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敏琪(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常州213016)
苏南地区中等城市红色旅游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顾敏琪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常州213016)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盘点苏南地区常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发展状况,存在资源总量一般、开发不足、总体规划缺位、宣传力度不大及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应通过制定恰当的开发战略,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运用市场化经营模式,提升常州旅游产品整体档次,融入环太湖红色旅游区。
红色旅游;旅游开发;常州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李长春同志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2]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各地迅速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高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低碳旅游”这一概念,强调继续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红色旅游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本文选择常州市作为苏南地区中等城市的样本,研究其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对于同等城市红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并有助于环太湖红色旅游区的构建及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一个地方红色旅游资源的占有情况决定着该地红色旅游的发展规模及路径。红色旅游资源,广义上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3]狭义上指中共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形成的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
常州地处苏南地区长三角太湖流域,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时至近代,在革命的风云际会中“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革命先烈董亦湘以及“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等一批职业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脱颖而出,成为今天常州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原生资源。据统计,全市红色景区景点共计19处,其中市区7处,分别为: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常州三杰纪念地)、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史良故居、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市档案馆及常州陆军预备役通信团团史馆;金坛4处,分别为:烈士陵园、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殷雪梅纪念馆及金坛市博物馆;溧阳2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及西山烈士陵园;武进5处:李公朴故居、革命烈士陵园、澄西烈士陵园、董亦湘纪念碑及武进历史档案展览馆;新北区为恽代英纪念广场1处。
其中,重要红色景区(点)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1.常州革命烈士陵园(“常州三杰”纪念地):位于市区兰陵路33号,主要是为纪念我党创建初期牺牲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烈士而建,又称“常州三杰”纪念馆。陵园始建于1976年,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事迹陈列馆、诗抄碑廊、人生格言碑廊组成。2002年11月,在陈列馆、纪念堂基础上建设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史纪念馆以史见长,主要反映了1840 -1949年常州人民革命斗争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则分12个部分展出228位烈士事迹,歌颂了烈士品质。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累计接待中外参观者近80万人次。
2.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市区延陵西路188号,依秋白故居(1912-1916年居处)建馆。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暨瞿秋白英勇就义50周年时正式开放。2008年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免费向社会开放。开馆至今,先后接待了薄一波、李瑞环等领导人和1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以及专家学者数十万人次参观,推出了《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该馆已成为纪念、学习、宣传、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3.张太雷纪念馆:座落于市区清凉路子和里3号,由太雷故居(1918-1925年居处)、生平事迹陈列室和书画陈列室3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米,陈展面积500平米。近年先后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7年至今,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20多万人次,并先后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张太雷文集》等十几本研究专辑,是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同志精神事迹的重要场所。
4.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于溧阳市水西村,前身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2007年,兴建了新展览馆和纪念园。目前占地达40000平米,展厅面积5500平米,形成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展览馆、纪念广场、老战士题书碑廊和毛泽东像章陈列馆5大景点。自开放以来,本馆累计接待了包括叶飞、彭冲、迟浩田、张震等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编辑出版了《水西抗日史话》、《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汇编》等书刊;属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参观、军事文化博览为一体。
5.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位于金坛市建昌镇蔡甲村,原为曹江临烈士私宅。1997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按原貌修复会址,并增修曹江临等抗日五烈士墓及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现占地7000多平米,建筑面积500多平米。该馆再现了金坛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和动人场景,与溧阳、句容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构成互补,是另一处了解苏南地区抗日历史的窗口。
参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体系,常州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涉及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3大主类中的7大亚类,共计11个基本类,占全国15个基本类型的73.3%;考察其分期,大多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常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不畏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主题,在地理空间上呈扇形分布。
放眼常州周边,苏南地区目前拥有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地以及苏州常熟沙家浜旅游区等6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苏北地区拥有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南通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以及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等5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外加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沪浙红色旅游区”,对区域内其他中等城市红色旅游发展易于形成集聚和连带效应,带动其中的中小红色景区共同发展。常州红旅资源原生类型较为丰富,如善加利用周边资源,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可获得较大提升。
常州市红色旅游事业起步较早,目前已拥有10项左右成熟的红色短线游产品,主要由“常州三杰”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组成。
为深入了解常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笔者对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和市民分别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两类共150份,收回111份。据问卷反馈数据显示,每年春至秋季为旅游旺季,游客高峰多出现在清明、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庆纪念日,客源地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青少年、党员、军人等为游客主体。常州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人员工资、房屋修缮及基本办公费用均由政府拨给,经费来源单一,在更新陈列、引进展览、培养人才、专业研究等方面普遍存在资金困难,已对景区的软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制约。调查获悉,瞿秋白纪念馆现有编制3个,张太雷纪念馆现有编制2个,人手紧张;张太雷纪念馆周边环境较混乱,停车困难,亟待整治;而李公朴、史良等故居仍被束之高阁,尚待开发。常州红色旅游的市场满意度不高,逾1/3的游客认为景区服务水平相对滞后,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在宣传途径方面,主要利用《龙城自驾二日游》、《常州导游图》及《旅游时尚》等载体开展专题宣传,辅以全市导游大赛、旅游知识竞赛的形式向大众普及。民众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知悉度较低,知道3个以上红色景区(点)的人仅占14%。按2009年《常州年鉴》公布的数据测算,2008年度全市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1.55万人次,营业收入19.85万元,分别占全市旅游业总额的8.63‰和0.25‰。
综合上述情况,目前常州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红色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地区、部门和企业之间配合欠协调,影响了红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旅游资源与周边城市具有同质性,缺乏总体规划,导致整体形象不够鲜明,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各个景区(点)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战;四是现有旅游产品内容形式单一,旅游线路短且缺乏精品支撑,景区(点)知名度较低,拳头旅游产品较少;五是促销意识不强,宣传方式亟待创新,客源市场面临挑战;六是旅游开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七是旅游专业高级人才相对匮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一)组建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合力,理顺经营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保证。仿效中央,成立全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整合宣传、党史、发改委、教育、财政、文广新局、旅游和物价等各部门力量,形成领导合力。下设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及日常工作。理顺景区(点)管理机制,成立管委会以实现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有效提升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济运作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塑造整体品牌
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市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等文件要求,联系实际、统筹规划,量身打造适合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突出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相结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开。在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时,要考虑本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突出名人故居及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从弘扬地方文化的高度,突出主题、强化特色,努力打造地区品牌。
(三)加大投入,深入发掘现有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形式与内涵
一是在保护革命文物的基础上,加快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夯实红色旅游良性发展的基础。在硬件设施方面,抢救发掘历史资料、历史文物;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医疗救助和紧急救援系统;加强对旅游区内饭店、宾馆的分类指导,提升餐饮住宿的接待能力;开发红色旅游公交专线,方便市内外散客自助游。在软件设施方面,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大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一批擅长红色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导游讲解的专门人才;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历史知识及旅游知识的专业化培训,力求浓厚景区内外的“红色”文化氛围,增强常州红色旅游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常州先天红色旅游资源有限,但地处江浙沪旅游区,是环太湖旅游带与沿江旅游带的交汇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紧邻南京、镇江,拥有接受赣、浙、沪等周边红色旅游大省资源辐射的天然优势。建议本市红色旅游景区(点)主动与影响较大的红色旅游区由近及远展开联系,积极参与跨区域旅游路线的开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分享”,推动环太湖红色旅游区域的形成。
三是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涵。要吸引游客,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旅游产品。目前,常州红色旅游亟待从低层次的“展板模式”突围而出,更新产品开发理念,丰富产品的形式与内涵。在创新产品形式时,必须改变以往“固定菜单,来了跟我看”的服务模式,效法井冈山、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纷纷将“原生态的历史”搬入景区的成功做法,设计更多受游客欢迎的体验式、互动性强的产品。在丰富产品内涵时,要注意将红色旅游和本土人文旅游、自然旅游、休闲旅游熔于一炉,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交相辉映,真正实现“红古结合”、“红绿结合”。以天目湖为代表的绿色资源、以天宁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资源、古建筑古园林资源、恐龙园及动漫节的娱乐资源等都存在与红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可能性。
四是打文化牌,凝练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深入发掘革命精神,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再现革命历史、英雄事迹,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搭建“红色舞台”,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新业态。如江西省的“中国红歌会”、延安市的“延安颂”、井冈山市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临沂市的“蒙山沂水”等都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借鉴成功经验,试以“常州三杰”为素材,以地方戏曲、影视及动漫等多种表现方式,生动再现其人其事,既可增强吸引力,又可扩大经济效益。
(四)把握时需,加强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常州可接收省内及周边省市的客源辐射,但完全依赖外援,并不能使本市的红色旅游业得到充分发展。要吸引游客,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关键还在宣传促销。一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科学细分市场,增强市场宣传的针对性。二要努力构建红色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切实加强与主流媒体、大型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定期为其提供红色旅游的最新动态,吸纳旅行社参与红色旅游组织。三要重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宣传效果,迅速占据互联网、手机短信、影视、动漫等营销高地。四要把握有利时机,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策划开展红色旅游节庆纪念主题活动。五要加强与红色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或承办各级各类旅游推介会、展示会、学术研讨会,扩大自身在业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打响品牌。
对照《纲要》的相关标准,反观常州红色旅游的发展实际,任重而道远。随着上海都市圈的延伸和苏锡常都市圈的建立以及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常州旅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应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1]刘红芳.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河南省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07:8.
[2]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07 [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32.
[3]毛日清.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J].求实, 2002(12):49-50.
On the Developm en t of Red Tour ism Industry——Tak ing Changzhou C ity for Exam p le
GU M in-qi
(Party Schoo lo f the CPC ChangzhouM un icipalComm ittee,Changzhou 213016,Ch ina)
The red tou rism industry developm en t is an im po rtan t p ro ject invo lv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 litics,econom y,cu ltu re and society.From the resou rce distribu tion and the developm en t situation of red tou rism o f Changzhou,som e p rob lem s can be found,such aspoo r resou rces,lack o f overallp lan,poo r developm en t,lack o f advocacy,sho rtof p ro fessionals,etc.Som em easu res shou ld be taken to p rom o te the grades of tou rism p roducts in Changzhou and to speed up the fo rm ation o f the Taihu red tou rism area, such as the selection o f app rop riate developm en t strategies,the adop tion o f effective po licies andm easu res and the in troduction o fm arket-o rien ted operationm odel.
red tou rism;tou rism developm en t;Changzhou
F590.3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3-0048-04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0-03-28
顾敏琪(1981—),女,江苏江阴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