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010-08-15 00:46谢振玲
黑龙江史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城邦古希腊希腊

谢振玲

(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代希腊文明虽然起步较晚,但到公元前五世纪,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超过了比它早二三千年进入奴隶社会的一些东方文明古国,被一些历史学者称之为希腊的“奇迹”。那么,古希腊的“奇迹”出现的因素有哪些呢?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的、经济的因素,古希腊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奇迹”的出现创造了重要因素。俄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指出:“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后形成的。”[1]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希腊文明发展壮大并取得辉煌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希腊半岛的自然条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多山。希腊地形崎岖,几乎没有平原。尤其是雅典所处的阿拉卡半岛,土地比别处更为单薄、贫瘠,所以雅典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粮食依赖国外输入。整个希腊半岛被纵横交错的山脉分割成18个地区,造成希腊半岛陆地交通非常不便利。古希腊是全欧洲山岭最多、地面割裂最破碎的国家。在山地主宰的古希腊只占总面积的20%耕地被分割成自成一体的小块,有的耕地小得几乎不能进行本来意义上的犁耕。而且土壤不肥,地里有很多石块、沙砾,以致希罗多德说希腊“一生下来就是由贫穷哺育的。”[2]古希腊多山的割裂地形使古希腊城邦分立,社会整合困难。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海岸线曲折多变,形成了诸多天然良港。这就为工商航海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频繁的海外贸易活动,希腊人练就了善于探索,勇于开拓的民族性格。繁荣的商品精神,健全的民主政治,加上善于探索,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使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且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这一切皆与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经济的影响

希腊半岛山脉纵横,不仅使希腊半岛内陆的交通异常不便,更是阻隔了希腊半岛内陆城邦与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城邦的联系与交流,“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3],从而使各城邦之间相对封闭,各自为政,难以统一。同时,希腊半岛多山阻隔的地理形势,造成希腊半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伊庇鲁斯、佛西斯地区土地贫瘠,农业和工商业都不发达;阿哥尼亚、美塞尼亚等地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谷物;阿提卡和科林斯地峡一带,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出现著名的雅典、科林斯、麦加拉等城市。从整体来看,希腊半岛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比西部地区发达,并在上古希腊历史中占重要地位。古代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地区性特征,无论是手工业生产还是商业,都无法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全希腊的统一市场。希腊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就希腊半岛而言,“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内陆以及中、北希腊的西部与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对发达”[4]。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了经济上的多中心,而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这种由地理造成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加加剧了各城邦的分立。直至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代,希腊半岛也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类的小国,再由小国演变为大国以至帝国,希腊文明的特点是,它保留城邦分立的局面远较于其他文明更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繁荣昌盛的高峰。正如汤因比所说的,希腊人虽曾谋求政治上的统一,但始终没有成功[5](P306)。因此,一部古希腊的文明史就是它的城邦发展史,是城邦产生、繁荣及其式微的历史过程。有道是,古希腊史是不存在的,要有,只是希腊世界各个城邦的历史[6]。这也是希腊城邦自己鲜明的个性。

古希腊半岛海岸线曲折多变,有众多的天然良港。这就为工商航海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这亦颇有助于希腊与古代东方文明国家建立关系[7],也有利于希腊奴隶制城邦之间的往来。希腊奴隶制城邦大都积极建设海港,海上航运发达。沿海地区的奴隶制城邦如雅典、米利都、以弗所、科林斯、麦加拉等,都致力于海港建设,努力发展航海事业。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国际商港。港内建有高大的仓库,堆积着各种时新的商品;设置造船作坊、客栈、货币兑换处等部门,方便外商进行贸易。此外,雅典还修建了著名的法勒伦港。雅典航海业的发展,加强了与希腊各地区和世界各地的物资交换和贸易往来,刺激了雅典商业繁荣和手工业生产蓬勃发展。除雅典之外,麦加拉、科林斯、米利都等奴隶制城邦都积极发展航海事业。海上交通的发达,弥补了陆上交通阻滞的不利因素,使古代希腊奴隶制城邦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得到加强。促进了“相互间高度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7]与此同时频繁的海外贸易活动,也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善于探索,勇于开拓的民族性格。

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长超出了城邦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这是由于“早期希腊土地不肥,不足以供养迅速增长的人口。由于需要更多的土地,有时还兼之以国内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或商业吸引,许多希腊城邦派出殖民者去找海外新定居地。”[9]大殖民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岛屿众多,山海阻隔,耕地有限,人口增加而耕地不足。希腊人需要到海外拓展生存空间,而解决他们多余人口的办法是在海外夺取农业土地作为殖民地。马克思指出:“在古代国家,在希腊和罗马,采取周期性地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强迫移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来决定。那时,惟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10]。据统计,参加殖民的城邦的约有40多个,建立的城邦约有130多个。正是由于古希腊三面环海的自然环境为古希腊人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殖民运动缓解了希腊成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大大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的商品经济发展。大规模的殖民运动使希腊同地中海周边的西亚北非及中欧和西欧地区连接起来,构成了1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经济贸易圈。促进了希腊对东方文明成果的吸收,公元7世纪,希腊史上出现了“东方文化时期”。希腊的大殖民运动和古代的一些民族迁徙不同,也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形式是独特的而影响是深远的。

二、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古希腊三面环海使其航海业的发展,奠定了古希腊文化昌盛的基石。航海业的发展,需要了解海洋、航运、气候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有征服海洋的冒险精神,这些激起了人们探求与开拓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因而炼就了古希腊人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造就了一个理性的、探求科学的民族,孕育了一大批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这是古希腊文化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自然环境影响下的长期的政治分裂,有利于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古代希腊政治上长久分裂,城邦林立,数以百计,各城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不一,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各异,现实的利益亦不尽相同,它们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姿态参与古希腊世界的事务,构成彼此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促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就地理整体上看,希腊世界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心地理距离很近,易于接受两大文明的积极影响。古希腊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得以广泛吮吸东方著名文化的乳汁,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上,盛开出了绚丽多彩的鲜花。拉尔夫·林顿指出:“在希腊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因子不能追溯到外族源头的。”[11]希腊文字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希腊许多神名来自埃及,一些神话故事来自巴比伦。希腊早期古代文学作品多与两河流域文学有渊源关系。建筑也受到了两河流域建筑艺术的熏染。科学方面,古巴比伦人发明的水钟、日唇、占星术,埃及人发明的太阳历、几何学等也被希腊所吸收。关于东方科学对希腊的影响,现代美国杰出的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论到:“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2]。

古希腊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多山的地形,地势崎岖使粮食不足,由此古希腊大多数的城邦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三面环海的条件使得古希腊人致力于发展航海业,开拓了古希腊人的视野;人口的增长导致耕地不足,在经济和政治因素的作用下,古希腊人依托滨海的有利条件大规模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这不仅仅缓解了希腊半岛内部矛盾,而且使希腊文化高度开放;古希腊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易于吸收两大文明的积极因素,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上,达到了文化的顶峰。自然环境固然不是影响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期,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俄)普列汉诺夫哲学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62.

[2]希罗多德.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唐河.世界文明史·古代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婆,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5]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6]休德利.希腊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7]塞尔格也夫.古代希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8]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古代部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9]李世安.世界文明史[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10]拉尔夫·林顿.文化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11]萨倾.科学史和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2]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猜你喜欢
城邦古希腊希腊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