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010-08-15 00:46吴绍珍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校园政治思想

吴绍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1]。高校作为知识分子聚集的一个特殊的组织和场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校各方面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使大学生以个体方式不断向社会孵化和衍生和谐因素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构建和谐校园以示范社会、发挥和谐辐射作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思想可以追溯到中西文化的早期,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家都或多或少的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资源。按《说文解字》,“和,相应也”。“和”的概念包含有和顺,和一、和衷、和气、和平、和同、和合、和洽、和睦、和乐、和谐、亲和、调和等多种相异而相近的含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谐”,它最典型地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在西方,“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筹,反映得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与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最美”,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的“和谐制度”设计,以及近代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和谐”引申到高校校园中,“和谐校园”的内涵是什么呢?

和谐校园是指高校内在的各个要素之间以及高校与其相关的外部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促使高校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的一种状态。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包括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校园服务的和谐、管理因素的和谐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高校教育不仅要能够促使师生双方受益,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相长,还要能够以服务质量体现出学校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和人文水平的高度,使学生在服务与管理和谐保障的氛围中受到影响、感化、教育与熏陶,并通过努力最终形成服务一流、管理科学有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和谐局面。和谐校园是一种办学理念,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人文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高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是高等教育事业顺应时代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校园的实质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必须首先树立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和谐统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把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推向前进”[2]。认识并把握和谐校园的内涵对于高校办学的宗旨、培养目标,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定位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施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政治基础。和谐校园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中公平正义、团结互助、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和目标取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方向与指导,实现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为其他各项工作的成功提供了服务与保障。和谐校园在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政治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工作,为学生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施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大学校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传播者,也是创造者,以时代先锋的姿态扮演者风向标的角色,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对社会大众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0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3]。高校和谐校建设以《意见》为指导,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首要任务全面协调的开展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施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动力。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最活跃的因素是大学生,最关键的要素也是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就是空中楼阁纸中城邦。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最富有活力、代表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和希望的社会群体之一。高校作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为着眼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激发大学生内在创造潜力和活力,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从自身做起,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文明高雅的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不懈动力。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施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校园在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同时,灵敏地反映着社会上的变化,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容易出现学生思想矛盾并引发潜在危机。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全部工作的生命线。通过有针对性、时代性和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正确认识,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规范的思想道德行为,保证大学生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样才能保证和谐校园的建设。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实现和谐校园的必经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高校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大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高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从发展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大学生思想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则,切实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交给大学生,用人性化的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从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必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使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指导和谐校园按着正确方向构建。大学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机制、人际关系、收入分配、校园文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要实现校园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党一贯把掌握思想教育作为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工程中,尤其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的疑惑、误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增加和谐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坚定共同理想,提高政治觉悟,从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创新人才,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只有通过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腐朽的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从而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只有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才能使一切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力竞相碰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活力来自于个体的活力,个体的活力依靠人的积极性和主体性的发挥,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做人的精神工作,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工作中不仅把大学生看做是教育对象,更应该将其看成是具有强大内在创造潜力和活力的主体。以足够的耐心激励学生的自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团结人、凝聚人,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建立平等互动关系,尊重学生、凝聚学生,平等交流,和风细雨地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校园建设架设沟通渠道。高校校园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文明示范,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学科,不同职责,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员工及家属于一炉,存在着及其复杂的矛盾。有矛盾,才要和谐,要和谐,才能协调矛盾。构建和谐校园前提要协调矛盾,妥善处理各类矛盾。人与人的和谐关键是利益的和谐,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节功能针对矛盾的具体实际处理教职工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处理学生教育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民主,说服教育的沟通方式,理顺情绪,缓解压力,增进理解,并动员学校党团组织,学生政治辅导员、学生管理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学生自我管理的社团等多方面的沟通渠道立足于协调关系,齐抓共管,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从源头上解决矛盾,尽可能地把矛盾和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形成团结、祥和、正气、奋进的校园人文氛围,建设安全、稳定、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1).

[2]杨文轩.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推进事业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0.

猜你喜欢
校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