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新疆师范大学 乌鲁木齐 830054)
杨尚昆在中央苏区的宣传工作
陈 超
(新疆师范大学 乌鲁木齐 830054)
杨尚昆在中央苏区时,积极投身并重视革命宣传工作,表现出高度的革命热情。在工作中,他善于探索适合于革命实际的宣传组织系统、宣传方法和内容,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杨尚昆 中央苏区 宣传工作
据杨尚昆回忆,他于1933年1月底到达江西瑞金,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在苏区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杨尚昆继续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宣传工作,并先后担任了红色中华通讯社总负责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委委员和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务。在中央苏区的部分时间里,他配合张闻天领导苏区的宣传工作,展示出青年杨尚昆对宣传工作的智慧和才能。
1933年,由于上海党组织遭到破坏,杨尚昆奉命从上海辗转来到中央苏区,随即分配到中央宣传部任干事,做张闻天的助手,在革命形势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担当起了宣传工作重任。实际上,1931年2月杨尚昆从苏联回到上海后,就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务,走在了宣传工作第一线。特别是在江苏省委任宣传部长期间,他主持创办了党内宣传教育刊物《理论与实践》和江苏省委机关刊物《列宁生活》,并把它作为党开展宣传工作的主阵地。他还主持起草各种形式宣传单达36次之多,参加并领导各种群众性宣传活动达15次以上,并亲自为《列宁生活》撰写了《目前职工运动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江苏省委红五月宣传工作总结——答小茵同志对省委的批评》《目前上海工人斗争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等多篇宣传和指导文章。同时,杨尚昆还亲自领导江苏省委宣传部起草和散发揭露伪造的“伍豪启事”的传单,在中共内部揭露了国民党的阴谋,消除了党内一些人的误解。[1]P39-46在实际的革命工作中,杨尚昆积累了初步的宣传工作经验。
杨尚昆到达中央苏区后,积极投身于宣传工作,在张闻天和毛泽东的指导下,勤学习、善思考,对宣传工作认识进一步提高。根据他的回忆,在中宣部4个月(1933年2月—6月)时间,先后为《斗争》杂志和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撰写社论和署名文章13篇,即《紧急动员起来——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大举进攻》《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纪念“二七”与我们的中心任务》《加紧防疫卫生工作》《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主义》《反对腐朽的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逝世五周年纪念》《拥护中央政府的宣言》《纪念马克思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纪念“三二一”和“四一二”》《关于春耕运动》《宣传队应该如何工作的一个实际例子》。这些文章包括了“指导宣传业务、实现战争动员、配合反‘罗明路线’制造舆论”[2]P75-78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文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但从当时的客观现实来讲,还是展示了杨尚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正视问题、发表个人正确观点的革命品质。
早在担任江苏省宣传部长期间,杨尚昆就致力于探索适合革命实际的宣传工作。1931年11月3日,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广暴与军阀斗争的口号》中指出:“各区应该切实注意该区各工厂及各单位的群众切身要求,提出更具体的口号,推动支部同志迅速用各种方式在群众中普遍宣传。”[1]P441932年6月13日,杨尚昆发表在《列宁生活》第四期的《江苏省委红五月宣传工作的总结——答小茵同志对省委的批评》中,认真总结了省委宣传工作存在的严重错误,指出了宣传工作偏于空洞的号召和一般的鼓动,不很具体,不很实切;宣传工作带有极浓厚的应付性质,“赶办纪念节”的错误远未肃清,缺乏精心的、切实的工作计划,和为执行计划斗争的精神,并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工作。
在中央苏区宣传工作上,杨尚昆充分发挥原有的工作经验,结合中央苏区的工作实际,不断探索适合于革命实际的宣传组织系统、宣传内容和方式,先后在《斗争》上发表了《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和《宣传队应该如何工作的一个实际例子》两文,成为党在苏区做好宣传工作的指导性文献。第一篇文章从理论的高度指出了党的宣传工作存在着宣传组织系统不健全、宣传内容刻板、说教和党八股形式严重、宣传形式简单、脱离群众的问题突出等。文章强调,要建立经常的、系统的、深入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要确立专人,分工负责节日宣传、政治运动和出版物审查等业务;宣传方式要形式多样,口头的,活动的宣传鼓动方式应该广泛采用,充分利用化妆演讲、活报、戏剧、唱歌、美术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充实“列宁室”、“俱乐部”等宣传活动阵地;宣传内容上要尽可能的通俗易懂,群众能够看懂、明白,力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丰富宣传内容。[3]P8-10第二篇文章介绍了汀州市宣传队的具体经验,即宣传有内容、有计划、有对象、有总结,同时也指出要纠正一些宣传队中存在的名目主义和不深入群众、官僚主义的错误做法。[4]P16
从中央苏区的实际出发,杨尚昆一方面不断提出完善中央苏区宣传组织系统的方法,探求更加接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一方面还虚心请教一些领导和同志,创新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实现宣传的政治动员功效。如在《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的文稿写好后,曾主动送张闻天审阅;在苏区夏耕问题上虚心同毛泽东交谈,领会毛泽东有关夏耕运动要依靠党支部和贫农团,组织耕田队,帮助有困难的农户和乡村,对红军的公田应组织特别耕田队,同时要反对消极怠工分子和官僚主义等正确建议,写了《关于夏耕运动》的文章,并发表在《斗争》第11期上,成为指导中央苏区夏耕的重要文献。
宣传工作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有很强的政治判断力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需要有能够发现错误、主动承担错误责任和纠正错误的勇气。杨尚昆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在宣传工作上,他总是时刻要求把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宣传中有策略的反对不切实际的“左”倾错误,在杨尚昆晚年回忆自己宣传工作经历时这样说道:“刘少奇、张闻天等同志以实事求是精神对“左”倾错误的一些冲击,使我很受启发。比如,我当宣传部长,所有宣传品都要写“武装保卫苏联”,“九一八”也好,“一二八”也好,都得那么写,群众根本不能接受,我也感觉到这样做是不行的。……有一段,我也比较消沉。但当时我对“城市中心论”的看法还没有改变,对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在农村也没有深刻的认识,更不认为打着国际招牌的那一套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做法其实正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当然,实践是鉴别是非、催人深省的最好老师,我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把问题认识清楚,但现实斗争中由于不顾实际情况的蛮干而一次次失败的惨痛事实,使我开始感到困惑和怀疑,成为此后进一步接受客观真理的起点。”[2]P70
针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期间中央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在扩红和筹粮上出现的“左”倾错误,1933年10月,杨尚昆在《红星报》第二期上发表了《九月份发展党团员的总结》一文,特别强调:要克服严重的关门主义倾向;要普遍深入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特别是对于党纲党章的宣传解释工作;要执行严格的即时的检阅和监督;加紧团员入党工作和自愿加入者的批准工作;需要改进只着重于公开征收和突击发展工作,而忽视经常性发展的工作办法。[1]P73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时一些错误的认识,纠正了宣传工作中又一次出现的错误做法。
在“罗明路线”的政治风暴中,杨尚昆尽管写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主义》和《反对腐朽的自由主义》两篇文章,但是,在参加批判罗明的会议上,他发言反对一些年轻干部要求枪毙罗明的呼声,大胆走上讲台,指出“罗明路线”是党内问题,从而缓和了气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明。建国后,杨尚昆一直对自己在中央苏区参与批判罗明的文章一事感到内疚,多次向罗明同志致歉,体现出一代革命家勇于承认错误的高贵品质。
为了提高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杨尚昆十分重视通过宣传工作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广大工农群众中生根发芽。在宣传工作上,他总是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宣传,利用各种纪念日向工农群众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培养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在江苏省做宣传部长时,杨尚昆对各种纪念活动都亲自领导,组织宣传,他亲自领导庆祝十九路军士兵胜利周的宣传活动,领导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七和五九纪念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同意接受的国耻日)、五卅惨案日、八一反帝战争日等纪念活动,揭露日本等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实质,并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杨尚昆时刻思考着如何更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一是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他先后撰写了《马克思主义逝世五周年纪念》《纪念马克思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篇文章,文章深入细致的解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出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强调“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向前开展者,他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他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列宁所创造的共产国际正是马克思主义首创之第一国际的继续,而且开始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国际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世界革命的指南”[5],并明确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同时强调一切鄙视革命理论的偏见,和只作书呆子的研究而不与实际联系,都是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并且有妨害工作的最大危险。[6]二是在宣传内容上注意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为纪念二七大罢工,杨尚昆给《红色中华》撰写的社论《纪念“二七”与我们的中心任务》一文中写道:“中国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坚决勇敢的奋进,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才能将广大的劳苦群众由贫困、饥饿、失业、死亡中解放出来!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能获得完全的胜利!………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这是对“二七”最好的纪念!”[7]三是在宣传方式上注意对宣传员和宣传队伍的教育和组织,强调与工农群众的紧密结合。杨尚昆十分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实现革命动员有效结合,他反对在宣传中作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主张多散发短小精悍的小传单,小标语,并要求做认真调查研究,把小传单,小标语上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地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在宣传过程中,要求宣传员和宣传小组要有事前的准备,对宣传内容要做到深入领会,并制定明确的计划。同时,他还提出了注意培养群众自己的宣传队伍,实现宣传队和工农群众结合,通过相互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工农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对党的认识和信任。
回顾杨尚昆在苏区的宣传工作,不仅有助于了解他在宣传工作上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他对待革命事业的无限热情和高尚的精神品质,而且有助于总结他的宣传工作经验,加强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
[1]中共党史研究室编:杨尚昆年谱(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2]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杨尚昆: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斗争,第2期。
[4]杨尚昆:宣传队应该如何工作的一个实际例子,斗争,第16期。
[5]杨尚昆: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斗争,第4期。
[6]杨尚昆:纪念马克思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红色中华,第60期(1933年3月12日)。
[7]红色中华,第50期,第1版,1933年2月7日。
陈超,女,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 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