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积极进取不断开创大理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

2010-08-15 00:51戴志明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大理留学生

戴志明

(大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抢抓机遇 积极进取不断开创大理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

戴志明

(大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学院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院校中,已初步领先,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桥头堡”战略;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

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会议精神和“桥头堡”战略背景下,全面总结大理学院合并组建以来,特别是2006年召开第一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以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部署今后几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努力开创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几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规划和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合作办学取得重要进展,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外国学生来校学习数量大幅增加,出国留学师生逐年递增,校际交流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引智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外汉语教学正常开展,“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1 积极开拓、主动出击,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绩显著

1.1.1 招收留学生 从2002年起,我校共招收越南留学生3批230多人,招收南亚留学生5批425人;建立了面向老挝、柬埔寨的留学基金,共招收和资助了6批167名老挝、柬埔寨留学生。而且,还招收215人次欧美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生。合并组建9年来,共招收留学生1 412人,其中95%为全日制学历生(如按人次统计,已招收5 000余人次)。现有各类留学生共计506名(不含今年新生)。据教育部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我校学历留学生数在全国2 305所普通高校中排名第42位(在云南省排名第1位),各类留学生数在全国排名第97位(在云南省排名第3位)。

1.1.2 组团出访 迄今为止,学校已单独组团56批

次,有目的地出访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其中,出访南亚、东南亚的代表团达36批次之多。

1.1.3 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40个高等院校、教育组织合作,举办了“教育培训中心”,汉语、计算机、泰语等“2+2”、“3+1”专业、汉语培训中心等多种办学形式。

1.1.4 合作科研 我校科技人员与英国瑞福德基金会联合开展了“云南高黎贡山南康灵长类种群多样性及其对社区的威胁研究”,与美国CLP联合开展“东部黑冠长臂猿的保护研究”,与美国FFI基金会联合开展了“广西东部黑冠长臂猿行为生态学研究”,与瑞典IFS联合开展了“东部黑冠长臂猿如何在喀斯特森林中生活”研究,学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签署了“美洲大蠊抗癌成分提取”研究,与泰国吞武里大学联合开展“跨境而居的云南少数民族变迁研究”,与日本德岛大学签署了在药物研究和博士点建设方面的合作协议,“白文古文献收集整理保护”成为日本丰田财团丰田基金会的资助课题。

1.1.5 学术交流 不含各校属学院(附属医院、研究所)组织的国际学术讲座、会议,仅由学校举办的就有37场次,其中,“东南亚高等教育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高等教育论坛”、“中日大理白族诗歌学术会”、“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等会议,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学校还派出教师、专家学者到泰国、美国、希腊、西班牙、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取得较好效果。

1.1.6 文化交流 学校与美国、瑞士、印度、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几乎每年都引进高水平的国外文艺、文化团体到校演出,开阔师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此外,还举办了“泰国文化周”、“南亚文化周”、“澳大利亚学术文化周”等大型文化学术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与泰国东方大学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大东方画展”,已举办了10届,并发展成为“大东方体育艺术文化节”,参与高校已发展到了泰方10所、云南省10所高校,成为云南省高校和泰国高校之间的一个文化交流品牌。

1.1.7 师生互换 学校积极探索国际间师生互换项目,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互派师生、官员学习进修51批次、446人次。促进了相互间的学习了解以及师生的英语及专业学习。

1.1.8 智力引进 迄今为止,大理学院共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外国教师、专家44人次。这些外国专家为提高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1.1.9 汉语国际推广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汉语向周边国家推广的工作。共派出学生到老挝、泰国、柬埔寨教授汉语或进行汉语教学实习6批49人次,派出10人次教师到美国、泰国、柬埔寨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汉语教学。2007年12月,以大理学院为主、与柬埔寨教育部和皇家金边大学合作的“DHY汉语中心”在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挂牌并开始汉语教学,标志着汉语课程首次正式进入柬埔寨最高学府的培养计划,在东南亚国家和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关注。我校从2006年开始,与美国、泰国、爱尔兰等国的相关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夏令营活动。目前已举办6期,共有210名外国学生参加了汉语学习,体验了中国文化。

1.1.10 高层会晤 学校领导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出访了欧洲主要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并应邀参加世界大学校长会议,宣传大理学院,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协商和联系。同时,南亚、东南亚的高级领导也多次访问大理学院,如:印度驻华大使、印度国会议员、老挝教育部长、老挝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柬埔寨国务秘书、柬埔寨驻昆总领事、柬埔寨教育部官员、越南教育部官员、泰国大学事务部官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亚太办事处主任、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主席、爱尔兰大使馆官员、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市长等,这些高层官员的访问,促进了大理学院与这些国家及教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学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2006年9月,云南省政府将大理学院确定为云南省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首批4所试点高校之一。2008年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6月,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色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为学校获得“优秀”评估结论作出了贡献。

1.2 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积累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较丰富的经验 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在原来基础弱、起点低又无多少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取得了快速发展,这是全校上下解放思想、艰辛探索、勇于开拓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认识统一,思路明确 大理学院自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党委行政就一直把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促进改革、发展特色、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借助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方式和经验,吸取国际人才培养的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积累办学经验,打造办学特色。“十五”期间,明确了把“辐射南亚和东南亚”作为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明确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思路为:“巩固南亚、东南亚,拓展欧美,扩大交流与合作”;特别是2006年10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会,总结了前5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的成绩,分析了问题,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思路。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已成为大理学院上下的共识,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展。

1.2.2 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敢为人先 学校合并组建,时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直接影响和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国家睦邻周边的方针,以及云南省“建设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云南省高校“走出去”战略,为大理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几年来,学校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云南省毗邻周边的地缘优势,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张力和发展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敢为人先,使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从亚洲到欧美,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并逐步形成“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2.3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服务教学科研,着力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上,除国家规定的基本规格外,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人类共同问题的认同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合作开展不同专业“3+1”“、2+2”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三,在课程保证上,更加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学校除开设国家规定的大学英语外,还结合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实际,开设了泰语和越南语。第四,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下,双语教学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学校已有30余门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第五,扩大教学实习实践的范围。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个学院的218名学生到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老挝、柬埔寨进行教学实习实践或交流学习。学校在国外实习的学生普遍受到好评。第六,本科质量意识不断加强,注重培养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合格人才。截止2010年7月,我校已有101名越南、老挝、柬埔寨、韩国的留学生顺利完成在我校的本科或硕士学业,毕业回国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已有4名留学生被其他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1名已顺利毕业。

1.2.4 重视队伍建设,抓好教师培养提高 根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几年来,采取“立足岗位培养,适当送出培养”的原则,已送出82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日本等国进行长、短期学习。同时,在校内,由“中加大理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引进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课程体系和标准,培训了4批137名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努力,培养和培训了一批能胜任留学生教育和培养符合国际人才标准的骨干教师,使教师队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壮大,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1.2.5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推进,及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始终着力改进管理工作,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入手,提高管理质量,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先后制定和下发了12份配套的管理文件,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逐步规范,为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6 积极营造氛围,改善条件 学校从转变观念入手,积极营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氛围。从2002年起,首创了以“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为主题的“国际日”,迄今已举办了九届。通过宣传和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逐步认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确立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自觉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来。同时,学校花力气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从接待条件、外专外教工作和教学条件、留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通讯联络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满足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1.2.7 重心下移,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学校逐步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各部门、各学院及师生员工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比如,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承担并较好地完成南亚学生教学和管理的繁重任务;文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不断提高留学生汉语教学水平,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体育科学学院和艺术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加强对外的文化交流,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国际文化品牌,等等。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正因为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识仍须进一步提高和统一,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理顺,必须进一步突出项目重点,必须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益,必须进一步提高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必须进一步规范交流与合作的方法与步骤。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采取措施,积极改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2 抢抓机遇,积极进取,不断开拓

未来5年,是全国、全省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积极发展的5年,也是大理学院以内涵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增强实力、提升水平的5年。我们要认真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继续推进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

2.1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趁势而上 必须看到,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切国家紧密联系而相互依存的时代。全国教育工作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开放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尽快缩短我国和世界教育强国的差距;通过开放推动我国教育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由此可以看到,今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作出了要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积极谋篇布局,全省上下掀开了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序幕。实施“桥头堡”战略,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合作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以及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桥头堡”建设对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又一个重大机遇。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这一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云南各高校的区域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高校“走出去”战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国际人才培养与交流的基地,构建内外联动、平等互信、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适应“桥头堡”战略的教育发展模式。为我省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舆论支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既给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机遇对每个人、每所学校都是均等的,但机遇又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作为省内较早提出辐射南亚、东南亚办学定位的本科学校,大理学院理应顺势而上,在云南省的“桥头堡”建设中凝练素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跨越,为“桥头堡”建设作出切实贡献。因此,我们要认真把握好新的形势和要求,理清思路,积极谋划,努力推进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2.2 理清思路,认真规划,明确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桥头堡”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校“走出去”战略,坚持“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国际化道路,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层次和质量,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把大理学院建设成为实施“桥头堡”战略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思路是:对外坚持“巩固南亚东南亚,拓展欧美,扩大交流与合作”;对内坚持“项目引导,重心下移,落实责任,扩大受益”;在留学生培养上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的方针。

未来5年,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各类留学生达到1 000人,国际交流与合作收益达到1 000万元,教职工出国(出境)学习、交流、访学人次达到教职工人数的10%,学生出国(出境)学习、交流人数达到在校生人数的10%;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层次、质量有明显提高。

今后大理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积极拓展生源市场,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学校要旗帜鲜明地把留学生工作作为一份产业来做。首先,要积极拓展生源市场,除巩固已有的南亚、东南亚生源市场外,还要把招生的国别扩大到东亚和欧美。其次,要重视各类留学生的招生,除学历生外,还要重视汉语进修生、国外奖学金生、汉语夏令营学生的引进和招收。再次,调整留学生专业结构,使我校留学生的专业结构和学院分布更加合理。努力使我校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所规定的目标。

第二,扩大交流渠道,积极推进师生互换与交流。要在原有的国外合作院校的基础上,寻找层次和水平更高的国外院校和机构,调动学校各学院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师生到国外交流、学习和文化体验,通过交流与学习,转变师生的观念,激发师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推进教学合作项目,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原有的泰语、计算机科学等专业教学合作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国外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合作项目,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并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外院校成功的教学经验,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积极推进科研合作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和实力。要动员更多的学院、科研所和科研人员,积极寻找与国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项目,扩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的合作领域,增加科研合作项目的数量。通过国际科研项目的合作,提高我们科研人员的能力,提高我们科研项目的水平,进而推动学校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五,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提高国际汉语教学水平。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建设,办好“对外汉语专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力争在柬埔寨和美国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第六,积极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提高交流层次和水平。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学术资源和文化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大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并让更多的学院和师生参与到交流中来,开阔眼界,提升学术水平和文化品位,铸造具有特色的大理学院学术和文化氛围。

2.3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高水平 为保证学校既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把工作做好、做实。

2.3.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既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更是贯彻党中央“桥头堡”战略和省委省政府“走出去”战略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群策群力,为推进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思想和观念的保证。一是提高内涵意识。所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招收外国留学生、出国访问等涉外工作都要抓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二是要提高全员意识。学校领导、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全体师生都要提高国际化意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是外事部门自己的事情,全校相关部门和人员都要参与;三是要提高统筹意识。对今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要加强规划,明确责任,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3.2 理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我校现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体制和机制,总体上能够较好地推进我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能够让更多的师生感受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的好处。但仍然存在一些任务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和相互推诿的问题。因此,要不断理顺各种关系,明确各部门、各学院的责、权、利,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同时,还要继续修订和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种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工作,保障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健康发展。

2.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学校的干部、教师、学生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外语能力、国际交往的规则、涉外法律法规和政策、国际项目的运作等方面。通过培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广大师生员工不仅关心并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

2.3.4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要积极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条件,包括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合作科研的条件、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条件、外专外教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等,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5 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学校要改善宣传方法,拓宽宣传途径,加大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宣传力度,要让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的国家和院校知晓大理学院,喜欢大理学院,愿意到大理学院来。通过宣传,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寻求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总之,过去的几年,大理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崭新的姿态,抓住机遇,奋发进取,趁势而上,努力推进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新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辉煌,向世人展示一所开放的、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特色的、蓬勃发展的大理学院。

本文作者为大理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Grasping Opportunity and Active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Creating the New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Dali University

DAI Zhiming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In the course of its active exploration of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Dali University has accumulated rich valuable experience,in which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s the highlight.Among the colleges of the same kind in Yunnan province and even in China,it has taken the lead in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which promotes the whole level of operating the university,and wins it the social acclaim.

Bridgehead Strategy;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G64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0)11-0001-06

2010-10-20

戴志明,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动物营养研究.

(责任编辑 杨朝霞)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大理留学生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想念大理
国际交流与合作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