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文学性

2010-08-15 00:42黄洪焱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名作欣赏 2010年24期
关键词:套曲舒曼文学性

□黄洪焱 庞 荣(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一、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在其创作生涯中的地位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音乐家,浪漫主义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舒曼非凡的才华突出表现在钢琴创作领域上,而在钢琴音乐领域的成就,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标题钢琴套曲,他第一个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以一定的构思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而这些套曲往往都有一个诗意浪漫、引人入胜的标题,使小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得到高度统一和完善。标题性套曲的出现,不仅是舒曼有别于其他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标志,同时,这种形式使19世纪钢琴小品音乐的发展被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奠定了舒曼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特偶记》《童年情景》等作品,都是舒曼的著名钢琴套曲作品。而在舒曼众多的标题钢琴套曲作品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就是由十三首小曲组成的《童年情景》。

舒曼的钢琴套曲都是将多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变换的独立小曲编制在一起,类似于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但又不同于舒伯特的音乐瞬间,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一类的钢琴独奏小品集,这些独奏小品集是由可以单独演奏的一首首独立乐曲组成的。而舒曼的这些小品是在一个大的标题下,由统一的主题思想而贯穿结合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又叫钢琴组曲,是大型钢琴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钢琴曲来表达同一主题或多个主题。套曲中的各首钢琴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童年情景》的文学性

《童年情景》创作于1838年,是作者在法国谱写的。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幼时的事件,以少年时代的心情进行创作。并且此套曲还是写给妻子克拉拉的一封“情书”。原作有三十首小曲,他从中选取十三首,每首均有曲名,之后以《童年情景》为总标题,这在钢琴艺术史上是一部独特的作品。整个作品的创作手法精炼,形象刻画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曲曲动人,非常有情调。作品十三首都加了标题,因为标题与内容很相符,所以只看标题就可以大致了解乐曲的全部内容。十三首标题小曲为:《陌生的国家和人民》《奇异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请求》《心满意足》《重大事件》《梦幻曲》《在火炉旁》《木马游戏》《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话》。

(一)体裁的文学性

舒曼是第一个将多个独立的标题性小曲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套大型的具有主题意义的钢琴套曲。与其他作曲家的钢琴套曲不同的是,他的作品结构短小,通过一些细节的场景为大家诉说一个故事。而不像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那样复杂。标题性既是一种进步艺术的一般特征,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现实主义倾向的表现。舒曼的标题音乐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而是通过鲜活而富于诗意和文学性的提示将人们带入特定的意境中自由幻想,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多样的情感和细致的心理体验。

他常常是先写音乐,后定标题,而且标题的类型也非常多样。有的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命名,如《蝴蝶》;有的为隐喻性的字谜,如《狂欢节》;还有的表明了作品体裁,如《交响练习曲》,而《童年情景》的标题更具诗意和幻想气质,一个个标题不仅生动贴切,更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舒曼只是用这些标题来提示每首小品所表达的大致情感,而不是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标题性故事。有的标题好像是孩子们讲的故事——《陌生的国家和人民》、《奇异的故事》;有的标题指的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捉迷藏》《孩子的请求》《重大事件》《在火炉旁》《木马游戏》《孩子入睡》;另外一些标题表达心情——《心满意足》《梦幻曲》《过分认真》;最后一首《诗人的话》,则是以成年人的身份对纯真童年的回顾及渴望。《童年情景》描绘了淳朴的儿童生活,也唤起了成人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二)和声织体的文学性

舒曼的和声理念主要承袭于贝多芬和舒伯特,但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及舒曼诗人般的个性,驱使他极力寻求多样而具有特性的和声效果。舒曼钢琴作品中的和声应用手法,表达出他的特殊风格。

《童年情景》的和声运用对传统语汇的大胆突破,极富创造性。(1)经常使用副属和弦,特别是重属和弦的运用,由此造成调性的扩展。如第7首《梦幻》:整首曲子的调性变换F—g—ЬB—d,表现了童年时期的梦幻是五彩斑斓的。(2)运用“持续低音”,借此造成和声的混淆,使音乐产生丰富的色彩。如《木马游戏》的低音声部。(3)避免使用原位主和弦。舒曼对调性有另类的追求,常常使主和弦以隐伏的姿态出现,达到调性感的消失。(4)频繁使用和弦外音。

(三)曲式的文学性

舒曼的钢琴创作,并没有完全摆脱古典的结构形式。由于受民间舞曲音乐的影响,他经常运用圆舞曲的形式。他很喜爱变奏写作手法,主题动机经常会通过变奏的方式展开。

《童年情景》的结构和设计没有《狂欢节》那么复杂,音乐也没那么激动人心,但其感人程度却不亚于《狂欢节》。各曲分别采用了简洁的“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每首曲子结构短小,多重复乐段。

(四)节奏的文学性

舒曼身上的特质大部分是受文学熏陶和培育出来的。《童年情景》具有文学式的气氛是通过素雅的和声织体和复杂的节奏来描写。而节奏是舒曼音乐中重要而有力的表现手法,他喜爱使用复杂的节奏,并通过改变节奏和拍子之间的重音位置,形成特殊的节奏型,显示出舒曼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中。

《陌生的国家和人民》中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右手的旋律由左手温柔的华尔兹的分解和弦琶音衬托着,代表作者无法融入这充满浪漫氛围的国度。《奇异的故事》中近似附点音符的节奏,表现出孩子们在听故事时的好奇和天真的神态;《捉迷藏》中由顿音奏出的每分钟120拍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像旋风一样上下翻飞,立刻将人们带入紧张又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的请求》旋律与《陌生的国家和人民》相同,但节奏完全相反,带有祈求和幻想的特点,特别像孩子们摇晃着身体在大人面前撒娇,请求满足他们的小小要求。《过分认真》中跨小节的切分音组成的主题,形成了严肃单调的特点,仿佛天真的孩子在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处理着大事。而《惊吓》,通过左右手交错的节奏,制造了一种紧张、恐惧的气氛,表现出孩子们听到大人讲恐怖故事后的害怕情境。在《孩子入睡》中轻轻晃动的节奏型及相隔一拍的模仿,形成温和宁静的感觉,使人联想到在摇篮中入睡的孩子。

(五)音乐情感的文学性

舒曼强调音乐是感情的表现,把情感提到音乐艺术的首位。舒曼的作品及其个性化的诗意表现,旋律则是体现情感的重要媒介。舒曼的旋律往往由方整的乐句组成,并经常出现以复调思维的织体,灵活多变的音调,显示出既热情又内敛且富于美感,这些语言化的旋律,无不受到诗学的影响。在《童年情景》中充满可怜祈求气息的《孩子的请求》、浪漫又充满想象的《梦幻曲》,交错的线条和流动的声部,使结构非常的紧凑而且层次分明。《孩子入睡》中间段落中E大调的明朗色彩,好像看见安然入睡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最后音乐平静而舒缓,伴随孩子进入了梦乡。《诗人的话》是这首套曲中唯一以成人为中心的乐曲。表现作者怀念童年时代的感慨和忧伤心情。乐曲由《陌生的国家和人民》的曲调演变而成,蕴藏着深深的迷惘和惆怅,极富灵感,内容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克拉拉的思念。

[1]顾楠.舒曼钢琴小品中的诗情画意[J].大众文艺,2009:(10).

[2]刘璇.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演奏研究[D].首都大学学报,2007.

[3]唐丽娟.不朽之诗·传世之篇(二)[J].钢琴艺术,2005:(2).

[4]许金昕.论舒曼童年情景主题贯穿性的组合原则[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4).

猜你喜欢
套曲舒曼文学性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舒曼:请求法院做主结婚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