观。开发遗址的旅游功能,必须体现在它的原真性上。如果兵马俑不是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物,而只是在公园中间一些人工仿造的泥人、泥车、泥马,即使经过乔装打扮、添枝加叶、披金挂银、整旧如新,旅游者也会兴味索然。因为那样感受不到历史又怎么会产生轰动效应?一处旅游景观的魅力长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丰厚文化底蕴的维系,没有文化赋存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生命力的。

旅游景观建设的方针应该是“有真的不搞假的”。陕西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完全没有必要热衷于“再造”、“仿真”、“恢复重建”之类的工程项目。这些数量众多、品位极高、几乎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世界级人文景观,而要仿建一个比积淀几千年历史的高品位景观难度相当大。此外人造景观文化内涵是薄浅的、苍白的,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假的“悟空”本事再大,对游人也缺乏吸引力。

5、遗址的多种功能不只为旅游,应得到全面发挥。在旅游活动开展之前,遗址是以人文资源的面貌出现的,因其有各自专用的功用才得以自然产生,而不仅仅为旅游活动而产生。即使是在旅游活动大力开展的今天,它的存在也不只是为了旅游,而具有见证功能、研究功能、教育功能和欣赏功能等多种功能。因此,不能只为旅游功能而去破坏或者牺牲其他功能。

6、要保护遗址整体环境,不要在其周围搞建设。除对遗址本身的保护外,还有一个遗址所在地环境的保护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环境”或“视廊”的保护,这就要求在遗址周围划出一定的空间范畴的建设控制地带,以保证观赏遗址的最佳视点和遗址本身的环境氛围。乾陵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它不仅要在精神上高于一切,而且也需要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形象上。所以,每当游客在乾陵的台阶上凭栏远眺时,那宽广的陵道以及道旁众多的大型石雕,才会让游人感受到气势浑宏。

7、要突出景点特色,不要千篇一律。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并传承特色,才能保证旅游业长盛不衰。长期以来,观光旅游是陕西旅游业的主体,这是陕西永久优势所在。单一型的观光旅游产品,市场风险大、层面狭窄,千园一面,千城一腔,单调乏味,毫无创意,明显有“东施效颦”之嫌。所有这些都是遗址公园化制作中疯狂地“克隆”而造成的恶果。推销重复的产品,拉重复的游客,必然导致同质性过度竞争,无形中削弱了景点魅力,缩短了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8、不要“喜新厌旧”,要建新景与缮文物并重。按理说,已有的古文物景观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应比新建景观更能吸引游客,然而一些地方、单位却把已有的文物古迹看成是想甩掉的包袱,而对新建所谓景点情有独钟。能慷慨地拿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建新景,为何却拿不出几个钱来修缮古文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在建新景与缮文物问题上的“喜新厌旧”,不仅造成资财上的浪费,而且也使古文物资源不能合理的开发,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文物资源的流失。西安半坡遗址展示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但目前仍在风化、遗弃之中;西安兵马俑一号坑的彩陶已经褪色,失去了往日光泽……因此,千方百计做好遗址修复保护工作,而非令其“自生自灭”,更是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历史赋予人们的责任,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的客观要求人们把保护、修复、开发作为提高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来抓,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9、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要粗放型开发。旅游是一门新兴的产业,鉴于目前对遗址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技术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新技术介入程度较低,旅游开发缺乏对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特征和背景开发的综合考虑,有的往往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以获得批准权为出发点,没有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起来通盘规划。致使许多遗址环境在开发中遭到破坏,甚至造成了这一文物资源浪费。因此,这种无序的粗放的所谓旅游开发行为必须要加以制止。此外,伴随旅游开发带来的遗址文物的破坏、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开发与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共生的,但必须把这些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作者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猜你喜欢
遗址文物景观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文物的栖息之地
景观别墅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辽上京遗址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文物的逝去
《景观平面图》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