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兰历劫又飘香”——家父霍松林先生印象

2010-08-15 00:42:44霍有明
名作欣赏 2010年10期
关键词:家父形象思维

/霍有明

作 者:霍有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家父是一个面容清癯、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人,由于长期的哮喘病,他的身体略显单薄。除此之外,我对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情况便可说一无所知了。直到“文革”发动的那一年,即1966年初夏,当时我就要小学毕业,随着来自各方对他批判的不断升级,我才开始对他的某些方面渐渐有所了解。

1956年, 《新建设》5月号上发表了家父《试论形象思维》的长篇论文,在国内产生广泛反响,对文艺界重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起过推动作用。1957年,家父撰写的《文艺学概论》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后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著作。它本是家父为大学生讲授文艺学编写的讲义,因深受学生欢迎,在1953年被选为全国高校交流讲义,被不少大学采用。1954年,又被选为函授教材,经过进一步修改,铅印流传。1956年,学校因实在供不应求,遂推荐给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记得这部书的初版印数是近5万册,这在当时已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在这部书中,家父对形象思维理论又作了系统阐述,在全国文艺界形成重要影响。例如,文艺理论家、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志明教授曾在《霍松林的文艺理论研究述评》中指出:“霍松林编著文艺理论教科书时,参考资料不多。对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除了在理论框架上有所差异、具体论点上有所不同之外,在结合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论述这一点上,更是一空依傍,难能可贵。……著者在当年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的情况,应予充分肯定。《概论》不仅开了建国以后国人自己著述系统的文艺理论教科书的风气之先,而且发行量大,加之其前已作交流讲义与函授教材流传,影响及于全国,大学师生、文艺工作者、中学语文教师以及文艺爱好者,不少人都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发,笔者即其中的一个。不少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的大学中文系学生,其中有些今天已成为专家,还不忘《概论》在当年如春风化雨给予他们心灵的滋养。”当然,这些都是我长大之后才慢慢知道的。

谁能料到,在“文革”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先是《红旗》杂志1966年第5期抛出署名为郑季翘的《在文艺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形象思维论的批判》一文,其中点名批判了以群、蒋孔阳和家父及李泽厚等人。在此文中,郑多次点家父的名,引家父的有关论述无限上纲,说什么“所谓形象思维论不是别的,正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正是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认识论基础”。紧接着,《光明日报》又将此文全文刊登。凡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两报一刊”在当时具有何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两报一刊”点名批判在当时又意味着什么!很快,家父就被其时尚存的西北局定性为“西北地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向陕西师范大学派下工作组,专门组织批判。当“文革”中各级机关瘫痪后,家父又被校内造反派组织轮番进行批斗、抄家、关牛棚、监督劳改、挂牌游街。记得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家父与当时被打倒的师大校长即所谓校内最大的“走资派”两人关押一室,吃饭则由我从家里送去。每当送饭时,监改者对我送去的饭菜还要检查。后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学校被“揪出”的“牛鬼蛇神”竟多达一百余人,家父的境况才略有改善。除每天须写“思想汇报”外,还被允许用毛笔在红纸上抄写《毛主席诗词》。当时,我对此并不理解。后来,当家父将抄好的《毛主席诗词》用针线缝制成册,交我们子女人手一册时,看着其中或楷或行、笔力刚劲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北国风光”之句,我才隐然感到其中所凝结的浩然之气。我迄今仍珍藏着这本家父手抄的《毛主席诗词集》,结尾落款为“一九六八年三月录于(教学)五楼玻窗葵心”,我一直未解其意。多年后,家父才向我解释起这一落款中“玻窗”的含义:所谓“玻窗”,实“铁窗”之喻也。当时不能明写,故以此暗寓他正受到批斗关押的险恶境况。家父是在用当时他唯一能采取的这样一种方式向黑暗势力进行抗争!

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家父在“文革”中仍从不相信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谎话。他总是要求我们子女认真学习,广泛读书,不要荒废学业。1969年冬,家父由学校劳改队被放逐到陕西永寿县上营村,我身为次子随行。记得当时我们家和原师大中文系主任冯成林先生家分住在一空闲院落的两孔窑洞内。每日天亮,家父就出门劳改,我则无事时将过去的课本拿来翻看,有时还练练毛笔字。黄昏时,家父才收工回窑,我早已守在门口,盼望家父平安归来。有时候,家父稍微回来得早一些,我就高兴地说:“今天回来得还早!”几年后,家父还作有《寄明儿》之诗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雪暴风狂忆上营,窑中灯火倍温馨。候门喜我还家早,阅课夸儿用力勤。虎卧龙跳临晋帖,蟹行语学英文。裁诗问字无休歇,谈笑浑忘夜已深。”

1970年仲夏,我以初69级学生身份奔赴陕南紫阳县,在铁道兵二师学生八连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当时,我年方十六,干劲很大,决心在三线建设中锻炼自己。家父与我频频通信,对我勉励有加,还作诗寄我:“洪炉三线炼纯钢,慷慨驱车赴紫阳。髫岁离家怜稚弱,经年苦战喜坚强。心向北京开电锯,胸怀世界握风枪。出身难选路能选,换骨脱胎看导航!”在工余空闲时,我忽产生作诗填词的冲动,便开始尝试。记得曾将这样几首习作寄家父求教:“军民豪气冲霄汉,誓将大地重装扮。巨刃辟荆榛,深山扎大营。 开路争朝夕,万炮轰石壁。战斗送残冬,旌旗遍野红。”(《菩萨蛮·三线迎春》)“烟尘滚滚相迎送,山岭连绵,遮断长安,满载豪情赴陕南。 军民奋战伏天险,斩水凿山,襄渝接联,笑指长龙吐瑞烟。”(《采桑子·赴三线接受再教育一载余有感而作》)家父回信则云:“有人填了一辈子词,仍然不像。你虽是初作,便有模样,闲时可学为之。”受到家父的肯定,我信心大增,遂一发而不可收拾,并最终走上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术道路。

1977年,毛泽东论“诗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封信公开发表,加在家父头上的种种罪名才得以推倒。此时,家父已有整整十年不能动笔了!拨乱反正,万象更新!家父在《元旦试笔》一诗中高兴地写道:“此心常似艳阳红,浮想联翩兴不穷。赞枣讥桃宁有罪,驱蚊伏虎竟无功!覆盆撞碎头虽白,插架焚残腹未空。形象思维终解放,吟鞭欣指万花丛。”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家父的科研激情就像火山一样汹涌爆发了。自1979年始,在短短的一年多中,家父就先后出版或修订了多种著作,在《南京大学学报》《人文杂志》《思想战线》《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反响。

记得是1979年10月,当时随着对“黑八论”的平反,全国文艺界对形象思维的大讨论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任《陕西师大学报》主编,后任陕西师大党委书记的谢振中先生走进我们家,力邀家父为学报第4期撰写一篇关于形象思维的长文,在形象思维的大讨论中拨乱反正。当时,距师大学报第4期的发稿时间已仅剩下八天了!那时,家父才刚刚获得彻底平反,各项知识分子政策尚有待落实,家中仍可说是“蜗居”。没有科研条件,家父白天就全天伏在平房后院内的一张小饭桌上奋笔疾书,晚上则“焚膏油以继晷”,每天的写作时间都在十六小时以上。八天之后,一篇题为《重谈形象思维——与郑季翘同志商榷》的两万多字的长文面世了,学报编辑部立即拿去排版!这篇文章,不但旁征博引,对形象思维理论重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发,而且鞭辟入里,对“文革”以来反形象思维的种种谬论及其危害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反响极大。全国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先生给家父来信说,读君作,“大有暑天饮冰之感!”记得事后有人称赞道“:霍先生就是脑子灵,笔头子快。”但我清楚,“十年浩劫”中,当家父被造反派轮番批斗、抄家、游街时,当家父被放逐到泾阳农场牧羊时,他早已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为这篇文章打腹稿了。我知道,这篇文章,他已在胸中整整写了十年!

1982年4月初,家父其时出任陕西师大中文系主管科研和教学的副主任,并在古都西安筹办并主持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海内专家学人,纷纷应邀,大会盛况空前。家父喜赋一律纪云:“终南突兀接天阍,唐代文明举世尊。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新春好景繁花簇,四化前程万马奔。盛会长安振骚雅,云开仙掌捧朝暾。”在讨论会期间,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先生还亲为家父书斋榜书“唐音阁”。1987年5月上旬,全国唐代文学学会在西安成立,家父又被推选为第一届学会副会长。其后还历任第二至第五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筹办、主持历届全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主编会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从1979年家父恢复动笔的权利算起,时间已过去了三十年。三十年来,家父掣“巨鳌”于“艺海”,著有《文艺学简论》《文艺散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等学术著作20种,主编《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30余种;先后获得过“陕西省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数十种社会职务。此自不待我细言。从家父先后培养出的十八名硕士和五十多名博士来看,也都卓有成就,在国内学界被誉为“霍家军”。这其中,已有近二十位成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仅以全国唐代文学学会为例,其中就有两位副会长、六位理事是家父培养出的博士。作为一名老教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术薪火传承、学术生命延续更感到欣慰的呢?

记得家父在《老年节感怀》一诗中曾如此抒发情怀:“插菊盈头莫笑狂,老年节喜遇重阳。登高敢望摩云汉?行远犹思越海洋。种橘经霜终结果,滋兰历劫又飘香。壮心未已身常健,待看神州入小康。”这其中,既表露出他身逢盛世、天下大治的衷心喜悦,又可以看出他身为老教育家和老一代学者的谦虚怀抱和孜孜追求。

猜你喜欢
家父形象思维
“古游人”琐忆
文史月刊(2022年11期)2022-12-17 06:04:40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56
毛泽东诗词中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现代诠释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30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20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家父”“令尊”是两人
“家父”“令尊”是两人
特别文摘(2018年4期)2018-08-14 09:53:24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4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