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学芳(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野
——评《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
◎解学芳(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发展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创新性和学术意义。《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是一种理论探索的创新,采用了科学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最终落脚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发展问题的现实关照。
文化发展研究;新视野;开创性;应用
发展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建构中具有科学意义的学科,蕴含着广阔的创造空间和发展前景。任何预以建构一个完备的体系结构并提出富有新意的创见的尝试,都将具有很大挑战性和不可预见的难度,由此也决定了理论上建构发展文化学的内容及整体框架体系具有重大的创新性和学术意义。刘彦武撰写的《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恰是这样一本学术著作。
发展文化学的提出,首先是一种理论探索的创新。发展学研究已经迅速超越经济领域而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人类学、发展哲学等,对发展文化学的研究却处于空白状态。但今天的社会发展,文化要素已经彰显出其特有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与文化的互动所潜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鉴于此,对文化发展进行系统的学科观照形成建构中的“发展文化学”,即依据发展学建立研究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发展动力、发展原则、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实践等客观规律以及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关系的新兴综合学科,弥补了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开创性的理论意义。
《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创造性地将“发展学”这个理论维度引入“文化学”研究的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发展文化学”的基本框架。作者以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逻辑起点,以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主线,以文化发展动力的互动格局为框架,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道路与模式为动态过程,并最终落脚于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发展绩效管理,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系统而富有深度的研究,在发展文化学科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正因为它还是一门建设中的崭新学科,所以《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都引领创新和“发展”的主线,也愈加说明发展文化学作为建构中的一门新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
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多样也是检验一部学术著作价值大小、创新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纵观全书的研究方法,作者把发展文化学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将其定位为一个涉及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由此也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和多维度:既可以现代视角和全球眼光进行文化发展比较研究,又可通过绩效评估和计量方法来探求文化产品流通、文化消费、文化满意度各环节的客观规律,也可是抽象的理论思辨,是各种成熟的学术研究方法的综合,并追求文化理论研究方法上的富于个性的创新。
从本书结构的内在机理来看,作者将文化发展运动的内外形态关系作为基本分析的红线贯穿《发展文化学》全书,并精于对文化发展运动基本规律的把握和研究。一方面,确定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系统提出了要“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原则,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繁荣与管理两手抓原则”,为文化发展明确了基本准则。另一方面,系统提出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规律,前者主要包括“物质生产基础作用规律,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文化发展非线性规律,文化发展渐进性规律,文化发展吐故纳新规律”;后者则要求“从领导力量看表现为党管文化的规律,从战略地位看表现为文化作用凸显的规律,从发展方向看表现为保持主导形态的规律,从发布目的看表现为以人为本的规律,”为文化发展实践指明了航向,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
此外,基于文化发展多维复合特性,作者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内外动力,对内,“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文化发展的发动机,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助推器;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燃料,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司机”,生动地构建了文化发展内部驱动机制;对外是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政治制度完善、科技进步等要素推动着文化的深入发展。
再次,本书的一个创新亮点是提出了文化创新驱动模型,即新观念、新制度和新知识三位于一体的创新驱动模型,和形成了“新文化形态”与“新文化产品”的创新产出,形象指明了文化创新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创新的立足之本。
纵观全书的逻辑结构,在明确文化发展原则、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动力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政策安排和文化发展评估,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增强了本章内容的逻辑性,反映了其内容的翔实度和创新度并可体现其作为商品的“性价比”的大小。而且,从全书来看实现了文化政策安排与文化发展绩效管理理论在发展文化学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确实起到了“压轴”的效果。
发展文化学,更具有重要的实践运用的价值,是难能可贵的拓荒之作。如果结构体系类似于人体架构的骨骼,决定了全书的整体形象并反映了其内在逻辑的缜密与否;而实践特征则是体现其全部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之所在,是发展文化学在普遍性基础上的特殊性的表达。
我国文化建设正处于大建设与大繁荣时期,文化发展的投入与产出效益如何,如何做出评价,评价体系的构成等问题都是文化发展中亟需给出答案的现实问题。作者提出文化发展评估要遵循“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创造性提出了四位于一体的文化发展评估框架:一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评估,由理论宣传与研究指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活动指标、道德教育活动指标、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指标构成;二是文化综合发展评估,主要由文化体制改革指标、文化人才培养指标、文化法制化指标、文化信息化指标、文化市场培育指标、文化交流影响指标和文化遗产保护指标等七大指标构成;三是公共文化建设评估,包括文化投入度、公众占有率、公众选择率、公众满意度和公众受益度五大指标;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资源、产业规模、发展水平、产业能力、产业效益、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指标。
总起来看,这一创新性文化发展评价体系的提出,为文化发展实践的开展、文化绩效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现实指导。在全文结构中,这部分是全文的压轴之处,全书最终落脚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发展问题的现实关照。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邱耕田教授:随着发展主题的突出,发展学也成为了一门“显学”。而在发展学中,发展文化学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离不开文化,社会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而对文化发展进行系统的学科观照,就形成了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发展文化学”。相比发展学中的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具体发展学科的研究,发展文化学的系统探讨几乎还是空白。而令人欣慰的是,《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学界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该书对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富有深度及独到见解的研究。该书所具有的创建学科的勇气和精神以及观点的新颖性、知识的丰富性、逻辑的清晰性、阐述的深刻性、结构的完整性,实在值得正在创造着社会发展历史的人们捧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研究员:《发展文化学-一门建设中的学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发展文化方面包括公共文化和产业建设等方面的大量逻辑建构工作。
解学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讲师,博士。
G0
A
1008-9187-(2010)01-0094-02
覃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