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审美

2010-08-15 00:44伊延波徐文廷
文艺评论 2010年1期
关键词:时代设计

伊延波 徐文廷

一、设计的形式与元素

英国设计史家东尼-博特伦(Anthony Bertram)在《什么是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是指与某物品有关的所有元素,它的意图和计划、物品本身的质量、材料、使用和美观,甚至包括价格和生产它的方式。”由此看来,设计不仅是图纸的绘制,也是设计物品本身和制造制作的全过程,设计是关于人类创造物品的构思和所经历的全部的发展过程。因此,从广义来讲,设计是一种构思与计划,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包括草图→工程图→效果图→计划表→设计说明→实体模型→虚拟模型→样品等等)成为视觉化的形态和形状。前后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将绘图视为全部工作,使设计师的注意力始终关注在图纸本身,而忽视了构思如何最后转化成为设计物品的过程;而后者仅把图纸视为全部设计过程中的手段,将注意力集中在设计全部过程的每阶段和细节,最后的目的是将构思创意“视觉化”——变为可视的物品。所以这种认识才是最全面展示设计本质和外在的形态。使构思创意“视觉化”——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过程中,就需要设计与审美元素去渗透。在设计中要从技术性、功能性、形式性、时代性等因素入手讨论构思、创作。

1、设计的技术元素:技术成就设计艺术,同时成就设计艺术的表达形态。设计中的技术从古至今可以分为手工艺、大工业、计算机三大类。这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必要过程,回溯历史,先秦《尚书》中就有“多才多艺”的记载,即因材料而产生技艺。《说文解字》中对技术的认识也有“功,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的诠释。这与《考工记》中对“工”——“技术人员”——设计家的技术解释有相同的论述,同时强调:“天有时,地有利,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当今技术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手段、手法和工艺的概念,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技术也涵盖了对材料的要求。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对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强劲作用。技术与材料,材料与技术更成为了一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两部分。不难看出技术美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技术美也有了更多的展示商机。技术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并且推动了整体社会的向前发展。技术美不止给人们带来以上的优点,它还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出现直至今日。当我们环顾四周,生活的每个角落无不存在技术之美:小到手边的书籍和一支笔,大到我们居住的高楼大厦……诸多的一切都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审美视觉和触觉,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价值。技术美不仅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审美形态,也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审美表征存在。

2、设计的功能元素:技术的直接目的是功能,技术直接追求的又是功能。可以说技术美展示了物质生产领域中美与真的关系,那么功能美就是美与真的本质。我们的技术最终达到的是这种美的追求,就是功能美。人们对功能的追求促成了技术的发展,同时技术的发展又重新促进了人类对功能更新的追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准确地说是设计人自身。而“人”是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设计师就要懂得“人”的诉求,包括物质诉求,更包含精神层面的诉求。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一旦成为产品或者以其形式进入社会和人的生活,首先它具有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一种本质的承诺、一种可以依靠的精神和物质存在,是设计存在和为人接受的根本保证。

设计的功能元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际功能的需求,二是心灵上的需求,这是全球设计理念一直强调的设计及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在人的周围除了自然物,如山林、植被、飞禽、走兽之外,更多部分是人工的制品。因为自然物不能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这就说明了发明创造这些人工制品是源于生活所需。设计的产品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就要通过功能解决。也就是说产品所具有的功能是人类所提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远古时代为了满足捕猎的需求把石头磨锋利,为使工具结实用金属,为了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观就刻上了花纹染上色彩,至今为求异求个性风格展示而设计出具有相同功能但形态各异的产品形态。这就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审美形式探索,就是说设计超脱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可以说设计与审美形式不再是普通意义的形式主义,而是在功能满足的基础上要求同时也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而设计。原始社会的设计主要是功能性的,当阶级分化之后,统治阶级开始追求设计的形式美感。而现在的人们生活中的设计无不是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审美形式的探索前行。

3、设计的形式元素:设计的任何一种视觉表达语言都必不可少地与形式相联。没有形式元素,设计就没有表达完成。形式需要设计去丰富。形式元素在设计中的选择,也是主导着设计的发展趋势。相同的设计理念采用不同的形式元素,视觉表达效果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视觉艺术美感。

法国美学家拉罗(1877—1953)认为,工业产品的美是多种要素的组合,正如复调音乐是由多声部通过对位法而形成统一的和声一样。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外在表现,是由特定的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在产品外部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产品的形式设计是工业设计师依据功能所做出的创造性活动,每一种新的产品形式产生就意味着具有一定的形式意义。就单纯的形式美而言,它不依赖于其它内容。因此,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称为自由的美,狄德罗则称为绝对的美和独立的美。但是,设计的形式美却是不绝对的美和独立的美,而是与产品设计形式、功能、操作方法紧密地相结合,才能称为设计形式美。

4、设计的时代元素:设计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这不脱离时代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就是时代精神在设计作品中的整体和细微的存在。那么时代精神又是什么?黑格尔提出的定义是: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视野,当他们完成了自己使命时,新的英雄再用新的更合乎时代精神的武器占领他们宝座。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内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活动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大小,可以透视出一个国民的理性程度与成熟水平,因而也成为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生活在这个时代,设计存在于它产生以来的每个阶段。它的特性也都深深地存在于那个时代的设计当中。设计师生活在这个时代,很自然地将他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特征符号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同时也会促使设计师按照时代的需求去进行设计,这是每位设计师需要了解和深刻体会的意蕴。设计是对于一种文化转换的行为,它是沟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一种可视觉可触觉的媒介。设计也是一种视觉传达的造型艺术,是集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创造活动。设计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态,也是时代的传媒介质。设计不仅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它体现民族品格与特征,是时代文化的象征。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环境能源问题已经深入人心,也成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世界的建筑设计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型的绿色设计建筑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从节能的房子,到节能减排的绿色摩天大楼,贴有绿色环境设计时代标签无处不在,绿色草坪的屋顶,不但新颖美观,更起到了隔热保暖节省能源的作用;有过滤紫外线功用的太阳能玻璃幕墙,既健康又节省能源;能够吸附有害物质的精美碳雕装饰墙,既绿色环保又健康时尚。从以上诸多的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设计技术元素、形式元素、功能元素中都可以提取出统一融合在其中的设计元素,那就是设计的时代性元素。也就是说设计的时代元素应该存在于所有的设计中。一个伟大的设计艺术作品,它的精神内容一定表达的是时代性内涵,或者说表现的是精神内容也是人们最需要的设计元素,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精神所需要的恰恰就是时代的印记。设计也是一样,时代的需要反映在人们的诉求方面,人的需求要通过设计去实现。这样设计的时代元素便凸显出来。一个优秀的设计如果脱离时代而存在,那一定是毫无意义和令人遗憾的。

二、设计的元素与审美

1、技术与审美: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两个杰出的建筑,为世人呈现出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体育场馆,更多的是让人体会到了技术的美。国家体育场外部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典的木质花窗,有着委婉含蓄的表现意向;内部的设计来自东方碗的造型。设计陈述文字中并没有用鸟巢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只是文字说明中出现了诠释花窗编织效果用类似“鸟巢”这一字眼,最后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又恰似鸟巢。这是一个伟大的设计,但是要完成它的确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否则设计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美丽传说。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来自水分子的结构,外形简洁、色彩梦幻绚丽,但是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膜结构技术和不规则结构的焊接成为技术的难点。这里就涉及到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如果没有膜结构的安装,也就无法表达出设计方案中绚丽多彩,富有梦幻效果的原创风采。去过巴黎的人都会对埃菲尔铁塔精湛的技术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迎接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在巴黎的景观中,埃菲尔铁塔具有极其显赫的地位。凡是用画面来表现巴黎的地方,就会出现埃菲尔铁塔的形象。法国作家罗兰巴特(R.Barthes)对于埃菲尔铁塔的技术美做了精彩的剖析。他指出那简单的矩阵形式赋予了铁塔难以言说的联想智能:它是巴黎的象征、现代的象征、科学的象征,更是19世纪的象征,时而又是火箭、立柱、钻塔、避雷器或昆虫的象征。在人们的想象力和梦幻之中,它已成了无法回避的符号象征。它为更多的梦幻和想象提供着形式或提供着设计灵感。即使把它转换成一条普通的线条,它仍然有一种神话般的功能,把底部与顶部连接起来的线条,正是沟通天与地的纽带,是技术与审美的精美表现。

2、功能与审美:至善至美是中文中的成语典故。人们往往用它形容最完善最美好的事物。但是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事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事实上人类也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是多数的时候要在一定的“善”与“美”标准基础上,从“至善”与“至美”中做出相对性的选择与定位,要么在“善”中做到尽量“至善”,要么在“美”中做到“至美”。距离 “至善至美”的目标始终都是存在差距。就像人们对待“真理”的哲学态度一样。“至善至美”是一个追求美好愿景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无限接近“善”与“美”的发展状态。驰名的瑞士军刀之所以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多功能的用途,以及巧妙的构造和各种具有收藏价值的独特设计。这都是在“至美”中求“至善”,在“至善”中求“至美”的成功案例。由此可以扩展领域到人类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审美行为。

3、形式与审美:色彩、形态、肌理的美感。即黑格尔所说:“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是外在美”,构成产品设计的自然物质材料的美。生产任何产品首先需要一定的材料,材料是构成产品设计形式美的首要元素,产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质感与肌理美感,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与风格,也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取向。人类对色彩的感受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色彩的美感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的生理反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心理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潜意识心理反映。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构成形态的基本元素,即点、线、面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以及对点、线、面形式意蕴的抽象概念理解。在点、线、面的形态元素中,线是最活跃、最富有感情的元素。平面设计中的形与空间中的形态,其跳跃与安静、繁杂与单纯、稳定与轻巧、严肃与活泼等等情感性的设计意向无不与线密切关联。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促使人类对模仿自然形态、概括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等产品的造型产生不同的审美联想和想象的差异较大,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材质感和肌理美作为产品设计的视觉和触觉元素,对人的感觉都会产生感应和刺激。这些不同程度的感应和刺激,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美与不美的感受趋向。

4、泛审美时代与审美:“泛审美”指的是审美不再局限于少数知识精英们的活动范围。生活在一个“泛审美时代”,审美已经进入了广泛的社会领域中,包括商品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等等。这是一个审美活动的泛化的时期。只是缺乏现代性审美意识熏陶的受众不可能具有杰姆逊所说的 “独特的自我和私人身份、独特的人格和个性”,受众的审美情趣更多的是由文化产业的运作形式——媒体文化塑造起来的,人们自身所标榜的个人情调也只不过是一种错觉。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当消费者审视一个设计的时候,首先吸引他的是某一个新颖独特的设计点,但是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要给某个设计评价的时候,就要看它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即审美需求,功能需求,更高层面的就是时代的需求等。这些需求恰恰是时代的要求。如果在时代要求之外,就失去了其设计的意义。时代审美的理念是否符合时代精神,是否满足时代诉求,是否具有时代特色,关键是时代审美对设计的审视,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审视。通过不断地选择定位,形成更鲜明的时代特色,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会重新指导时代审美实践活动。因此时代诉求和时代精神对于时代审美趋向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三、设计与实践的审美过程

1、理念的融入:设计的理念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要达到或者想通过设计达到的一种设计理念。理念的融入方式要通过技术、形式、功能、材料等分别入手。这其中的重心,功能是第一位,其次从实际和心理层面提出诉求理念,才能真正建立起理念的诉求。理念的融入有时也会被技术因素所限制,要么由于技术问题妥协理念,要么为了理念问题突破技术问题,在不断矛盾中探索前行。在人类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后者才能让社会不断地进步。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有什么样的理念,这是一对在说明解释层面的可逆概念。有了这些理念做实践指导,设计师就要从形式、技术等方面做出最佳的设计创意方案,满足社会的各种诉求。

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和水上项目场馆,在全世界征集设计方案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场馆的功能要求和审美层面的因素。这就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设计理念。在所有入围的设计作品中,每一件设计方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而且都能与奥组委的理念要求完美的融合,但是在设计到实践的这一个过程中,技术又回到了主角的地位,设计与实践的审美过程就是理念融合和技术审美的综合整体的完善过程。

2、实践的审美:实践是设计的表达方式,没有实践的认识过程设计无从谈起。对于实践的审美主要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转换过程。审美是设计中具有指导性和重要性的一个理念的融入环节。对于实践的审美不但具有指导性,更具有对实践理论的升华提高作用。实践的审美是人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能动的人的知觉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且可能进一步探索出审美意念的个性表象;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主观审美意识也必须潜藏在实践观之中,人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本性最终在审美领域中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实践的审美性和审美的现实性中,双向维度内构建美学的发展体系,既是实践哲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与审美是人的内在品质的双重表象再现,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维度的辩证统一整体展示。人的实践性及人的文化性特质的存在,如果离开实践性是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实践性是人对本质的确认。人正是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展现自己的本性力量。实践不仅使人具有“自然人”的属性,更使人具有社会、文化和审美的核心属性。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生存和发展的视域空间,才可以进一步探索审美理念的自觉性;而人的自觉性、对象性的审美理念也必须延续在实践活动中和审美领域中,诸如生命生存方式诉求等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

审美领域是一个内在自由的精神领域,设计审美问题归根到底也是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实践与审美都是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连的问题,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是通过审美活动实现自己生命特征的,它使人自身意义无遮蔽地展示并得到发展。审美作为人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意识表达方式,既是人类生命生存活动的本质诉求,也是生存本性展现的基本前提。

四、纯艺术与设计审美

纯艺术服务于人类的心灵,设计服务于人的生活方式,心灵的愉悦才能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设计需要借助纯艺术来完善其整体性和表象性的视觉传达语言。

1、纯艺术:纯艺术是人为了更大地满足自己对精神层面的缺憾而慰藉视觉需求和情感需求创造出的一种文化表象。纯艺术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精神活动的一种特殊传播方式,也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精神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用视觉语言、听觉语言、体态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精神生活的追求。艺术的产生基础是人类的丰富语言,有艺术震撼力的作品创造必须借助特殊的语言完成。人类有多少种语言形式,就会有多少种艺术形式。如果不借助各种语言的艺术形式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活动而已。在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文化形态毕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和不同无论从理论审视还是在实践中探索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重要性。

2、纯艺术与设计:纯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大地满足自己对精神层面缺憾慰藉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表象。最概括的设计定义就是有目地的创作行为,然而设计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业。如在电影行业中就有场景设计一职,在印刷行业中有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职位。Designer一词,设计与设计师两个词都能共同称呼。而由设计一词沿伸出来的有相当多的理论和议题,可以统为设计行业的社会环境也称为设计界。设计界因欧美国家发展的理论和历史较悠久,故设计史和相关的理论体系也相当完善,常常以欧美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为两大主流。

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需要更加完善的时期。在解决服务与生活问题的同时,开始解决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人在解决了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必然有更多的精神追求,这就为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说设计在之前就与艺术形式结合相伴,只是在当今的商品经济时代,设计中的大量元素都需要用艺术形式结合来激活高追求消费群体的潜意识。现在,同样能解决喝水问题的杯子,人们不再停留在毫无生气和没有新意的搪瓷缸子面前,而是会选择造型优美流畅,更符合人机功能的视觉触觉舒适的杯子。如果再拥有美丽彩绘图像的杯子就更加受到精神消费者的青睐,艺术中的抽象造型对设计活动起到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在平面设计艺术中或在工业造型设计中诸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也拥有着特殊的领导和引导地位。产品形态作为传递商品信息的第一元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品质、结构、内涵等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元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过程。与感觉、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形态”是产品的物质形状,对于产品造型是指商品的外在形状,“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产品外观的表情符号。产品形态是商业信息传递的载体,设计师通常借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巧用产品的特有形态向外界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和理念,甚至情感延续的趋向。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也是通过商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内容来判断和衡量与自己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且最终做出购买的决定,在消费者背后潜藏着艺术的抽象审美过程。

当一幅完全抽象的设计展现在你眼前时,你可能被某些视觉色彩所吸引,也可能是被某些抽象的形态引发联想,或许你从没见过的材料的运用等等。在第一次看见设计的时候,你的本能反应也许是惊讶,也许是茫然。但是,从立体的角度来理解抽象艺术,如果受众能够完全理解抽象艺术并接受抽象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欣赏抽象艺术的同时,设计师也努力尝试探寻艺术作品中能给设计师带来的灵感或启示,以及艺术作品所要展现给受众的意图。设计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正向着给人带来引导和启示的方向发展。但设计一定是以大众为服务目标的,目的是使更多的受众群体得到传递引导,最终改变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人类的生存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才能有质的更新和飞跃。遵循这种设计发展的路线,社会物质产品的设计水平的日益提高,就更加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改善。

五、总结

设计与审美是一对相互依存的互为作用的理念。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整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设计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审美意识也要与设计活动中的各种元素共同协调融合。审美意识和审美视觉形态存在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次的进步又再一次提升了人对设计的整体审美要求及对审美潜意识的诉求。因此,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引领消费形成一个良性的速递关系。

猜你喜欢
时代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BUBA台灯设计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