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刍议

2010-08-15 00:43
关键词:理论体系语义特色

杜 斌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刍议

杜 斌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于世界(时间与空间)之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能脱离这一维次界限,我们必须在变化了的时间和空间中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问题,在新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新的时间和空间范畴下去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高的价值所在。

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世界历史;价值;意义

世界,一般是指全部时间与空间的总称,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于时间与空间之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维次界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辉煌,“这些成就和经验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国际范围内展开的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讨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周边一些国家以及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中国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必然需要“世界”语义下的思考。

一、“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新”的“世界之中国”的需要

“世界之中国”源于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史序论》,他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国的身份概括为三个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始于乾隆末年,中国开始与西方列强交涉和竞争的时代,而最终全面成为“世界之中国”则源于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之后。

当前之中国,必然是“世界之中国”,但其含义已与梁启超先生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已不能再奴役“中华民族”,而中国的发展却已成为世界格局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中国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6年6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就有评语:“欧洲属于过去,美国属于现在,中国属于未来”。[2](P24)

当前,中国正在成为一支平衡强权的力量,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中像中国这样主动承担起世界责任,特别是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5年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升到构建和谐世界的高度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必然包涵更多的“世界”的含义,而在中国成为新的“世界之中国”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必然需要更多“世界”语义下的探索。

二、“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3]正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

人类思想史上,真正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思想学说,必定是不断发展开放的思想学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时期,发展于邓小平之后。近些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中国不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诸多现实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的理论,也必然需要在“中国”和“世界”语义下同时发展创新,并寻求其价值的最大化。

三、“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胜利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P11)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P12)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体系,认真研究其发展历程、丰富内涵和历史贡献,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这一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5](P55)而所有创新中,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基础。我们必须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语义下的发展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意义深远。

四、“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进步的需要

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巨大挫折,西方势力高呼“历史终结”,尼克松也著书《1999,不战而胜》来表达要将共产主义消灭在上世纪末的心情。能不能及如何走出低谷,成为各国共产党人沉思的问题。

尽管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实现复兴的巨大基础。越南共产党评价说:“从国际上说,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挽救并发展了社会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发展史上具有划阶段意义的贡献。……假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也垮台,那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肯定将陷入数个世纪的黑暗时期。”[6]保加利亚理论家尼·波波夫认为:“中国目前选择并实践的模式,是唯一可以挽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唯一正确的充满希望之路”。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也说:“邓(小平)的改革将使中国的共产主义走向合理化,并从而把它引上发展经济的道路。毫无疑问,按照邓(小平)的意志,中国将来仍然是一个共产主义社会”。[6]俄国学者雅科夫列夫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扭转了本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趋势,而且必将对下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典范,更多国家选择借鉴中国的经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了更多的“世界”语义下的价值思考。

五、“世界”语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需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具有特定世界历史意义的,给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活力和希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一体化过程”。[7](P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解决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当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对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其它国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正是在对非社会主义国家影响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历史朝着共产主义方向不断前进,中国所要承担的世界历史责任也将与日俱增。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8](P8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将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坚定我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也向世界宣示,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以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9]

[1]刘好光.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谈:“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中国现代化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9-28.

[2]阮宗泽.中国崛起为世界提供新选择[J].人民论坛,2001,(1).

[3]秦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江传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影响[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

[7]黄红发.改革、开放、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9,(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茹英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意义[J].人民论坛,2007,(Z1).

杜斌(1978-),男,硕士,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语义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语言与语义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