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法的传承与现代散打的可持续发展

2010-08-15 00:52:55马永军
运动 2010年8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技法

马永军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武术技法的传承与现代散打的可持续发展

马永军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从社会学角度看,武术散打可持续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影响下,能否抓住武术散打诸多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技法与现代散打技法的有机结合,完善散打技法体系,是武术散打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技法的关键,是武术散打个性化发展道路的前提,是武术散打走向世界、长久不衰的基石。

散打;可持续发展;传承;技法

1 前 言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显示,有关散打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章不少,但就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侧重、矛盾发展的主从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点,本研究仅从这一层面来探讨散打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希望能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2 关于散打可持续发展

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但要促进武术散打今天的发展,更要着眼于武术散打的未来发展,使其步入持续、稳定、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以满足后人长久的需求。冷兵器时代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武术运动空前繁荣,从根本上讲,它适应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枪、洋炮取代了大刀、长矛,中国武术从此逐渐退出社会政治的舞台。然而,中国武术的发展史,它承载着华夏各族儿女的聪明智慧,是中国人民人生观、价值观的缩影。中国发展到今天,应该怎样走下去才能够崛起于东方,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经济,更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取决于我们的精神层面。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发掘,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辩证扬弃地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性工程。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3 散打可持续发展中的辩证思考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里,我们引入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希望能从辩证法的角度,审视散打发展中的矛盾变化关系。散打运动发展至今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发展的关键是,我们在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为什么要塑造?它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是否具有生命力?弄清了这些问题,发展才有了基石。那么,现时期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关键何在?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本质及发展程度作简单地分析。首先,散打是搏击运动形式,技击是其本质,不同于其他搏击运动,是中国武术技法的继承和展示,这一基调决定了它的内容应当具有传统武术技法的代表特征。其次,散打运动形成于20世纪70 ~ 80年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要受现代人们思想理念的诠释。从试点到正式推广也不过30年的时间,发展历程还很短暂。从其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融合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项运动的持续发展。因此,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研究认为,当前散打可持续发展的侧重应着重考虑传统技法与现代技击理念的融合上,即完善技法体系是关键。

4 散打技法体系的制约表现

4.1 武术传统思想与现代技击理念的矛盾冲突

传统武术思想是在农耕文明下中国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与传统武术的融合,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社会大环境使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社会发展的今天,各国间的接触日益密切,文化冲突加剧,现代技击理念的冲击为传统武术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发展,就不能一味地遵循传统,又不能全盘否定地撇弃,需要我们指导理念的转变。武术散打正是这种背景下的“新生儿”。纵观武术散打发展的历程,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自成体系的理论指导,但还不能成为真正科学、系统意义上的武术散打理论体系。一方面是,对于传统武术理论的继承仅只是资料的整理和堆积,缺乏对传统武术各流派技法的考究与归纳总结,缺乏传统与现代技击的有机的结合。1995~2000年全国各地和各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拳种、拳械、散打等技术套路图示书籍528种之多,而有关武术理论方面的却不足10本,且部分内容雷同。用于武术散打的学习教程,在理论阐释上也表现出泛泛而论。相反,对于近几年刚传入中国却风靡一时的跆拳道来说,书籍、光碟处处可见,内容精细易懂。如具体技术动作的学习,学习者不仅可以看到正确动作的路线、方法、要求,而且还能看到错误动作示范和错误动作分析等。另一方面,武术科研人员是武术理论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工作成果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理论制高度。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在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武术散打技法与传统武术技法的有机结合及理论框架的构建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需要科研工作者更为认真精细的思考研究。

4.2 技术发展中的缺失与“失真”现象

探讨散打继承和发展中的缺失与“失真”并不是要否定它,而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它。中国武术讲究四击、八法,技法整体划一;讲究动手较技时,视对手如无人而知其势,防守疏密得当而不可侵,攻击对手而不伤人,使对手攻击不得其势而无法出招还招;讲究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将对方击倒,在瞬间瓦解对方的战斗力。现代散打运动在“踢、打、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在拿法继承当中因受拳套限制而被遗弃;步法运用多表现在进退攻防之上,侧闪之法难得可见,更不用去想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之巧法了;身法运用更少展现肩靠、肘打、膝顶等等。从散打运动员在台上的表现及技术风格来看,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对于搏击项目来说,技术特点是此项运动的标志。如拳击、跆拳道、截拳道、泰拳、空手道等都有自己很明显的技法特征,散打只是“跆拳道的延袭”或是各拳种的“拼凑”。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处理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的结合、西方竞技与东方运动的切入时,缺乏谨慎、理性和科学地思考,认为传统的不适合现代的就不假思索的遗弃;而为了使传统技击与西方竞技体育接轨,却不惜一切“拿来主义”。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散打运动总给人一种各种技法简单的叠加和中国式“自由搏击”发展之势,故有“缺失”和“失真”之虑。

4.3 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

运动训练是运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基础,运动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训练的情况。武术散打训练发展至今,还处于摸索补充阶段。纵观历年来武术散打国际争霸赛,从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训练理论缺乏制高点。武术散打训练在训练理论的形成、训练宗旨的确定等方面还缺乏制高。在进行散打运动训练时,对于我们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训练结果,训练出什么样的运动员没有清晰可依的理论指导。(2)系统化有待提高。在训练理论缺乏制高点的影响下,训练难免会系统化。如第一次中泰对抗赛,我方队员虽然赢了比赛,但临场表现得分而不得势,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普遍存在抗击能力差、体能跟不上等问题。说明我们的训练还不很成熟,缺少系统的训练体系。(3)训练的科学化不可忽视。据了解,许多优秀运动员因伤病等问题早早退出比赛,给这项运动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武术散打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4.4 多元文化的差异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正处于多元文化竞争的时期,各国文化竞争非常激烈。面对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武术散打能否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否经得起跆拳道、空手道、泰拳、自由搏击等的“热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全球一体化,增加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这也为散打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考验。武术散打要走向世界,要被世人所接纳,在这种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是其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这个立足点的理论依据,即社会需求。如果说李小龙是把中国武术第一次推向世界的“艺人”,使“中国功夫”风靡全球,为世人所瞩目,而且至今一直影响着国内外的众多武术爱好者,是适应了当时时代需求。那么,现时期的武术散打持续发展,也应当寻找相适合的结合点。因此,理性思考现时期这个结合点也至关重要。

5 散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5.1 技法理论体系的完善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恩格斯语)武术散打技法理论体系首先应以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为基础,充分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技击方法,形成现代武术散打理论指导框架;其次,武术科研工作者在理论框架的形成中,应对理论框架的合理性、实践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和论证,使武术散打运动的持续发展有可靠坚实的理论依据,避免盲动倾向。

5.2 完善打法体系,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打法体系的合理性、代表性、可行性分析论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充分吸收传统武术技法,结合现代竞技比赛,充实完善武术散打打法体系。可以考虑拳套的改进,采用双手解放而拳背保护的拳套。既对运动员起到保护作用又使传统武术拿法技术在对抗当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规则导向作用。规则导向是影响现代竞技运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规则上,我们既要保证运动项目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使各种拳术在相互切磋技艺时,都能有很好的技术发挥,真正做到公平竞赛,以艺服人的目的。

5.3 汲取传统武术功法训练,使散打运动训练规范化、科学化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成功的参加比赛,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现代武术散打训练应汲取传统武术功法训练的精华,形成一种规范科学的训练模式,并使训练手段和方法更加具体精细,便于教练员、运动员等在实施训练过程时利于操作。

5.4 拓展思维,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武术散打要向韩国跆拳道学习,把自己整合起来,使散打技术动作既简洁精细,又能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处理好竞技散打运动与实用散打运动的关系,使武术散打真正走出自己健康、个性的发展之路。

6 结 语

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是受多角度、多因素共同影响的过程。本文避开其他要素,而着重探讨技术体系的问题,希望能给我们以启发。

[1] 张胜利,刘树军.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J ].体育学刊,2005,12(1):68-70.

[2] 张云毅.论儒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http∶//www.chinavalue.net,2009,8.

[3] 唐军.武术在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思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 桑全喜.当前我国竞技武术散手进攻实用技术分析[J ].渮泽学院学报,2005,27(5):98-100.

[5] 王涛,胡强.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队基本现状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01-104.

[6]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 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体育学刊,2006,13(2):76-78.

G852

A

1674-151X(2010)08-13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70

投稿日期:2010-07-24

马永军(1972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技法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0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36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3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9:53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3:39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