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欧洲大学与城镇间的互动

2010-08-15 00:46付有强
黑龙江史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城镇欧洲学院

付有强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1)

在欧洲的历史上,大学在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如意大利学者斯特凡诺·扎吉亚指出的那样,“在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学一开始就与城市环境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种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既是一种市政设施,而它们的创建同时也是为所在城市服务的”。[1]175从这种视角来看,深入研究外国学生群体与他们所在城市间的日常关系就很有必要。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欧洲学者对欧洲各国大学历史的研究中,他们往往忽略学生、特别是外国学生在欧洲城镇中的经济和社会存在问题,或者将其当作轶事而加以描述。自1979年以来,研究西方大学历史的学者们开始注意近代早期学生在城镇中的存在与城镇其他各方面生活间的复杂关系。[1]175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他们同时也对作为自治团体的大学的各种需求、大学与当地食宿提供者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互动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不过,他们却甚少探讨这些大学生对城镇空间的利用问题。通过讨论近代早期欧洲大学生对城镇空间的利用问题,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与城镇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初步研究。

一、大学生在城镇中的地位

在17世纪之前,当欧洲各地排他性的法律规定将大学事实上限制在当地统治者的臣民之中之际,“学术朝圣权”(peregrinatioacademica)促成了不同地区年轻人间的各种日常互动,并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179早在中世纪,大学(greatstudia)便成为各地学生的真正会合点,它们吸引了一个个壮志凌云的年轻人、特别是缺少大学一级教育机构的地区的年轻人前去求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涌入法国、意大利北部和低地国家主要大学的(外国)学生,大多都来自于德意志、斯堪的纳维亚和斯拉夫地区。[1]179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欧洲各个大学都存在着驻留时间各异的临时学生。临时学生的存在常常是季节性的,这与学术周期相联系,并常常受到驻留时间短暂的学生个人经历的影响。

从12世纪中期开始,那些为了学习而离开母国的人们便处于帝国的保护之中。1158年1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发布命令,一切学生和教师,为了教育的目的而在帝国各地旅行,安全一律受到保护。[2]192后来,欧洲逐渐发展起来一套规则。尽管这些规则在不同的城镇常常有不同的体现,但它们都授予学生个人和学生团体以相当大的自主权力。各城镇都认为青年学生将对城镇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他们纷纷推出各种规章以吸引青年学生前来寻求专业培训。这些规章授予学生的特权常常包括:以公平的价格租赁住处的权利;携带自卫武器的权利;进口商品免除关税的权利;由另设的拥有自主权的法庭进行审判的权利。[3]543-567[4]331-3

学生在城镇享有特权地位。他们享有的特权常常导致他们与城镇当地居民、特别是那些为他们提供寓所的居民关系十分紧张。当城镇市政当局侵犯了学者们的自由权利(libertates)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有时态度甚至十分傲慢。[1]180尽管学生的人口在城镇中始终占少数,然而,他们和他们的管理者一起构成了城镇中享有高度特权——这些特权往往是普通市民所不具有的——的精英群体。

相对于城镇其他社群而言,大学中的学生团体是一些拥有自主权的组合。根据学生的出生地和母语的差别而组织起来的各种“互助、友好和保护协会”被称为“乡谊会”(nationes),它们操控着城镇市政当局与大学本身之间的关系。在十三世纪的博洛尼亚和帕多瓦,学生已经建立起广泛的结社:来自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学生组织成立了“山北大学生联谊会”,而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学生则成立了“山南大学生联谊会”。每个团体都选举了自己的代表和管理机构。例如,在帕多瓦,22个同乡会为大学的宪制所承认;而在1553年的博洛尼亚,则有46个“乡谊会”组织。[1]182-3

当然,外国学生卷入各个大学所在城镇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只有拥有非常有名气的“综合性研究学科”(Studium Generale)的大学才能吸引青年学生从远处前来求学。而这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情况差异很大。在巴黎、博洛尼亚、牛津、帕多瓦和科因布拉等地,大学是在中世纪教学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能够吸引大量的学生。在这些地方,大学则取得了主导地位,并对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例如,1355年,牛津学生群体和市政当局围绕市场控制问题发生了暴力冲突,冲突最终以国王敕令同意大学当局介入城镇管理而告终。在牛津这样的地方,大学可以在城镇中取得支配地位,并对各种经济、社会和制度的安排产生影响。[1]180。在其他一些地方,大学则建立得要晚一些,而且常常是在政府授权下建立的。例如,在卢维恩,大学则是在勃艮第公爵的要求下建立的;在都灵,大学(Ateneo)则是由萨沃亚王朝的卢多维科创建的。这些新成立或历史没有那么悠久的学校则仅能吸引十来个学生前来就学,因而对所在的城镇产生的影响便微乎其微的。[1]179-80

二、大学生藉以利用城镇空间的途径

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大学生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他们对城镇空间的利用问题。任何教育机构功能的正常发挥,都取决于前来聆听教师课程的学者能否在城镇中获得相应的住处。在博洛尼亚和巴黎,解决学生对城镇空间的利用问题往往是:学生和市政官员进行谈判,之后,便对租金实行强制性的控制,并由市政当局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进行频繁地检查。尽管来自于富有家庭的学生并不需要这一法律保护,但学生房客和房东间的紧张关系常常导致引人注目的冲突。为此,“预防”的概念得以流传。它要求,任何建筑物一旦出租给学生和教师使用,就应一直提供给大学使用。一些十六世纪的法国法理学家在规定学者特权时主张:如果学生不能找到住处时,可以强迫房东出租房屋。[1]182-3

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则是由学校出面购买或租赁房屋,然后将它们改装成学生公寓或寄宿宿舍,然后提供给那些支付住宿费的学生使用。这种制度将控制权力完全赋予了学生组织或管理学生的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第三种机构——学院,学院为许多学生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学院在当时主要是住宿地,它们免费为贫困学生提供住宿。这种主要是在北欧大学里发展起来的学生集体生活形式,它有赖于学院之外的经济介入:学院基金总是包括一些富有而具有权势的资助人的捐款,这些捐款让学院得以维持。每个学院都根据其创立者制订的标准来进行治理,并在学院条例里明确地阐明这些标准。这些条例反映了关于学院社会职责的各种期望。一些规定明确的条款主要关注的是招收寄宿者或会社成员之类的问题,他们必须满足诸如国籍、社会阶层或听课的系别等有关方面的要求;更为详细一些的规定则是针对日常生活、宗教仪式和学习时间等问题。[1]183

从中世纪晚期开始,欧洲各地学院增多了。在1300年前,欧洲各地大约仅仅建立了20多所学院,但到14世纪就建立了85所学院(其中仅仅在巴黎就有37所学院),而在15世纪则又增加了92所学院。然而,中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趋势是学院类型的多样化。学院的发展日趋成熟,它从拥有一些住宿者的简单形式发展为被称作“大学院”的类型,其特色不仅在于其规模(它们可以为50名,又是甚至上100名学生提供住宿)和建筑式样,还在于,在学院的围墙之内,它们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并提供不同于大学所开课程的各种讲座。这一具体而持久的差别将意大利的主要大学和北欧的大学区别开来。在巴黎或牛津,随着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活动和日常生活都主要集中在几幢主要的建筑群内,大学院最终在学术上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自主权。意大利学院的主要功能则仍然是为学生提供住宿,而教学活动则在其他建筑空间内进行。[1]183-4

北欧和意大利大学生活的主要差别对各自的城市结构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北欧学院的运转很像大的修道院,它们的组织有效地控制着习惯上好争论的年轻学生群体。在15世纪的巴黎,为了避免发生骚乱,所有免费学生都被要求在至少一家旅馆或邻近地区找到一个固定的住处。在牛津,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在这里,经过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后,随着学院开始取得主导地位,寄宿宿舍从容纳70人减少到仅能容纳8人。因此,到16世纪,巨大的差别将北欧和意大利的大学教学运行秩序明显地区别开来。基于巴黎和英格兰模式的“大学院”现在主导着包括西班牙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大学教育;“纯粹实用性的学院”则是一些甚至可以在大学体系之外运行的“自治”机构。[4]74-80

三、市政当局对城镇空间利用的限制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所在城镇的市政当局往往不干涉学生对城镇空间的利用。在耶稣会学院建立前的意大利,规模更大些的大学主要还是遵循这种传统的做法。虽然当时的意大利公共当局表现出了制订规章以严格地控制学生群体的强烈倾向,但他们显然没有强迫学生寄宿在城镇的某个区域或某些类型的机构中。[5]187-197在欧洲其余地区,也仅仅在一个地方出现了将大学建立在一个完全独立于城镇其余地区的地方的计划。在1365年,当哈布斯堡大公鲁道夫创立维也纳大学时,他曾计划在自己的官邸附近划拨出一块封闭的大学区,并在那里建立大学校舍和学生宿舍。这一规划的制订是因为鲁道夫深信:维也纳人绝对不会容忍一大群享有特权的外国人的存在。[1]185然而,这一规划最终也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在16世纪中期之后,欧洲各地相继借维护公共秩序之名而立法,将学生住宿限制在城镇的特定区域,并试图对这些学生实施更严格的控制。例如,在16世纪末的博洛尼亚,耶稣会士弗朗切斯科·帕尔米奥建议将一些没有使用的公共建筑物改建为新的宿舍,在那里,学生将在受过适当训示的宿管员指导下生活。[1]185于是,大学城内普遍发展出了主要由学生占据的区域。巴黎的拉丁区便是这样一个例子。在稳步的发展过程中,巴黎大学(校舍、宿舍和各大学院)密集地分布在塞纳河左岸地区(RiveGauche)。随着时间的流逝,巴黎大学区成为圆形城墙内的三大街区之一,它们一起体现了法国首都的城市特性:16世纪的地图分别明显地用“城区”(Ville)、“居民区”(cite)和“大学城”(universite)进行标示。[1]186

不过,各地的情况差异较大。与巴黎相比而处于另外一个极端的城镇如牛津和剑桥。从十三世纪后期起,牛津和剑桥这两个城镇的商业繁荣便开始衰退。为了实现城镇的继续繁荣,两个城镇都日益致力于为满足大学的需求而服务。[6]245-6学生对城镇生活空间的利用因此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限制。

四、结语

总之,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大学及其学生与城镇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用城镇享有特权的群体,大学生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他们对城镇空间的利用问题,并借助学生组织“乡谊会”来处理它们与所在城镇的关系。作为互动的另一方,大学所在的城镇则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通过为大学提供服务或限制大学生对城镇控制的利用等手段来对大学施加影响。

[1]Donatella Calabi and Steph en Turk Christensen,eds.Cultural ExchangeInEarly Mo de rnEurope,II,Cambridg eUniversity Press,2007.

[2][荷兰]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M].赵复三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2.

[3]Pearl Kibre,“Scholarly Privileges:Their Roman Origins andMe dieval Expression”,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59,No.3.,1954.

[4]Walter Ruegg,ed.,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5]Helga Robinson- Hammerstein, ed.,European Universities in the Age of ReformationandCounter Reformation,Dublin:Four CourtsPress, 1998.

[6]Nicholas Orme, Medieval Schools: from Roman Britain to Renaissance England, New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猜你喜欢
城镇欧洲学院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海盗学院(12)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