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简析小说与话剧《游园惊梦》的对比

2010-08-15 00:42□李
戏剧之家 2010年6期
关键词:意识流游园白先勇

□李 频

白先勇先生的经典作品《游园惊梦》,在娓娓道来的软语絮叨中,写尽了人世的无常和变换。无论是小说还是话剧,人物一生的情愁就在那些苍凉华丽的文字中渲染开来,恰如“游园”又似“惊梦”,在传统与现代的文本演绎下展现出独特魅力。

一、小说《游园惊梦》与话剧《游园惊梦》的审美体验

作为类型不同但又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两种叙述文本,小说版和话剧版《游园惊梦》在主题呈现和细节表达方面确实给了人不同的审美体验,这种差异正如作品的名字,一个谓之“游园”,一个谓之“惊梦”。

小说首先让人惊叹的就是其中琳琅满目的细节描写,从服饰到餐具,从人物到心理,所有的细节铺天盖地而来。白先勇深得古典文学真髓,运用自如地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沉的古典气息,再加上小说中主角记忆与现实的不断交织缠绵,使得整部小说就像是走入了“姹紫嫣红”的大园林,一切让人眼花缭乱。

而就话剧看来,所有的细节化成了最直观的视觉效应,这种细节的舒缓使得故事情节更为清晰地展示开来。例如在钱夫人演唱期间交织出现的幻灯片影像,或为过去的影像,或为古典诗词的意象,充分表达不同时空的交错,也映衬了主角的心理思考,把内在的心理挣扎和思索外化出来,充分体现“惊梦”的主题。

二、小说《游园惊梦》与话剧《游园惊梦》的艺术特点

白先勇先生被赞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正因为他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学的叙述方式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完美结合起来。无论小说还是话剧,他都纯熟地体现出古典意蕴与现代创作的完美结合。

1.古典意蕴的运用

白先勇先生从小接触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长久受到传统戏曲的熏陶,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蕴涵,因而作品从总体构思到具体描写,都明显受到传统文学的影响。

首先看到,小说的题目出自昆曲名剧《牡丹亭》。白先生酷爱昆曲,他让《牡丹亭》在小说中占有决定性的重要位置。“无论小说主题、情节、人物、气氛都与《牡丹亭》相辅相成。甚至小说的节奏,也试图比照《游园惊梦》昆曲的旋律。”①他成功地使昆曲成为贯穿始终的旋律,达到雅致动人的效果。

在话剧《游园惊梦》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其中不断出现的戏曲唱词和片段,就是一场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的精彩演绎,在现场的话剧演出中,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代传统戏曲,也增加了话剧的古典文化底蕴。

2.现代创作技巧

深受西方文化浸染的白先勇先生在《游园惊梦》中也创造了中西合璧的表现技巧。

首先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派作家倡导的一种无意识、非理性的写作技巧,小说通篇贯穿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也注重强调感官印象主体的感受性。他“注意外在写实与内在意识流相辅而行,使刻画的人物既有生活面的广度,又有心理的深度,并注意人物出现意识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做到水到渠成、自然流畅”②。

同时,白先勇采用了西方戏剧板块接近式结构,“为了制造‘旧事重提’或‘过去再现’的印象效果,作者大量把‘平行’技巧运用在《游园惊梦》的人物、布景、情节、结构和叙述观点上”③。小说呈现出的这种强烈的戏剧化特征,与作者“将传统融入现代”的艺术追求相一致。

在话剧中,也不难见到现代创作技巧的运用。从戏剧的结构来看,话剧只在一餐晚宴上,就引出钱夫人几乎一生的爱恨情思和纠结人生,将时间高度浓缩起来。而在舞台呈现上,话剧里幻灯片和灯光等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令人感受到一种时空错乱的美感。

白先勇先生的《游园惊梦》细腻叙述中裹挟了人生的黯然神伤,从小说到话剧,虽然穿上的是古典的雅致外衣,也不难看到其中洋溢出的现代创作理念。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环节和创作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恰似一曲清远悠长的绝美昆曲。

注释:

①白先勇.《蓦然回首:白先勇散文集(上)》.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②洪山.《从<游园惊梦>看白先勇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月.第23卷第1期.

③欧阳子.《<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尔雅出版社.1976.

猜你喜欢
意识流游园白先勇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游园——畅妈手作
白先勇与《红楼梦》
游园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秋游园博,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