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燕
在研究舞台技师的工作特点、规律及其综合素质时,观众学常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其实这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偏失与实践观上的偏颇。因为观众学对于舞台艺术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而它也是舞台技师的必修课。
观众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观众的审美需求、审美特点,审美规律、审美心理结构等的一门新科学。
观众学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接受美学乃美学理论一流派,创始人为原联邦德国的姚斯(Hans Robert Jauas)、伊瑟尔(W oolfgang laer)等人。此理论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先由联邦德国兴起,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改革开放以后传入我国。接受美学的理论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包括许多“含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期待视野”去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因此美学研究不应仅以作家的创作意识与作品的客观因素为对象,而且应该以读者的接受意识为对象。接受美学的创始者们主张:应当重写世界文学史,改过去的作家、作品的二维因素为作家、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的三维因素。
观众学则是接受学在舞台艺术中的具体应用。观众学的理论框架是:舞台艺术活动由创作者(剧作家、作曲家、导演、演员、演奏员、舞台美术人员等等)、舞台艺术作品、观众三者共同活动构成,离开了观众的参与,舞台艺术便不是真正有生命的艺术,充其量不过是一次“彩排”,因为观众同艺术创作者们一样,都是审美活动的“主体”。
显而易见,观众学涉及到了舞台艺术的真髓,它对于舞台艺术的各门类、各环节,均具有指导意义与引领作用。
而21 世纪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大主题。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内,“观众是上帝”的口号,同样适用于舞台艺术。这对于提高舞台艺术的各类人员(包括舞台技师)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工作,都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参照的作用。
对于舞台技师而言,观众学主要有以下几大内容:
其一,强化为观众的服务意识。一定要牢固树立“观众是舞台艺术的主人”的观点,自己的一切舞台技术工作,都是为了观众服务的,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艺术水平”服务的。
其二,尊重观众。要充分尊重观众的审美需求、审美习惯、审美心理结构、艺术爱好、欣赏兴趣等等,使自己的舞台技术工作紧紧“围着观众转”、“跟着观众的感觉走”。
其三,在服务态度上,要变远距离为零距离,变冷面孔为熟面孔,变置之不理为唯观众之命是从,变高高在上为登门调查、访问、征求意见。
总而言之,舞台技师涉及到观众学的内容很多很多,需要认真研究、认真把握。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观众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尤其是“舞台美术观众学”,尚未正式建立,新的课题很多,这要求作为舞台美术工作人员的舞台技师,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探索我国舞台艺术观众学的新路子、新内容、新高度。
舞台技师要对观众学学以致用,把观众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具体舞台技术工作的实践中去。因此要千方百计在落实举措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作大文章、获大效果。
一是确保观众的安全。舞台技术具体负责舞台装置工作,涉及到电、水、高空架物(吊景、吊灯等)等与观众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密切相关的大问题。因此一定要注意防火、防电、防砸、防倒、防水、防盗、防冷、防热等等影响观众身心安全的重大问题,务求万无一失。
二是与观众形成互动。舞台技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与观众形成情与情的交流、手与手的牵连、形与形的互动。例如设计某些观众的手持道具(如彩棒、萤火棒等),使观众成为舞台美术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