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中的批判——杜甫与盛唐书风

2010-08-15 00:42杨经华贵州财经学院贵阳510004
名作欣赏 2010年14期
关键词:书风杜甫书法

□杨经华(贵州财经学院,贵阳 510004)

在唐代,书法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当时文人大夫无不兼善翰墨。按《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又张怀《书议》“:论人才能,先文后墨,羲、献等十九人,皆兼文墨。”①唐代诗人,如王维、贺知章、李白、李邕、白居易、李商隐等无不擅长书法。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勤奋苦练的书家。他曾做诗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可见,他从小就做诗练字。杜甫的墨迹,昔人曾云在内府中见过“,字甚怪伟”②。今人金启华先生亦言在四川、山东见过杜甫的摩崖,字迹刚劲挺拔③。当然杜甫书法的意义远不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书法审美主张在整个盛唐书坛上异军突起,灵光闪现,激烈尖锐地策反着整个盛唐书风。

杜甫的书法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论书诗中。据其诗歌统计,他接触到当时的著名书家有李潮、顾戒奢、张旭、薛稷、李邕、郑虔等人。其中薛稷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号初唐四大书家,张旭亦有草圣之誉。杜甫与当时的书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杜甫的诗歌涉及或专论书艺的共有十一首,其中《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李潮八分小篆歌》《饮中八仙歌》《送顾八文学适洪吉州》最为有名。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他提出了“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硬方通神”的著名书法理论。他以“骨立”与“瘦硬”对举,先颂古人书法骨格峭利,从而提出自己“书贵瘦硬”,崇尚骨感的书法审美观点,与当时的主流书风产生了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

盛唐时代,字体肥硕成为当时书法审美的主流。米芾《海岳名言》“: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俗。开元以前,古气无复有矣。”按《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徐浩,字季海,越州人。擢明经,有文辞,张说称其才。……授中书人,四方诏令,多出浩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又参太上皇诰册,宠绝一时。”徐浩字以肥硕著称。他说“: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④强调树筋骨以附其肉。徐浩迎合了明皇的审美趣味,实质上也反映了当时书家的普遍追求。今人叶秀山亦说“:崇尚丰腴,是开元天宝的一般风气,唐明皇不过是这种风气的一个代表。”⑤开创一代书体的颜真卿其实就是这种书风浸蕴的书坛巨擘。按苏东坡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东坡集》卷二三《书吴道子画后》)颜书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结构茂密,笔势圆厚,素有“颜筋柳骨”之誉,代表着整个盛唐书风。颜体亦成为盛唐人乃至后人师法的典范。然而在这样举世尚肥的书风中,杜甫却一再高举“俊拔”“、瘦硬”,欣赏“蛟龙岌相缠”(《观薛稷少保书画壁》)、“蛟龙盘肉屈强”“、快剑长戟森相向”(《李潮八分小篆歌》),这无异于向盛唐书风发动了一场彻底的颠覆与消解运动。而当时书坛巨子颜真卿(709-785年)与杜甫(712-770年)本为同时代人,可是杜甫在论书诗中却无一语及之。其中可见杜甫对当时以颜体为代表的主流书风的态度。这绝不是简单的审美趣味的分歧。杜甫主张“瘦硬”,实质上是对盛唐崇尚“丰腴”审美思潮的颠覆的消解。他不唯不满当时“肥腴”的书风,而且对盛唐以“丰硕”为美的画风亦提出严厉的批评。他在《丹青引》中批评当时画马名家韩“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调丧”。在杜甫的审美理想中所有肥硕、丰满的意象皆成为批判的对象。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绮罗画派的杰出名作。描画了杨氏姐妹踏春赏光的情景。画中人脸型圆润、体态肥硕,肌理细腻。透过披纱,显露出贵妇人们风丰满的肌肤和温润香软的体姿,堪称盛唐画家的匠心之作。可是杜甫的《丽人行》却对“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杨氏姐妹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批判。

盛唐人以丰腴为美,实质上是上层社会在长期承平、富裕丰厚的生活刺激下追求感观刺激,寻求物欲享受的特定心理追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唐开元天宝之间,承平日久,世尚轻肥。”又《宣和画谱》卷六:“周,字景元,长安人也。传家阀阅,以世胄出处贵游间,寓意丹青,颇驰誉当代。……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一蔽。此无他,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至其意态远,宜览者得之也。此与韩干不画马同意。”⑥此中透露的消息有:当时宫廷画师,出入宫廷“,以世胄出处贵游间”。其所见都是“贵而美者”。说明当时画风反映的是当时社会高层贵族的审美风尚。他们极力表现贵族奢侈浪漫的生活,将贵族妇女描绘得庄荣华贵,表现那种骄、奢、雅逸的气息和温暖柔腻的姿态,甚至丰腴的肌肉都赤裸裸展现出来,纸间浸透着物欲与充满诱惑的肉感。展现的是整个上层社会的审美风尚。

在盛唐上层社会这样一种举世尚肥审美大潮的熏陶之下,当时书家对于审美的趋向亦不能脱此窠臼。康有为说:“明皇极丰肥,故李北海、颜平原、苏灵芝辈,并趋时主之好,皆宗丰肥。”⑦王世贞:“明皇酷嬖太真,无所不至,隶分体不免作丰容艳肌时状。”⑧这些高居社会上层的书法家,围绕在帝王的周围,享誉一时。他们为社会暂时的富裕与繁华所陶醉。外夷的来朝、国家的强盛、民族的自信使他们创造出一种丰满肥硕的书体,既迎合了上层贵族的喜好,又展示着一代盛唐人的阔大胸怀。然而,在“朱门酒肉臭”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下层社会却是“路有冻死骨”的另一幅社会悲剧场景。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奔走于社会的底层之间,目睹了贫富的巨大差异。他面对的是消瘦憔悴的村夫野老,是面如菜色的“瘦妻”、“娇女”,而不是“丰厚为体”的宫中妇人。即使是他十年旅居长安时,也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遣悲辛”,尝透了世态的人情冷暖。因此,他处处目睹的下层瘦弱形象无疑构成了他审美判断的基础。故其诗云:“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在杜甫的审美理想中,“肥”与“瘦”是一对尖锐对立的审美概念。杜甫始终没有堕入当时“世尚轻肥”的社会大潮中,相反,他在诗中云“试问甘藜藿,未肯羡轻肥”(《甘林》),表达了内心对上层社会生活的蔑视。“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深刻地表达了士大夫丰肥的背后却是百姓羸瘦,国家千疮百孔的沉重后果。杜甫不相信那些满脑肥肠的腐朽仕人能够拯救国家的命运,相反,正是这些丰肥的高层官僚如安禄山杨国忠等人把国家推向毁灭的深渊。

盛唐人以肥为美,而杜甫却以瘦为美。他在批评韩干肥马的同时,创造一些铁骨铮铮的瘦马形象。《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描绘了一匹风驰电掣、瘦骨峥嵘的胡马形象。这匹充满着骨感的骏马,承载着杜甫的最高理想,寄托着少年杜甫的豪情、节概与希望,它是生命的张扬,是个性的呈现。他的《瘦马行》描写一匹瘦马形象。“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兀如堵墙。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杜甫就像一匹疲惫瘦削的老马,辗转在蜀山湘水之间,然而,却最终唤不回昔日逝去的辉煌。在杜甫的诗歌中,“瘦”意象无不与“硬”与“骨”联系在一起。如《沙苑行》“:一骨独当御,春秋二时归至尊。”《西山三首》“:蚕崖铁马,灌口米船稀。”杜甫在这些铮铮骨感的瘦马形象中,看到了其桀骜不驯的龙性所在,在乱世中看到了另一种力量的寄托。而这些都是那些丰腴、肉感的形象所不能梦见的。杜甫提倡“瘦硬”的书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审美的思想内涵,以矫正时代对于肉感的沉溺。

盛唐人以肥为美,实质上反映的是整个上层贵族的审美观念。绮罗画派的开创者张萱、周皆是贵族公子,出入宫廷,侍奉帝妃。所历所见,都是丰满肥硕的人物形象。这决定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与下层社会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而开创一代肥硕书风的徐浩、颜真卿,亦无不身居高层,加之唐玄宗对肥硕的书风的偏好,从而在上层社会形成一种以肥为美的审美思想。在这样的一种审美环境中,杜甫贵“瘦硬”恶“丰肥”的书法审美思想,绝不是对当时书风的刻意逆反,而是体现着他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杜甫由于长期奔波流离于社会下层,见到的无不是面如菜色的、被权门贵族百般盘削的瘦弱的形象。他对“丰肥”的批判,实质上是来自于生活在饥寒交迫的下层社会的审美呐喊。当上层贵族在糜烂的生活中,沉溺于肥腻腻的肉感享受时,杜甫以“瘦硬”为美,不惟惊破了盛唐人的审美迷梦,而且让人重新审视隐藏在艺术审美之后的社会内涵。

杜甫扬瘦抑肥,并不是缘于个人的艺术偏好,而是有激于时世的堕落,对盛唐崇尚轻肥的社会风气的颠覆与消解,是他作为一代诗圣的全部理想与当时社会思潮产生的激烈碰撞。杜甫在唐代美学上的贡献在于“,他以深挚的情感,将审美主体融入更为浩大的客体之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⑨。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五:“唐初,字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至褚薛则尤极硬矣。开元天宝以后,变为肥厚,至苏灵芝辈,几于重浊。故老杜云‘书贵硬方有神’,虽其言为篆字而发,亦似有激于当时也。”魏泰将杜甫与当时审美观念的分歧上升到社会现实与社会思潮的思想的高度,认为他提倡“瘦硬”书风,其根本在于针砭时弊。这无疑是颇有见地的。

②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八),引胡俨语“:常于内阁见子美亲书赠卫八处士书,字甚怪伟。”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③金启华:《杜甫论书法诗笺释》,《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2期,第11页。

④张彦远:《书法要录》(卷三),《唐徐浩〈论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⑤叶秀山:《书法审美引论》,宝文堂书店,1987年版,第196页,。

⑦《广艺舟双楫》(卷二),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⑧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八,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⑨霍然:《唐代美学思潮》,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本,224页。

猜你喜欢
书风杜甫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纵横有象
——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
登高
书法欣赏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绝句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