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平 陈建芳 岳振平 靳艳革
(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濮阳 457000)
濮椒1号是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交系047-3-3为母本,自交系黄-2-1为父本进行杂交而成的一代杂种。母本047-3-3是1998年从湖南衡阳地方品种特选伏地尖中经5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而成的自交系,植株生长势较强,株型中等而较开张,中早熟,连续坐果能力强,始花节位为第7~8节,果实绿色,长羊角形,果面光滑,果长16.0 cm,横径2.7 cm,果肉厚0.25 cm,平均单果质量40 g,抗病毒病,配合力高。父本黄-2-1是1999年从国外引进的黄金椒中经温室加代和网室种植共6代自交纯合的自交系,植株中晚熟,生长势强,始花节位为第8~9节,果实长灯笼形,果型大,黄色,果长12.6 cm,横径5.7 cm,果肉厚0.42 cm,平均单果质量78.4 g,抗病性好。
2003~2004年配制杂交组合,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5~200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表现优异,定名为濮椒1号。现已在黄淮地区及海南乐东、东方累计推广种植7 000 hm2。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5~2006年春在本所试验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月10日左右日光温室内穴盘地膜覆盖育苗,3月中旬营养钵分苗1次,4月25日定植,苗期防病治虫,定植后只治虫不治病。小区面积15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对照为洛椒7号。结果表明(表 1),濮椒 1号两年平均前期产量为 1 416.2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25.8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总产量为 3 341.8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8.8 %,差异达显著水平。
2.1.2 区域试验 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共设 5个试点,小区面积 12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照为洛椒7号。结果表明(表2),濮椒 1号始花期比对照提早 4~6 d(天),两年平均总产量为3 127.36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8.2 %。
2.1.3 生产试验 2009年参加河南省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设濮阳、郑州、驻马店、周口、平顶山5个试点,早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小区面积60 m2,2次重复。结果表明,濮椒1号平均总产量3 170.22 kg·(667 m2)-1,比对照洛椒7号增产7.3 %。
在2008~2009年河南省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濮椒1号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66、0.91、1.6,均低于对照洛椒7号(7.90、1.02、1.8)。
表1 濮椒1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表2 濮椒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该品种早熟,定植至始收45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株高64.18 cm,开展度72.17 cm,始花节位为第8~10节,果实黄绿色,长羊角形,果面光滑顺直,2~4心室,果长20 cm,横径3.3 cm,果肉厚0.28 cm,平均单果质量60 g,2009年10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濮椒1号VC含量155.0 mg·kg-1(FW),可溶性总糖2.78 %,蛋白质1.2 %,味辣,肉质脆嫩,适合鲜食,商品性好。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优于洛椒7号,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每667 m2产量3 170 kg左右,适宜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