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运阔,周亮梅
(1.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 2.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昌 330022)
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罗运阔1,周亮梅2
(1.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 2.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昌 330022)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两大最基本的重要职能,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
高校;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创新;实践
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观与质量观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思维、意识、精神、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1]。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成为 2009年全国“两会”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讨与研究。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精神、品质与科研实践动手能力,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2-3]。
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大最基本的重要职能,是代表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4]。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前提和基础;科研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是教学过程的先导以及教学的延伸和发展[5],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推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是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途径[6]。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普通高校均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而现实中因受经济、管理制度等多因素综合的影响,众多高校呈现教学与科研失衡、相脱节甚至矛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重教学,轻科研”或“重科研,轻教学”。这已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质量的培养。
伴随高校扩招,部分高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实际状况。采用的教学方式仍以满堂灌输、填鸭式教学为主,大多存在课堂教学内容多,让学生动脑的机会少;教师满堂灌的多,学生真正消化理解的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多,能主动钻研并灵活运用的少;教师以讲课为主,辅之作业,学生以听课为主,完成作业,凡考试成绩合格就允许毕业等现象[7],根本不重视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缺乏自己动手动脑及进行主动创造的机会,得不到科研方面的训练,更谈不上具备科研的素质[8]。最终导致大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纸上谈兵,尽管他们普遍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对未来有些新创意,但经验和实践创新能力极其匮乏,致使他们在创业和就业竞争中屡屡受挫[2]。
此外,部分高校和教师在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共同的误区,即“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些高校为了本校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有些专业基础课则交给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来教,教学质量呈逐年下滑趋势。尽管学生能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动手能力较强,但不少学生还是不停地抱怨得不到优秀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对教学质量不满意,这非常不利于合格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9]。
因此,任何以科研牺牲教学或者以教学牺牲科研的做法均是有失偏颇的,均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主要的功能。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机一体化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和创新的过程,必然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拓展学习内容,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大学生科研活动对我国高等教育任务的有效实现起着孵化器的作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尽快尽早地让其接触科研,激发内在的创新潜能,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学以致用,可提高动手能力;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实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文献综合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精神、品质和科研实践能力、科研的思路及基本方法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10]。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生必须有宽厚扎实的基础。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通才教育模式已渐成共识。在教学计划中拓展专业培养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11]。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2]。
人才是高校的产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长远的发展,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人才培养过程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成才的选择权回归学生手中,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学生成才的选择需要,一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给学生发展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二要切实加强教学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学生成才提供丰富的内容;三要加强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组的资源和快捷便利的渠道[12];四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或独立承担科研创新小课题等。
教学模式改变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能抓住重点,用创新理念来指导实践。过去那种只会啃书本、“抄冷饭”等脱离实际教学模式,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改变封闭式教育,树立全新、开放的创造教育观,改变“经典式”、“机械式”、“单项式”、“灌输式”等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个性化和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滞后于创新实践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应打破传统“课堂教授式”的常规,利用“师傅带学徒式”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2,13],即课堂教学中摆正教师的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师生间的主辅互动式关系;课堂讲授中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时时动脑[14];改革专业课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尽早接触社会,参与科学研究等实践培训,尽早显示自己的才干与价值。教学与科研早期结合正满足了这种要求,激发了学生的雄心壮志[7]。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的自我,允许发展个性特长,放手让其独立操作或实践、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大胆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遇事善于开动脑筋、出新点子、想出新办法的习惯。这不仅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新课题,能促使学生认真实践[15]。
科研应为教学服务,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搞科研;另一方面,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科技讲座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巩固和深化专业培养思想,孕育创新精神,培养科研兴趣。通过双向选择接受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建设等,从事力所能及的助手工作,如设计、实验、软件开发等,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方向,教师则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开辟第二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指导帮助学生应用文献资料和科技成果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11,13,16,17]。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及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在毕业论文 (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思维创新付诸于实践行动[14]。通过毕业论文 (设计),学生经历了查找和阅读中外文献—选题—创新—实验—计算—结果分析整理等一个完整的科研实践过程,可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去了解和探索课题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因此,毕业论文(设计)应与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这样既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11]。
实践教学队伍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的实践教学需要“双能型”的实践教学人员。因此,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和机会,稳定现有教师队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素质[18],从而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整合教师和实验室“一软一硬”两套资源,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思想,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加快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将教师课题和专业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搭建有效平台[16]。
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目前,许多高校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教师们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进行开放性创新实验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19]。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增长创新才干,发展创新人格,而参与实践活动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14]。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竞赛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等,以及开展学生社团、大学生科技活动月和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是推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良好体现。
[1] 庞艳玲.浅析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5):136-138.
[2] 阮俊华,郑博文,王承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EB/OL].http://www.rcstep.zju. edu.cn/jozer/A rticle.aspx?id=86.
[3] 覃嫒.高校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广东科技,2007,171(8):163-164.
[4] 苗茂,麻春杰.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关系,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发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6): 756-758.
[5] 王涛,王红梅.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 (1):30-31.
[6] 韦化,曾冬梅,秦钢年.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5):31-34.
[7] 梅显芝.教学与科研早期结合是提高大学生全面质量的有效途径[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2,4:5-8.
[8] 马鸣.论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关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38 -42.
[9] 花良凤.教学科研评价一体化——关于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 [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22(8):53-55.
[10]张玉梅,吴雪飞,封艳辉,等.大学生科研活动对高等教育任务实现的促进作用 [J].当代医学,2009,15 (10):156-157.
[11]张根全,赵子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13-15.
[12]曾海文.浅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EB/OL].http://lw.china-b.com/jyys/20090213/ 87856_1.htm l.
[13]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37-38.
[14]郭雨梅,金喜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2(3):36-37
[15]冮薇.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J].中国创新教育导刊,2008,10:35.
[16]佚名.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4 5730.htm l.
[17]谢敏,刘小波.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3:10-11.
[18]赵菊莲.升本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EB/OL].http://www.xacat.com/A rticle_Show.htm l?A rtic le ID=665.
[19]杨柳.高校科研的作用及影响 [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2:123-124.
2010-10-09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省级教改课题(JXJG-08-4-9)和江西农业大学教改课题(2008B2ZD 26)资助。
罗运阔(1975—),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G642.0
A
1007-7111(2010)11-0100-03
(责任编辑 魏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