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瑜
基督教与钢琴艺术,表面上看来似乎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是两股道上的火车——跑不到一块儿。可是仔细认真地研究起来,都会有惊人的发现。对于此,我们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层层深入的解读——
为了解读基督教与钢琴艺术的关系,我们首先要解读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美学家、艺术家,都认识到宗教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他指出:人类认识绝对真理有三种方式:最初级的方式是艺术,它以感情形象认识真理;较高级的方式是宗教,它强调主体的情感和观念;最高级的方式是哲学,它以自由思考把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统一在一起。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也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他说:“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艺术与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艺术》)
仅以音乐艺术与宗教密切关系为例,就可见一斑。在西方,作为对神的情感宣泄,基督教音乐,一直受到教会的高度重视,不仅有唱诗班,而且有多声部的宗教歌曲,并有专门的弥撒曲、安魂曲等,用于宗教仪式与宗教活动中。公元前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用10 余年实践亲自竞选许多典型的歌调,并制定许多演唱规则,形成无伴奏齐唱“格里高利圣咏”,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早的有记录的音乐作品。我国的道教科仪音乐,也用于道教的仪式与法事活动中。我国著名二合演奏家兼作曲家阿炳(华彦钧),其父华清和即为无锡市道观雷尊殿主持,精通音乐,能演奏多种中国民族乐器。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道教音乐,吹、拉、弹、打,无所不能,经常参加道场法事的音乐演奏活动,奠定了他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因此才创作出惊世名曲《二泉映月》等。感动得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痛哭流涕,说“:这部乐曲应当跪着听!”其虔诚的程度,同样带有鲜明的宗教气息。
由此可见,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基督教(Christianity),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等。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传说为耶稣所创立。信仰上帝(天主),认为上帝(天主)创造世界,主宰世界,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原罪),并将永世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独子耶稣基督,方能获救。基督教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为圣经。基督教早期的教徒,多为贫民与奴隶,具有较强烈的反民族压迫和反社会压迫的倾向。盼望弥赛亚降临、复国,消灭邪灵,伸张正义。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由迫害逐步转变为宽容利用,到公元4世纪,将其定位国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一度被东罗马帝国控制,后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054 年,基督教分裂,形成东派和西派两大派别,形成正教和天主教(罗马公教)。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神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教会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与世俗封建主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教权”与“主权”之争,一部分贫民、平民、市民利用被斥为“异端”派别的形式发动反封建斗争。16 世纪,天主教内部又发动反对教皇制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一些脱离天主教的新宗派,统称“新教”,其中主要有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三大派别。以后新教又不断分化,派别更多。15-16 世纪新大陆发现后,随着之门运动的发展,基督教逐渐传入各国,对各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均产生深远影响。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最早在唐初传入中国,当时称作“景教”。至元代,天主教再度传入。后又于明代第三次传入。清代康熙年间,沙皇正是派遣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传教,从此,新教各宗派陆续传入中国。
基督教与钢琴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是钢琴曲直接宣传基督教或以基督教为题材。例如德国作曲家巴赫,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曾在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乐长和教师,并任管风琴师。他创作的钢琴曲《b小调弥散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均取材于《圣经》故事。匈牙利作曲家兼钢琴家李斯特也笃信基督教,54 岁时在梵蒂冈受剪发礼,成为修士,他创作的钢琴曲系列作品3集《旅游岁月》的第一集《瑞士游记》中的第一首《威廉·退尔教堂》,描写的就是教堂建筑的雄伟、庄严、神圣。我国赵晓生创作的钢琴曲《太极》,取材于道教故事;蒋祖馨创作的钢琴曲《庙会》,则与佛教传播形成的民俗密切相关。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其二是钢琴为教会的唱诗班声乐演唱伴奏,这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一直沿用至今。
其三是钢琴为《弥散曲》、《安魂曲》等宗教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这也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同样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基督教与钢琴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早已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