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灵,潘丽娜
(蚌埠坦克学院 中文教研室 安徽 蚌埠 233050)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谈《煮酒论英雄》的审美价值
谢 灵1,潘丽娜
(蚌埠坦克学院 中文教研室 安徽 蚌埠 233050)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佳作,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刘备、曹操等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丰富人们的谋略经验,而且可以得到艺术上的审美享受。
《三国演义》 《煮酒论英雄》 审美价值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等史料,对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流传在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以艺术的再创造,在对历史事件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塑造人物和编述故事情节。《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第二十一回的一部分,它同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章节一样,都是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佳作,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刘备、曹操等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不仅能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丰富人们的谋略经验,而且可以让人从中得到艺术上的审美享受。
《青梅煮酒论英雄》描写曹操和刘备二人的一次酒会。故事按照酒会的进程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四部分;情节发展升降有序、起伏莫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故事的开端交代了刘备行韬晦之计。在此之前,小说已对曹操、刘备二人的不同处境和性格,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待:汉末,在连年混战过程中,曹操、刘备、孙坚渐次崛起。先是曹操以“勤王”名义救援了溃败中的汉献帝,并强迫献帝迁都许昌,从此他就“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十一年的长期争战,他先后歼灭了袁绍、袁术等军阀,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曹操身在朝廷,大权独揽,笑傲群雄,踌躇满志;刘备却在吕布手下吃了败仗后,不得已而投曹操,犹如笼中鸟、网中鱼,不乏笼网羁绊之苦,心怀壮志而势力单薄。
曹操慧眼识英雄,不因刘备穷途投靠而轻视之,对其既敬重友好又限制提防。敬重友好,意在笼络人心,使天下英雄来归;限制提防,是怕酿成后患。而刘备身在曹营,心在图谋天下。对曹操,既畏其“雄”,又恨其“奸”。畏其雄,表面谦恭;恨其奸,暗里参加反曹联盟。作品中把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既友好又斗争,以友好掩盖着斗争微妙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既为本篇故事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也为情节的发展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故事的发展构成精采动人的矛盾冲突。作者有意制造紧张气氛,设置误会,把刘备推到被动的处境,细致表现了刘备紧张的心理情态。此篇写道:一日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园浇莱,突然曹操派许褚和张辽带着数十人来请他。刘备参加过反曹集团,时时担心祸起萧墙。面对曹操的“请”,难免生疑。到相见时,曹操对刘备没有寒暄客套,劈头盖脸来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把刘备“唬得面色如土”。随后笔锋一转,让曹操深情地回忆叙述征讨张绣途中望梅止渴的往事,进而说明宴请刘备的原因,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由升而降,使读者在刀光剑影的高度紧张之后享受到青梅煮酒诗情画意的快慰。这为故事的“高潮”作了铺垫,形成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
情节层层传递,推动了高潮的水到渠成。两人论战环环紧扣,名为论英雄实则比赛智谋。曹操主动出击,层层紧逼;刘备被动设防,步步为营,以屈求伸。作家特别表现了曹操先谈龙变,再论当世英雄;刘备采取迂回战术,面对曹操的追问先是推说不知,不得已再说出当时的一群“非英雄”,到刘备听到曹操称他为英雄时,吓得闻言失筋,至此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刘备巧借闻雷掩饰自己的惊慌,剧烈的戏剧化情节彰显了曹操与刘备各自的英雄本色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青梅煮酒论英雄》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着重塑造了曹操、刘备的二人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
曹操是罗贯中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传说,集中起来,塑造的一代奸雄形象。说他“奸”,是因为他老谋深算、精于权术,有一套收买人心的手段,又诡计多变、心狠手毒;说他“雄”,他毕竟是个英雄,有胆识有气魄。鲁迅曾经这样评价曹操“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用大半的篇幅描写曹操性格中“雄”的一面,表现其“雄”的言行和气质。忽而天上人间,忽而异地眼前,变化多端,使曹操性格中“雄”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谈龙变”,说明曹操巧于思辩,见识广博;品评当世风云人物,说明曹操慧眼独具,识人之深;给英雄下定义以及称刘备和自己是英雄,更说明他气魄宏大,自视甚高。罗贯中在其他章节写其“奸”,借助本篇写其“雄”,彼此照映,相辅相成,使“大奸”和“强雄”统一于曹操一人之身,曹操便成了一个令人喜、令人畏、令人恨的不朽的艺术典型。曹操若非“强雄”,无疑不成“大奸”,因之也就失去了他作为全书主要反面人物而存在的审美价值。
《青梅煮酒论英雄》塑造曹操的形象,是采用先扬后抑手法。让曹操“说破英雄”之后,由“扬”而“抑”,精心安排了曹操被刘备蒙骗的情节。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使人清楚地看到:曹操同袁术、袁绍、刘璋、刘表、张绣、张鲁之辈比,天地悬远,称英雄而无愧;同刘备比,他就稍逊一筹了。不过,作者对曹操的“抑”是极有分寸的。他虽然描写了曹操最终的“一失”,被刘备瞒了过去,但这种“失”同曹操“雄”的气质相比较,只是大智之小愚,强雄之弱为。况且又是失之于英雄刘备,并非其他平庸之辈,给人的总体感受依然是“了不起”。罗贯中如此塑造曹操的形象,大有一石数鸟之妙:一是妙在反映了历史上曹操其人的本质真实,符合“历史小说”的要求;二是妙在丰富了曹操形象的性格内涵,增强了这个典型的真实性;更精妙处的还在于运用“水长船高”的描写方式,以强衬强,有力地突出了刘备的形象。
刘备是罗贯中塑造的理想化帝王英雄形象,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作者热情歌颂的主角。他以民为本、礼贤下士、宽厚待人,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表面上他胸无大志、腹无良谋,实际胸怀帝王之志、为大计行韬晦之策。
罗贯中采用了对比、衬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等艺术手法塑造刘备的仁君形象,最妙的一招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描写刘备惊喜相伴心理情态的微妙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部分,刘备由“惊”而“喜”;在故事高潮中,刘备由“喜”到“惊”。曹操“谈龙变”,已在刘备心头罩上了阴影。接着,曹操又说:“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刘备力行韬晦,怕提“英雄”二字。曹操的这番话,偏偏无意中触及了他最敏感的神经。于是,刘备的心理情态又出现了由“轻松”到“紧张”的变化。不过此时的“惊”,但并没达到惊慌失措的地步。他“谦逊推辞,不肯答问”的表现,说明他惊慌而力求镇静,紧张而自我控制。但曹操再三追问,刘备出于无奈,只得虚与周旋,历数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物,称他们为“英雄”。曹操则不以为然,说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进而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语出真诚,恰恰道破了刘备的心病。于是,刘备那惊慌、紧张的情态也发展到了顶峰,以致露出“闻言失筋”的狼狈相,突然又以极为精炼的笔墨描写了刘备的镇静从容,以“闻雷失筋”的谎言掩饰“闻言失筋”的真相,避免了曹操的怀疑。前面论战中曹操是攻手,处处显示是英雄;刘备是防手,时时流露出一副庸人相。但最后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凸显了刘备的大智若愚的英雄本色。这种理想化的情节描写,以极大的“爆发力”,完成了刘备心理由惊到喜、再有喜到惊再到喜的彻底转变,凸现了他随机应变的才能。这种淋漓尽致地刻画完全符合刘备“趋身虎穴”的处境,是其心理发展的必然,不仅没有损刘备的英雄形象,反而给他增添了有血有肉的真实性。这种把正面英雄人物置于绝境,造成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更能产生“夺人心志”的审美效果。
《三国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有利于营造历史的气氛。偏于叙述而少描写,其叙述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有力,洋溢着一种阳刚之气。《青梅煮酒论英雄》也不例外,具有言简意赅,语气明快,凝练传神的审美价值。
凝练体现在文本的叙述性语言上;传神体现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上。如曹操见到刘备的第一句话“在家做得好大事!”这就把曹操的咄咄逼人、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展示无余。曹操讲述望梅止渴故事时,那种自命不凡的神态跃然纸上。面对老谋深算的曹操,刘备也毫不逊色,论英雄的过程中,在曹操的逼问下,刘备顾左右而言其他,列举了许多人时都用探询的语气说道“可为英雄?”语言深藏不露,谨慎沉着。而曹操把刘所列举英雄,用肯定的语气“非英雄也”一一加以否定。两人语言截然不同,个性鲜明:曹野心勃勃,有奸雄之气,似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大智若愚,内孕英雄之心,特别在他闻言失箸的时候从容地说出“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体现了他的机警灵活、应变自如,不折不扣显示了刘备似隐伏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三国演义》一问世,就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不少文人模仿其语言风格,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灵(1954—)女,安徽蚌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军事写作学、军事文艺理论、军人审美学、中国传统文化;潘丽娜(1982—),女,安徽蚌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