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检测

2010-08-10 02:22赵晓军周建波
中国蔬菜 2010年22期
关键词:抗药性灰霉病保护地

赵晓军 张 鑫 周建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灰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给黄瓜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黄瓜灰霉病主要为害黄瓜的幼瓜和叶片,病菌从雌花的花瓣侵入,花瓣腐坏,瓜蒂顶端开始发病,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果实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孙茜一,2006)。目前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仍为化学防治,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是国外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对灰葡萄孢有高度活性的一类杀菌剂。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作为对灰葡萄孢的高效杀菌剂,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取代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而得到广泛应用,曾有过较好的防效,但在我国很多地区已有灰霉菌对其产生抗药性的报道(刘波和叶钟音,1992;黄金宝和李明远,1994;李林和徐作埏,1997;刘德荣和谢丙炎,2001)。

山西省保护地蔬菜种植历史长,面积广,近年来呈逐年增长趋势。黄瓜作为保护地蔬菜种植的重要品种,种植面积也快速增加,然而黄瓜灰霉病的普遍发生却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腐霉利作为当地的常用药剂,用药历史较长,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灰霉病菌对此类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早在2003年韩巨才等(2003)对山西省蔬菜类灰霉病菌进行了腐霉利的抗药性监测,本试验检测了近年来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水平,以期为黄瓜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96 %腐霉利原药,由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1.2 供试菌株的采集、分离和鉴定

从山西省保护地黄瓜主要种植区采集黄瓜灰霉病病果和病叶,以大棚或温室为单位采集病样,一个大棚或温室采集一个典型病果或病叶,菌样以“采样地点(县或村)的大写拼音(声母)+序号”命名。

将病样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纯化保存菌种,以进行病原菌抗药性室内生物测定。

参照魏景超(1979)的方法镜检灰霉病菌株。灰霉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其分生孢子梗直或屈曲,褐色,光滑,分枝,分枝末端常明显膨大,形成无色或淡色的瓶状产孢细胞。产孢细胞多芽生,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无色或灰色,大小(5.50~16.00)mm×(5.00~9.25)mm,聚集成灰色孢子堆(魏景超,1979;吕佩柯 等,1992)。

1.3 供试药剂的配制

腐霉利原药以丙酮为溶剂配成浓度为1 000 μg·mL-1的母液,后用无菌水分别稀释为500、100、10、1、0.5、0.1 μg·mL-1的系列浓度溶液。

1.4 含药PDA培养基的制作

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定量,加水煮沸30 min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取上清液定容。再加入葡萄糖,煮沸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琼脂粉,搅拌待完全融化后分装到三角瓶中。分装时,三角瓶中培养基与药液体积比为9∶1,对照以蒸馏水代替药液,封口湿热灭菌后即可使用。

1.5 抗药性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首先将冷凝的含药培养基溶化,然后冷却至 50~60 ℃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含药培养基倒入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铺平,每皿约10 ML,每处理设3次重复。

测定灰霉病菌的抗性水平采用 FAO推荐的菌落生长速率法(周明国 等,1987),用直径5 mm的打孔器沿灰霉菌菌落生长边缘切取菌块,分别放入系列浓度含药培养基平板中心。23~25 ℃条件下培养3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菌株对腐霉利的EC50值,分析其抗性水平。

1.6 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抗性类型

根据抗性水平将不同的黄瓜灰霉病菌株分为5个类型:敏感型(S),抗性水平<1倍;低抗型(LR),1倍≤抗性水平<10倍;中抗型(MR),10倍≤抗性水平<100倍;高抗型(HR),100倍≤抗性水平<1 000倍;特高抗型(SR),抗性水平≥1 000倍。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采集分离

分别于山西省8个地区的黄瓜主要种植区进行采样,并分离得到177株黄瓜灰霉病菌株。其中太原市15株,晋中市25株,长治市24株,临汾市19株,运城市34株,晋城市26株,朔州市23株,大同市11株。

2.2 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水平

根据周明国和叶钟音(1991)的研究结果,将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定为1 μg·mL-1。如表1、2所示,在检测的177株菌株中有敏感菌株34株,低抗菌株76株,中抗菌株64株,高抗菌株3株,无特高抗菌株。所测灰霉病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水平最高 256.6倍,最低0.003倍,平均抗性水平13.9倍,其中太原市20.1倍、晋中市21.1倍、长治市26.5倍、临汾市 12.3倍、运城市 13.6倍、晋城市7.0倍、朔州市3.5倍、大同市3.5倍。

表1 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水平

续表

2.3 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

本试验所检测的177株黄瓜灰霉病菌株中有34株敏感菌株,143株抗性菌株,对腐霉利的总体抗性频率为 81.36 %。各地区黄瓜灰霉病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分别为:太原市53.33 %、晋中市84.00 %、长治市100.00 %、临汾市78.95 %、运城市85.29 %、晋城市84.62 %、朔州市69.57 %、大同市81.82 %(图1)。

表2 山西省各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水平

图1 山西省各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试验结果可知:从抗性频率来看,山西省保护地黄瓜主要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普遍产生抗药性,各调查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均在50 %以上,其中长治市最高,运城市次之,之后依次为晋城市、晋中市、大同市、临汾市、朔州市、太原市;从抗性水平来看,山西省保护地黄瓜主要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总体抗性水平较低,各调查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水平有所差异,其中长治市最高、晋中市次之,之后太原市、运城市、临汾市、晋城市,大同市及朔州市抗性水平依次降低。

山西省保护地黄瓜主要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普遍产生了抗药性,但抗性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山西省保护地黄瓜种植历史较长,种植户普遍使用主要成分为乙霉威和腐霉利的药剂防治黄瓜灰霉病,且出现了用药过量和过频的现象,导致了保护地黄瓜灰霉病菌普遍对腐霉利产生抗药性;山西省北部地区相对南部地区抗性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北部地区气温偏低,往年仅在夏季大田种植蔬菜,蔬菜生长季间隔期长,灰霉病发生较少。近几年,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灰霉病菌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蔬菜灰霉病发生日趋严重,农药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经调查发现,北部地区的蔬菜种植户过频地使用腐霉利进行烟熏或喷雾,从而导致灰霉病菌对其普遍产生了抗药性,但相对南部和中部地区发病较轻,用药相对较少,用药历史较短,所以灰霉病菌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中部地区如太原市从抗性水平上看和南部地区差不多,因为有一个样本抗性水平极高,造成平均数上扬,但抗性频率较南部地区低,总体上相对于南部地区较低。所以山西省保护地黄瓜主要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药性呈由南到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尽管山西省保护地黄瓜主要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总体抗性水平较低,但已普遍产生了抗药性,因此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已成为山西省保护地黄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展保护地黄瓜灰霉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治理势在必行。病原菌抗药性治理一般采用的治理策略有:① 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② 科学使用农药,减少甚至停用已产生抗药性的同类型药剂,寻求新的替代类型,以及合理进行杀菌剂的轮换和混配;③ 开展综合防治。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周期长、见效慢、需地区间统筹规划,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韩巨才,闫秀琴,阎秀琴,张永杰.2003.灰霉病原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监测.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4):299-303.

黄金宝,李明远.1994.不同地区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及对策.中国植病学会华北分会论文集:54.

李林,徐作埏.1997.山东省灰霉菌对速克灵、多菌灵田间抗性检测研究初报.山东农业科学,(3):32-35.

刘波,叶钟音.1992.速克灵抗性灰霉病菌菌株性质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4):29-30.

刘德荣,谢丙炎.2001.应用特异等位PCR快速鉴定灰霉病菌抗苯来特与乙霉威菌株.菌物系统,20(2):238-243.

吕佩柯,李明远,吴锯文,易齐,张宝棣,姜克英,文奇,李明周,王润初.1992.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13.

孙茜一.2006.黄瓜疑难杂症图片对照诊断与处方.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4-15.

魏景超.1979.真菌鉴定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59-516.

周明国,叶钟音,刘经芬.1987.南京市郊灰霉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田间抗性的检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53-57.

周明国,叶钟音.1991.交链孢霉对速克灵的抗药性研究.植物保护,17(2):6-7.

猜你喜欢
抗药性灰霉病保护地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