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村支书的崇高赞歌——现代大型楚剧《呼唤》观后感

2010-08-15 00:42刘从国
戏剧之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大平村支书呼唤

□刘从国

前两天,观看了现代大型楚剧《呼唤》的首演。这部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全省“优秀基层干部”——安陆市王义贞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严大平短暂人生的光辉形象。剧中人物亲切感人、可歌可泣;情节冲突纷至沓来,震撼人心;表现的虽是平凡小事,而传递的却是高尚精神;舞台或显拘谨,而气势却很恢宏。

一、《呼唤》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呼唤》反映的是,近几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三合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于穷山恶水之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建设新农村的火热生活和斗争。剧情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一个三合村呀!山势嶙峋、土地贫瘠、人穷志短、人心如沙……而后来,却甩掉了象征贫穷的“漏斗户主帽”,果树满山,香飘稻田,道路通畅,水库一座座、新房一幢幢,人人神清气爽、个个斗志昂扬,而且前景似春光、似彩霞,无限美好。这样的天壤之别,难道真是所谓的“神话”?非也。这是人间沧桑和幸福家园的活写真!而谁有此番魔力?那无疑就是三合村党支部。你看看吧,老支书的助理,马主任、孙主任虽偶有牢骚,但始终维护大局,甚至遭到落后群众的戏耍,也能机智“救场”而不畏缩,坚决执行支部决定。由于有这样精干有力的战斗集体,才能动员教育群众,为美丽富饶的新三合而勇往直前、不懈奋斗,也才能有三合村的巨变和光明前景。而且,严大平真实而生动的壮丽人生,也带给我们一种哲理的启迪:竭诚为民办实事、谋幸福,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最高褒奖。这使我倏地想起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严大平就是“群众举得很高,很高”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景仰的人。他真实而意蕴丰赡的人生,难道不像富矿一样,给我们许多财富、惊叹和感召吗?

二、《呼唤》中的严大平形象可亲可赞

《呼唤》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十多人,但严大平形象最为感人。他生在三合,长在三合,自幼家境贫困,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有一个勤劳、纯朴、贤淑的妻子,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位村支书,人生道路短暂而崎岖,就像环抱三合村七弯八拐的山路;他虽受任于困厄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然而知难而上,穷则思变,以精卫填海的顽强意志,改变着山乡面貌;他时时刻刻心系村民,把党在农村的利民惠民强农政策,落实到群众心上;他家道拮据,然而古道热肠,把自家的钱物,毫不吝啬地用于帮助别人,用于公益事业;他心胸豁达开朗,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挚情怀,感天动地,感动“财神”;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家乡、对村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有两个细节,使人过目难忘。因为它们对塑造严大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具有画龙点睛的妙用。一个是严大平的“雪夜咏诗”,这个小小的场景,猝然使人想到曹操的“横槊赋诗”。如果说,“横槊赋诗”表现了曹操的文学天赋和诗人气派,而使这个形象获得了巨大成功的话,那么,“雪夜咏诗”就无疑深掘了严大平这个新时期农村一线干部乐观进取的人生价值和卓尔不群的现代气质。在这里,还可体味到,归隐安陆十年的诗仙李白,对其地其人的历史熏染,或者说,其地其人对于李白文化的默默传承。另一个是剧尾严大平在村民的呼唤声中,凤凰涅槃式地亮相于山巅,岿然不动,雕塑般地登高望远。这情景,不仅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宏阔气势,而且好像使人听到一种“伟大心灵的回声”。是它,严大平的崇高精神,在召唤人们,去创造璀璨的未来。看到这里,一个质朴无华而又高尚博大的严大平形象,不是巍然耸立于观众面前,而让人敬赞不已么?

三、《呼唤》的艺术创造新鲜活泼

《呼唤》不仅生活气息浓郁,而且艺术手腕新鲜活泼。这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布局上,娴熟地运用了反讽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多处使用反讽,并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同是村主任的孙海成和严大平,在贫穷落后的困境面前,前任孙海成打退堂鼓,只身到东北发财去了,而且还嘲笑严大平,不知天高地厚,是个“二百五”。而继任严大平,在老支书有心无力时,勇敢挑起村支书重担,率领干群奔小康。两人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构成反讽关系。在细节上,也有不少动人心弦的反讽。对三千元、五万元的不同态度,也是反讽。妻子孙玉娇、女儿严凤,本意是用来修缮、自建新房,然后严大平却慷慨解囊,用以帮人和公干。而且严大平对五万元的态度,前后也是反讽的。开初心疼女儿不愿要,而后却假托建房买材料,而从女儿手中拿来钱,转身就交给孙主任,催他快去支付修路民工的工资。尤感人至深的是,自知生命垂危,还放不下村民、事业和美好的憧憬,这是何等壮美的人生啊!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人物语言的“动感”,把严大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衬托得更加光彩照人。

在情节结构上,前后相互对照,构成反讽关系。开幕突出三合村的窘状,而经过严大平的几次“闯关”,村容村貌发生巨变。特别是村民昂扬向上的风貌,与开场的沉闷无望,形成强烈反讽。在“穷村上任”这场戏中,村民面对振兴规划,怃然相立,说风凉话,扬长而去。而到第五场“山洪抢险”时,却能干群一心,意气风发,战胜洪灾,以保水库建设。还有土三、龚小刚,前后判若两人的神奇变化,也形成有趣的反讽。这多层次、多侧面的反讽腕力,交融着其他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配乐诗朗诵、诙谐幽默的细节描写、“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反复吟唱,山歌式的对唱,和形体、停顿静默、言语、音响等动作的交互使用,等等,不仅使剧情跌宕多姿,有“戏”可看,而且深化了主旨,突出了主人公的高贵品质。

由于笔者未有机会多看几遍再下笔,故而只能如此浅泛而谈。其目的是试图表明:《呼唤》生机盎然的时代气息、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通过栩栩如生、新颖别致的艺术创造,得以明快晓畅地展现,实不愧为一曲村支书的崇高赞歌。

猜你喜欢
大平村支书呼唤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爱的呼唤
关于大平井田煤层缺失带成因的探讨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三月的呼唤
浜田恵造 香川県知事 先輩・大平元首相の信念を今に生かす
推着汽车走
大平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