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总关情——花鸟画写生谈

2010-08-15 00:44荆桂秋
文艺评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花鸟画家创作

荆桂秋

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生活中花鸟草木的形象生机充盈,最有鲜活的生命力。当我们身临其境,在自然中感受、体验、写生时,会无时不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饱览自然之情,会激起创作的欲望和艺术的冲动。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必然充满着大自然生命的律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是我们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方法。通过写生我们熟悉大自然中的花鸟草木,提高表现自然和捕捉自然美的能力。

早在唐代,画家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方法。“外师造化”指画家首先要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素材,积累生活;“中得心源”是根据生活的积累,画法的掌握,情感的融入,升华为艺术形象。这八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画创作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一幅画的创作过程,历代优秀画家都是遵循这一创作方法进行艺术实践的,可谓是中国画画理的根本精神。

在画史上可以看到,有成就的画家都十分重视观察生活,重视写生,他们往往 “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描写花鸟的精神状态,为后人所赞美。五代黄筌画禽鸟“以五色布成,谓之写生”。宋代赵昌,刻苦写生,得到“写生逼真,时未有共比”之誉,人们称“写生赵昌”。清代恽南田被称为“写生一派”,在为花卉“写照传神”上,下足了工夫。齐白石老人始终坚持 “观天地之造化”,“对天地万物写生”,积累素材。他们这种注重生活、重视写生的创作态度,创造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强烈个人风格的传世精品,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至今还是我们学习和临摹的范本。面对这丰厚的绘画传统,前辈画家告诫我们创作要“从古人入,从造物出”(清·张式),任何传统都是流派而不是源泉,不要忘记生活这一艺术的源泉。从古人入手钻进去,明了、掌握传统的画理画法,本质规律。然后,面向大自然学习,面向色彩缤纷的花鸟世界,索取鲜活形象,情感物化,融会贯通,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既不为古法所拘,脱尽前辈画家的痕迹,以古人之学证古人,神会前贤,消化传统,又可以在自然美的启迪下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总结,有自己的独创,形成自己的风格。

对自然的观察,生活的积累,是一个画家一生坚持不懈的创作准则,要贯穿其创作的始终。

根据我自己花鸟画创作的体验,不同创作阶段,写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初始写生要做到极尽其似,要仔细地观察,对细微末节要琢磨透,掌握花鸟草木的生活习性,动态结构,生长规律以及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等,譬如,春夏秋冬,四时花卉每时每刻的变化和不同的特征,揣摩其习性,抓住它最动人的部分,把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写生要重视用线表现,线条语言朴素单纯,自由多变,饱含情感和神韵,并在使用上发挥到得心应手的境地。线条早已突破了表现形式和方法本身的约束,形成我们民族绘画的节律和风格,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写生十分讲究“默识心记,烂熟于胸”,因此“默写”在中国画创作中十分重要,是画家应该努力掌握的功夫。有了默写的功夫,离开对象下笔创作之际,对要表现的花鸟动态特征、造型结构等物象历历在目,胸有成竹,凝神遐想,酿成意象,才能一挥而就。

随着创作的深入,写生进而要“移花接木”,即有创意的写生。面对大自然中复杂的花鸟草木形象要大胆取舍,提炼概括,在写生中接受自然美的启发,发现美的法则,锻炼构图能力,大胆地组织画面,反复推敲,把不同场景、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写生素材,根据创作的法则,大胆地取舍搬移、挪用组合。我主张把创作目标提前到写生阶段,好的写生已是一件作品,一个创作,诸如写生时对作品的立意、素材的组合,画面的构成等都要关照。它已经包含了创作的思维方法和内涵。而一幅完成的作品,仍然常常保持着写生时的感受体验。我认为从写生观察到创作表现之间是不能割裂的,也本无起止。动笔写生,换而言之,创作已经开始了。

在写生中,由于画家情感的不同,经验和理解的差异,于自然草木之间的联想千变万化,这种感受的差异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体现于作品中呈现出异彩面貌。

更高的写生要求,面对自然的景物触发,要做到“迁想妙得”,“默契天真”。将自己的情感、性灵注入笔端、融入物象,使自然之象升华为艺术之象,使其韵致风采,充盈生生活力,而臻于化境。将大自然的美,经过画家的艺术熔铸,创作出美妙画卷,是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养充盈,观揽淳熟,胸中富于万物的全部修养的升华。

每当自己创作出一幅幅充满自然生机的花鸟画作品时,都会陶醉在如梦的温馨之中,会遐想许久,想到创作之艰辛酸苦,想到前贤同道的教诲鞭策……使我不敢怠慢,拿起写生册,重新回到自然之中,去感悟、去记录,接受新启迪。每一次的写生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大自然天籁之趣常常令我如醉如痴,激起我创作的冲动,并保持这种创作的冲动,于创作中纵情写意,它会使每一幅作品清新雅致,天然自得,野逸丰盈,同时,也使表现手法笔思转新而不拘陈法,作品时有新意。

《素艳倍清香》这幅作品,是我在园艺园中写生创作出的,园中的果园周边生长着许多红蓼,茎杆粗壮有力,叶片伸张,十分茂盛,紫红色花穗在绿丛中十分耀眼,格外富有生机,极富画意。每次来这里写生,都要去感受一下,画上几页写生稿。从盛夏到深秋,观察其生长变化,枝叶由绿渐老渐红,花穗的红艳也愈发淳美。

我立意创作一幅红蓼作品,虽然历代画家都有歌咏,但把自己的感受、特有的冲动表现出来,一定会不落俗套。在画室里,我反复探索,大胆创作,但皆不满意。深秋一日,我又到果园中写生,偶然见到园中深处果树下,几盆错落散放的花盆中生长着几株红蓼,它们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花穗在秋风中摇摆,风姿绰约,真是美极了,这简直就是一幅画面,我激动着,画笔时而精细刻画,时而以写意笔法纵情取势,在色彩斑斓的秋光色影中,捕捉这真切的感受,把它融入到我的创作之中。我几易画稿,在色彩上大胆创新,一改真实的红艳,施以墨彩,添一草虫,更显秋日的生机,表现了清新雅致,质朴无华的意境。

《秋光先到农人家》这幅作品是我在尚志珍珠乡写生创作的,这里山峦环绕,景色宜人。写生正值秋日,树木色彩斑斓,稻谷丰收,一捆捆收割后的稻谷立在田地里,一群小鸡在稻田间奔跑嬉戏觅食。清澈的河流在稻田间蜿蜒穿过,河中悠闲的小鸭时而也爬到田间……这简直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画卷,何人不会被它的淳淳的乡土之美而动之以情。我拼命地在写生册上记录着,我画稻谷、成群奔跑的小鸡、戏水的小鸭,田梗稻茬……随着心潮的律动,画笔或快或慢,或放或收。这时写生记录的其实已不是客观生活的本身,它注入了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诠释,已经是一幅幅完整的画面。

农家的房前屋后大多种有梨树,树干多有大碗口粗,看得出有着几十年的生长期,梨子结得很多,树下黄澄澄地掉落了一层,这里满目丰茂的梨树,称得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叽叽喳喳的小鸟和农家的小鸡在晾晒稻谷的草席上打斗争觅,篱笆短墙挂满豆荚垂瓜,真可谓“篱落田边,幽花杂草……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之耳”。

我将这些田园风物组成草稿,不断推敲,为了更能表达这里特有的风景,我将梨树作为后景,构图力求饱满充盈。用笔清健劲朗,墨韵华滋清润。从写生到完成大约用了大半年时间,虽是艰辛,但能表现出这种五谷丰登、怡然自得的田园气象,真是莫大的快乐。

《日长有客到田家》这幅作品,表现稚嫩天真的农娃用箩筐扣鸟的有趣场景,这一幕散发着乡土淳真的美,它唤起童年的记忆,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的创作激情。虽说运思巧稿,惨淡经营,画稿三千,如果它能感染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就是最大的成功。

花鸟画素重写生,画家于自然中体悟生命的鲜活状态和情感意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表现生活的激情,于平常谐趣的题材中漾着生命的充盈和激动。追求清隽平实、简淡华滋,野逸充盈的境界,观画者自然能于画中真切地感到时代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脉动。

猜你喜欢
花鸟画家创作
写意花鸟
酷炫小画家
花鸟卷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多情花鸟,不肯放人
创作心得
花鸟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