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刚
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说:“现代百姓们一提起京剧就知道是国粹,是一个高雅艺术。这也是我们国家及社会各界大力扶植弘扬的结果,而社会对于京剧的认可和认知也是我们的幸运。京剧现在已经站在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上生存着。”然而,像老一辈人不认同周杰伦、李宇春一样,年轻一辈,也很少有人喜爱京剧。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文化消费群的问题。
京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不同,一场戏就是一段历史。内容也大都取自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其中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在如今看来也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京剧本身似乎不属于年轻人的文化,欣赏它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积淀,一个人在40岁之后,他会尝试关注真正的民族文化艺术。京剧是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他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提高自己个人的修养。
京剧就是这样,有的人爱得要死,有的人门都不碰。不过,只要碰了,只要走进去了,就可能不愿意出来。正如酷爱京剧的传统戏迷一样,而一旦给新生代观众一个接触京剧的机会,他们对京剧这一古老艺术所表现出的惊艳和浓厚兴趣是不可小觑的。
前一段时间,英俊洒脱的七尺男儿李玉刚走到了舞台上,他让每个人叹为观止。人们怎么也没料到:李玉刚这个七尺男子的女装扮相竟会如此美丽传神,唱腔竟能如此玉润珠圆。水袖飘飞,妩媚娇柔;柔情似水;眼波流转之处,似能勾魂摄魄……
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对李玉刚“男旦”的表演,没有一个不说好的,赞美的语言铺天而至。看了演出,没有一个不为之心动。也许这就是纯艺术的感染力吧!对年轻人而言,对京剧的理解仅仅是儿时昏暗灯光下爷爷嘴里哼出的“怪调”;还有一架破旧的收音机成天传出的吱吱呀呀的唱腔;梅兰芳、程砚秋的传世风采也是听过没有见过……李玉刚,唤醒了许多人尘封的记忆。
李玉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打开了年轻人看京剧的一扇门。那么,怎样才能使观众真正地走入京剧?首先,要使观众们了解京剧的历史,大量的听戏看戏,大环境的介入和影响也是必须的。“现在与以前不同,京剧气氛不算浓厚,必须进入这个环境,才能真正地去感受它的魅力。京剧与其他的艺术不一样,京剧是一种文化,它有很多的知识含在其中。京剧什么是好?好在哪里?京剧与其他的艺术区别在哪里?观众们首先就得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这就是说京剧这门艺术挑的不仅是演员,而且在观众群中也需要真正的知音。
我认为,“男旦”是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急需保护和传承的。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男旦”是个不可思议的行当。新中国成立以来,“男旦”越来越少,也说明了戏曲教育的失误。其实这是个观念问题。梅葆玖这样说道:首先“男旦”在戏曲表演上比坤旦——也就是女演员有优势,其独特的嗓音条件与身段表演可散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在戏曲舞台上,男演女之所以不同于女演女,就是因为男演女完全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更好地通过运用戏曲表演的程式来达到刻画塑造人物的目的,所以往往在表演上更加入木三分。
梅葆玖是梅兰芳大师的幼子,梅派艺术代表;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学生;李玉刚又是胡文阁的学生。除此之外,他还跟随毛戈平学过化妆,跟沈培艺学过舞蹈。他在京剧的传承与发展上就做得很好。借鉴和吸取中国古老艺术的同时,融合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独特看法。
在日本,歌舞伎演员全是男的,日本人就认为那是一种不可取代的艺术。上世纪中国京剧的两次高峰期也都是由男旦创造的。相信中国的“男旦”京剧艺术在李玉刚等人的带动下,将会走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如何解决京剧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京剧改革中呼声最高的。前段时间,保利剧院上演中国版《图兰朵》,身段有芭蕾、现代舞的影子,唱腔有歌剧的音乐元素,连服装都带着西方色彩的高立领。有人在问:这还是京剧吗?京剧要不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去改变?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的局限性,京剧创造出的艺术表演手段只适合去表演历史人物,比如说水袖、厚底、胡子等,都是京剧舞台上特定的表演手段。越是大家都在张扬自已的个性时,京剧越要守住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是多年的积累,这是一个深厚而不可轻言放弃的基础。的确,不改革还有老观众,一旦改革,可能不仅没有新观众,甚至可能连老观众都没有了。
用违背京剧艺术规律的所谓“改革”,来解决当前京剧存在的问题是不恰当的。比如说“三国”与“红楼”戏,有自己的时代背景,如何让表演与时俱进?京剧追求的是原汁原味,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是历经了二百多年的舞台实践并逐渐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当然,京剧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京剧艺术的传承中,变化是自然存在的。马连良先生有革新,梅兰芳先生也有改革,但前提是“移步不换形”,当然也有演义的东西,但绝对与现在的路数不一样。京剧是一门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如何将其传承下去,是京剧艺术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