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螳螂拳之美

2010-08-15 00:50余利斌
武术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螳螂演练武术

刘 培 余利斌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武术文化研究】

论螳螂拳之美

刘 培 余利斌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螳螂拳不仅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螳螂拳之美是通过习练者的拳架和神态等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来展现的,并以此引起习武者自身对美的体验和观众对美的感受,使人欢快、愉悦地领悟到螳螂拳之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结合对螳螂拳的理解,从传统美学的视角,对螳螂拳之美进行了再认识,旨在把握螳螂拳之美的精髓,提高螳螂拳的演练水平,这对继承和弘扬螳螂拳有积极意义。

螳螂拳 自然美 身体美 意境美 和谐美

1 前言

“象形取意、格物致知、学长利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螳螂拳就是通过模仿螳螂的各种形态和特长,并将之与保生猎卫等方法有机结合,创立、发展起来的。”螳螂拳从无到有,从一个拳种到多个流派,都是以理性为主导的创造性活动集结而成的,它是主体能动性、自由性的集中表现,其拳架因子来源于自然。从外观上看,自然纷繁复杂,似乎杂乱无章,但在实质上确是和谐统一、有规律可寻的。螳螂拳流派、招式的多样性与本质的统一性,外在的复杂性和内在的单纯性,构成了其相合于自然的特点。人们通过领悟这些特点,并将螳螂的各种习性予以拟人化的升华,融进螳螂拳套路加以展示,就表露出了螳螂拳人格化的美的内涵。螳螂拳之所以美,在于它反映了自然的真貌,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螳螂拳正是通过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来揭示融和的自然规律和美的客观性,它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作为一种身体艺术,螳螂拳与美有着不解之缘。

2 螳螂拳之美

2.1 螳螂拳之自然美

模糊认知是华夏民族古代意识与思维模式的特点之一,这种古代的模糊意识和思维模式是直观的、朦胧的、观悟式的、非逻辑的,类推、猜测、经验的成分多。螳螂拳源于人们对自然精神和生命力的模仿与创造,沿袭了古代的模糊审美特性。我们从螳螂拳的拳种及动作名称,即可感受到螳螂拳追求自然美的传统文化气息。在螳螂拳的萌芽和发展过程中,自然给予了螳螂拳丰富的素材。把模仿螳螂的防卫方法,大量融入到螳螂拳的技法当中,使螳螂拳取螳螂习性之形,融攻防格斗之意,成螳螂拳套路之章,即从“形物之形,悟物之意”而取自然之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传统美学思想融入到简单模仿动物的形、意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孕育了螳螂拳的雏形,给螳螂拳注入了新的意义。模仿孕育着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和,它是人类在悠久的生存实践中,所创造的人与自然的深刻契合。“法象于天地”,远古时期,人类就模仿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来适应自然。而后,又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形成了生活、实践、处事的观点。人是最优秀的动物,是万灵之首,但生物界中的各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优异形态、独特的结构和生存本领,有些动物的奇迹般能力和结构是人类不具备的,甚至有的是人类难以理解和做到的。“为了弥补人类的不足,为了生存和生活实践的需要,人类开始模仿自然界的‘优像’,或学其形、或取其意、或拟其态,这在武术中表现为象形拳。”

螳螂拳就是诸多象形拳的一种。螳螂拳的自然美,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从外在形态上看,形似螳螂。如,螳螂拳的基本手型仿螳螂的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从内在神态上看,神似螳螂。如,螳螂拳的身型要求顶头、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身法要求腰部和上肢灵活,臀以下要稳固,取意螳螂立于枝梢,枝摇根固;又如,拳谚说:“腰送客走,胯坐帅府”,“移动靠腿脚,蓄力在挡腰,挡风阻雨两臂摇”,发劲多通过幌腰抖臂,形于手指,取意螳螂挡车不畏,勇往直前等等。这之中无不体现螳螂拳的自然之美。

2.2 螳螂拳之意境美

意境是美的重要范畴,是情与景的融合和情与感的结晶,是生活形象的客观描绘与情感理想的主观抒发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象形取意,立法为拳。形在外,意在内。意是形的智力化、文化化的结晶。体现在武术的动作中,不仅形美,而且意真。它强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有机地结合。螳螂拳正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才产生的一种艺术美,是在审美过程中,由对象——螳螂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境界,它以意蕴和情趣为其内涵。螳螂拳不仅仅是对螳螂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而且是在模仿的过程中,要融入个人情感,加以艺术创造,以期在有限中展示无限。

演练螳螂拳时的意境是以攻防的真实情景为素材,通过加工处理攻防动作,假想、勾画出一番与真实实战相近的臆想场面。它具有一定的夸张性、艺术性,以及不切合攻防实际之真用的假想性。螳螂拳的意境之美,是取螳螂之象,融攻防技击之意于一体的。如,六合螳螂拳,出手很少看到螳螂的形象动作,但对方一旦挡架,则随即顺势变成先扫其面、后扫其身的勾搂刁採,使酷似螳螂两臂的威力得以充分发挥。又如演练六合螳螂拳的“勾搂连环手”时,可以假想“打时无人似有人”,想象“左右连搂,有手连环上,无手直接上,不招不架,只打一下,招招架架,十下八下”。这种演练意境,不仅是对攻防搏斗的真实再现与复制,而且是对真实的超越和升华,是“具象的抽象”,它呈现出的是审美和想象的特点。由此可知,“术境”追求打法的简洁实用,“意境”则追求打法的玄妙精彩,以满足演练者和观看者对攻防的玩味与审美。意境中的攻防是一种艺术,表达了对搏双方的意愿和旨趣,但它远离了血腥、残酷的对搏,是尚武之“雅”的表现,这种“雅”再现的就是螳螂拳的意境美。

2.3 螳螂拳之身体美

螳螂拳之身体美的客体源于自然界的美的对象——螳螂,主体人通过对螳螂生活习性的加工,转换成身体的动作姿势,成为人体的美,在此基础上,又汇入演练者的智慧而升华为人体的艺术美。螳螂拳的身体美,主要是在身体形态美和身体素质美的基础上,所表现的动作造型美。螳螂拳套路的定式有令人振奋的造型美,这种造型美可以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骨法”相类同,既规正均匀,又有骨力含蕴其中。常言道,“形美感目,意美感人”,这种优美的动作造型,不仅在客观上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而且演练者在完成动作后,也会油然产生心满意足的高昂情绪,获得美的体验。

螳螂拳能很好地展示身体美。如,造型所展现的姿势美,“螳螂捕蝉式”、“螳螂双蓄式”等;眉目之间的神韵美,如“转身双勒手”;以及身体的动静起伏之美,如螳螂拳套路包含屈伸、平衡、跳跃等动作,从“转身撩阴肘”到“双龙入海式”就是如此。螳螂拳的身体美不仅仅是这些,在演练螳螂拳时,最能表现身体美的是运动中所显示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能力。一个瞬间完成的“右前扫蹚腿”,表现了它的速度美;一个力拔山兮的“泰山压顶式”,表现了它的力量美;一个快捷完成的“连环五捶式”,表现了它的灵敏美,等等。螳螂拳能很好的表现神形合一美。如,在演练螳螂拳时,动作要朴实、明快有力,不招不打,招之即打,连招带打,真所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招招架架一连十下”,在这一过程中,演练者的神、形虽然千变万化,但无不合一,美感刻刻展现。螳螂拳的身体美不仅体现在单个动作上,还体现在演练者将螳螂之象与人体结构特点的完美结合,从而表现为身体美。如,“太极梅花螳螂的套路严谨,手、眼、身法、步动似闪电,稳如泰山,勾、砍、推、贴、压五种劲路同时俱发,手到、步到身到,一气呵成。手法细腻,干脆利落,粘、黏、贴、来、叫、顺、送、提、拿、封、闭等千变万化。”虽然螳螂与人体的结构完全不相同,但在一些招式上,人们采用了螳螂捕食的动作,这些招式不仅有深刻的技击涵义,而且形态上也貌似螳螂,把人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人们根据螳螂双臂伶俐、长短兼施的特征,经过思维的提炼,融进螳螂拳套路,“这一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的加工过程,唤起了人们对所熟悉的‘美’象的回忆和认识,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可见,螳螂拳的美不仅是大自然的美,更是武术人创造的艺术美。

2.4 螳螂拳之和谐美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是实物、现象之间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多样化中的特殊的统一。“武术中,无论什么动作,作为审美主体都会将它与自然界中的有关物象相联系,与有关情感相沟通,这体现了中国武术‘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即物化为我,我化为物,万物与我合一。”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使人们产生许多灵感,仿生自然就是重要的审美表现特征。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可以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进而类推到动作之中,不断丰富武术动作意象,这些含有意象的动作,都充分展现了武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因此,无论是螳螂拳的技术原理,还是具体的招式、套路,都寓含着和谐之美。如,螳螂拳“刚、柔、脆、快”,“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体现的就是劲力与速度的和谐美;螳螂拳中的“枝摇根固”,“只准动腰不许走胯”,体现的就是身体上下的和谐美;螳螂拳紧快论中的“式快招连”,“一招三变”,体现的就是气势上的和谐美,等等。又如,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这种流畅飞动的和谐之美,有如在旁观一位书法家笔走龙蛇,升腾起一种快感,令人神志飞扬。螳螂拳之和谐美还在于其技术的合理和有效之中。演习螳螂拳时,发挥人体机能的方法越合理、越有效,完美程度就越高,其技术动作的审美价值就越大。螳螂拳中的一招一势,流畅无滞,吞吐自如,其矫健优美的动作,无不体现着螳螂拳的和谐美,同时也体现着演练者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及形态、素质、动作造型的综合美。另,演习螳螂拳时,精神的高度集中,给人以庄重、雄壮、刚劲、有力等美感,蔚为壮观。

螳螂拳的和谐美,还反映在动作的对称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上。螳螂拳的招式动作,在形体结构上是对称的,比例是和谐的,它的这种对称给人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螳螂拳和谐的节奏美表现为疾徐,轻重,虚实,吞吐,沉浮等,它不仅突出了艺术的节奏感,而且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给人以美的享受。螳螂拳和谐的韵律美的实质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节奏美,螳螂拳非常讲究韵律美,动作时并非一味求快,而是且行且留,快中有缓,以静相衬,“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动如奔濑,静若潜鱼”,这种动与静,疾与缓的对比并存,常常表现了演习者的功力所在,内养所至,使动作充满韵律,展现着和谐的韵律美。

3 结语

拟螳螂之形,取螳螂之意,以象形为势,以意真传神,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螳螂拳美学体系,成为世界武技史上的一道亮丽的奇观。螳螂拳之美,有其独到的,深层的内涵,它昭示的是融自然美、意境美、身体美、和谐美于一体的集合美,是内美而外观,这种美的基础是自然之道,是至简、至纯的朴实。螳螂拳的审美风格,强调主观心灵感受,讲究写意和情感寄托,它不主张对现实作机械的摹拟,而是将技法融于美感之中。经常演习螳螂拳,既能给审美者以回归自然的感觉,又能使演练者得到自娱。正确理解螳螂拳之美,有利于把握螳螂拳的精髓,提高螳螂拳的演练水平,这对继承和弘扬螳螂拳有积极意义。

[1]张 峰.象形武术的美学阐释[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8(1):169-172.

[2]刘 鹏. 略论武术与象形 [J]. 济宁师专学报,1995(3):69-70.

[3]刘朝生,陈占峰.浅谈螳螂拳的技术特点与演练风格[J].搏击·武术科学,2007(4):36-37.

[4]李英杰.浅谈太极梅花螳螂拳[J].百家拳精华,2009(4):23.

[5]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39-43.

[6]付 荣,李 高,陈 冲.对传统武术审美之“和谐”特征的阐释[J].宿州学院学报,2009(3):45-47.

On the Beauty of Mantis Boxing

Liu PeiYu Libin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 Hubei 438000)

The Mantis Boxing has not only practical value of self-defense,but also the unique aesthetic value.Mantis Boxing beauty can be showed through the practitioners and the demeanor of forms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temperament,and as those who caused their own Wushu experience of beauty and the audience feeling of the beauty,people cheerful,pleasure feeling and insight into the Mantis boxing beauty.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n Mantis Boxing,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perspective,probes the beauty of Mantis Boxing,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beauty of Mantis Boxing,which can be meaningful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ntis Boxing and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it.

Mantis Boxing natural beauty physical beauty artistic beauty harmonious beauty

G85

A

1004—5643(2010)03—0021—03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编号:B 2 0 0 5 2 7 0 0 3。

刘 培(1 9 8 7~),男。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余利斌(1 9 6 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螳螂演练武术
首次演练
中华武术
螳螂
未雨绸缪演练忙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