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业喜 南京市江宁区林副业局 211100
严应宝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动防站 211164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粪便、尿液、污水等)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一个突出因素,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制约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好畜禽污染治理、创建生态美好家园,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规模化畜牧生产过程中必须完善的一项措施。
江宁的畜牧业通过多年打基础、谋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新格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2009年,在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在农业中居第二位,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以上。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显示出重要的发展地位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空间。
2009年全区商品猪出栏52.91万头,家禽饲养量1853.67万羽,人均肉类占有量65.05kg,人均禽蛋占有量28.42kg,人均奶产品占有量55.28kg。产品注重向优质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区的汤山奶牛、湖熟板鸭、禄口优质禽蛋、汤山板鸡及湖熟的蜂蜜等畜产品有很高的市场声誉,呈现出产业化生产格局。
2009年全区有各类畜禽专业户2597户 (按省标准达县以上)。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猪户(场)达1152户,年出栏商品猪 29.78万头,占总出栏数比例60.2%;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大户)仅11户,年出栏商品猪2.71万头,占9.1%;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40户,占养猪专业户总数的3.47%。家禽规模养殖户1258户,饲养家禽1344.87万羽,占全区家禽饲养总量72.55%。其中肉禽出栏1124.42万羽,占全区出栏总数的75.04%,年出栏2万羽以上的养禽场 (大户)58户,占肉禽专业户总数的7.83%;蛋禽220.45万羽,占全区存栏总数81.07%,年存栏1万羽以上的养禽场 (大户)23户,占蛋禽专业户总数的4.45%;年存栏0.2万羽以上的养禽场(大户)104户,占蛋禽专业户总数的20.12%。奶牛饲养户187户,饲养量占全区奶牛总数的95.07%;100头以上的养殖户20户,占总数的10.7%;养殖头数占总数的49.47%。适度中、小型饲养模式充分体现出畜牧业投资少、管理灵活、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是全区畜牧业节本增效、发挥优势的产业。
全区畜牧业生产已具有一定的区域发展优势。在畜牧业龙头企业-卫岗乳业、光明乳业、金阳光乳业、山田乳业和市场推动下,形成了汤山、淳化、禄口为中心的奶牛生产基地;以湖熟、江宁为中心鸭业生产基地;以汤山、禄口、江宁、淳化、横溪为中心禽蛋生产基地;以江宁、横溪、东山、淳化为中心的生猪生产基地。这些区域化生产基地,依靠市场的龙头带动和政策、科技的推动,已成为全区畜牧业发展与市场结合的联动基地。
多年来形成的养殖习惯和传统的养殖模式难以改变,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对养殖环境及农村环境的影响已不容置疑,特别是散养畜禽的粪便、污水无节制排放,废渣散落、渗漏、溢流,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人们重养殖、轻治理,重效益、轻环保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不完善、防污意识不强
畜禽场的污染治理是赔钱的买卖,很多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忽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有的养殖场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
(2)环境监管不到位、治污设施不齐全
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尽管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但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日益凸现,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为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配合创建生态区。近年来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整治。首先领导高度重视。2007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三个文件,区林副业局就具体工作制定《江宁区畜牧、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逐渐使当地的养殖布局合理化、科学化。其次重点对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建沼气和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处理,达标排放。从2006年到2009年共建规模养殖场沼气42个,建三格式化粪池98处,容积1925m3。三是大力推广规模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兴办养殖合作社。已建养殖小区12个,落实了行政、技术及资金贴补等有效措施。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畜禽粪便污染管理已进入有序状态,对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开展综合治理。为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开展有效污染治理,省、市、区各级多方筹集资金,从2006年到2009能共同投资2410万元,已建成沼气42个,厌氧发酵池9600m3,年可处理养殖污水42.4余万吨,年供沼气70.8万m3;又投资38万元建成三格式化粪池98处,容积1925m3。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对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场的粪尿污染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
(3)建立畜牧小区,实行生态养殖。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小型规模养殖场单独整治面广量大有难度,建设畜牧生态小区,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现已建立了12个畜牧生态小区。实践证明,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研究和推广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配套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有效控制粪便污染好路子,禄口禽业公司发酵床大棚养鸡、阜西村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确实可行,粪便的零排放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防治环境污染上产生了积极作用。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达到控制和防治畜禽养殖可能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控制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以综合利用为主导、设施处理为辅助方法,有以下几类处理利用方式:
(1)“林牧结合的养殖模式”。粪尿分离后,进行经发酵生产有机肥,尿等污水经沉淀用作附近果(林、茶)园肥料,主要分布在中、小规模养殖场。
(2)“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粪、尿、污水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用于果树、蔬菜、农作物,以大型规模养殖场应用为主。
(3)“渔牧结合的养殖模式”。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外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进入氧化塘,最后流入鱼塘、虾池,也有部分猪场污水未经过氧化塘处理,直接进入鱼塘、虾池。
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排污许可、防疫条件许可等配套的准入机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治理。对现有养殖企业和规模大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不合符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环境治理工作上一台阶。
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和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
畜牧产业区域布局要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养殖场(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养殖水面和山林统一布局,实行农牧结合的生态经营模式,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5头猪(1头牛、10只羊、60只禽)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资源-畜产品-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资源-畜产品-再资源化”生产过程转变。
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去,这样才能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为实施畜牧业清洁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提高广大饲养场(户)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掌握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真正按照畜禽清洁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