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华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临床危害极大。目前该病的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如何防治高血压病,减少并发症,降低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要课题。卡托普利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于其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均有降压效果,且廉价,至今在临床广泛使用。硝苯地平是钙拮抗剂中的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笔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78例,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12月来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88例,诊断标准按照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大会确定的WHO/ISH高血压指南(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的诊断标准[1],收缩压(SBP)≥140mmHg(1 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3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7.22±5.81)岁,病程0.4~39a,平均(15.03±9.44)a。收缩压187~150mmHg,平均收缩压(167.57±7.54)mmHg,舒张压112~82mmHg,平均舒张压(94.14±4.51)mmHg。高血压分级:1级24例,2级121例,3级43例。1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78例、卡托普利组59例和硝苯地平组51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水平及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不被纳入研究对象: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对本药过敏者;④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⑥精神病患者。
1.3 用药方法 卡托普利组单用卡托普利,初始剂量12.5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3日增加1次剂量,最大至50mg,每日2次。硝苯地平组单用硝苯地平,初始剂量10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3日增加1次剂量,最大至20mg,每日2次。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组用卡托普利12.5mg,每日2次,加硝苯地平10mg,每日2次,治疗期间根据血压把卡托普利最大剂量调整为25mg,每日3次。3组均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血压:SBP和DBP;②内皮功能:内皮素(ET)、NO、血栓素A2(TX A2)、前列环素(PGI2),均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试剂盒购于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5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判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则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2.1 临床疗效 3组均用药4周后,卡托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和7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6%,与单纯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3组血压比较(x±s)
表3 治疗前后3组内皮功能比较(x±s)
2.2 血压比较 治疗4周后,3组的SBP和DB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比较,其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其下降程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内皮功能检查 治疗4周后,除卡托普利组NO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卡托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除NO具有显著性差异之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单纯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除了硝苯地平组NO水平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原发性高血压病常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减退,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和中心环节[1]。正常血管内皮在生理情况下和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可分泌一系列活性物质,可分为血管舒张因子如NO和PGI2,以及血管收缩因子如ET和TXA2等。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它们的作用达到相对平衡,以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而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由于缺氧及血流切应力改变等因素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使维持血管张力的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失衡,合成NO和PGI2等血管舒张因子减少,产生ET和TXA2等收缩因子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管腔变窄、外周阻力增大,加重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同时高血压也可以促进动脉硬化,加重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加剧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失衡状态。两者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的不断恶化[2]。因此,通过测定NO、PGl2、ET和TXA2等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血管内皮功能。
改善内皮功能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这是因为降压本身即可明显改善内皮功能,但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管病变问题。因此,在追求降压达标的同时,也应重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常用降压药有:①钙拮抗剂:钙拮抗剂能提高NO对血管平滑肌的舒血管作用,抑制ET的缩血管作用,改善内皮依赖性的舒血管效应,拮抗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②AngⅡ受体拮抗剂:AngⅡ通过其受体介导可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促使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损伤血管内皮功能。Deng等[4]研究证实,AngⅡ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及相关的死亡[5]。硝苯地平为Ca2+拮抗剂,降压效果显著。据文献报道,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具有相加的降压效应[6]。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从临床疗效还是降压程度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相加效应,与前面提到的文献相符。
总之,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作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其降压效果明显,临床疗效好,并且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但其作用不如联合用药好。临床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采用联合用药较为适宜。
[1]Park JB,Charbonnean F,Schiffrin EL.Correl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large and small arteries in huma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1,19(3):415-420.
[2]Cuzzocrea S,Mazzon E,Dllgo L,et a1.Superoxide:a key player in hypertension[J].FASEB J,2004,18(1):94-101.
[3]Davignon J,Ganz P.Role of endothehal dysfunctionin athereselerasis[J].Circulation,2004,109(23):Ⅲ27-32.
[4]Deng YB,Wang DW,Li CL,et al.Effects of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losartan on the response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to cold pressor test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s assessed by echocardiography[J].Can J Cardiol,2002,18(4):389-396.
[5]陈翠玲.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4):78.
[6]林彩美.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