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伟,王新凯
(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2.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又是国内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重要经济林资源之一,在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综合分析油茶产业发展整体态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发掘其潜力,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先后3次对山区综合开发和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同时,国务院于2007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2008年元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请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制定规划提出促进发展的举措”;回良玉副总理也批示:“请按照家宝总理批示要求,科学制定规划,提出促进发展的举措”,并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对油茶产业进行了专门论述,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的战略意义,并明确要求,发展油茶产业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科技支撑,提升层次;农民主体,龙头带动;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密切协作,合力推进。这五点要求非常具体、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成为今后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促进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的重大部署,积极推进木本粮油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始终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多次专门召开有关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局长办公会议,并成立了以贾治邦局长为组长的木本食用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促进全国木本油料生产的重大部署,协调解决油茶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等。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及“全国油茶技术指导会议”等全国性旨在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大会,并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对油茶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在国家有关规划、政策性文件中纳入了油茶方面的内容,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此外,国家林业局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有关政策性文件。目前,由各司联合编制的《全国主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和《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以及起草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促进山区综合开发的意见》等已上报发改委和财政部征求意见。
据资料显示,建国初期10年,我国油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其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比1949年增加了240万亩,达到26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13万t;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前期,产量有所下降。从1976年开始至1979年,国家专项拨款用于建设以油茶等木本油料为主的基地,油茶林迅速发展起来,产量稳步上升,“六五”期间茶籽的产量比“五五”期间增长23.8%;进入80年代中期,油茶迅猛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油茶面积一度达到6000万亩,之后受经济林树种结构调整等多因素,使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到90年代后,原林业部主抓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化技术,对油茶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随着国家对木本油料的大力扶持,各油茶主产区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比如,在油茶产量第一大省的湖南,计划用8年时间,投资118亿元,建设高产油茶产业基地1000万亩,形成50万t茶油产量及其附产品的产量链,使油茶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油茶重要省份江西,从2005年起启动了油茶产业“1155工程”,即培育1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带动1万户油茶专业大户,建设油茶丰产林基地500万亩,力争到2010年,全省油茶产业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总体看来,我国油茶发展历程虽一波三折,但目前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我国油茶市场总体形式良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业产生强大拉力,油茶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的3倍。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的湖南、江西、广西等14个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发展到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t,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t,其中加工能力在500t以上的企业达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同时,随着油茶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其在加工茶油的同时,生产副产品方面进步也较快,2007年我国茶油实际加工量达到26.25万 t,年产茶粕68.39万 t,茶皂素1.86万t,年综合产值111.18亿元。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我国油茶主产区茶油实际产量和年产值现状统计图)
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工作从“六五”期间正式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有关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通过承担国家攻关和省部科研项目,建成了国内最好的油茶种质资源库,保存了1000多个油茶育种材料,建立了金华木本油料育种基地、浙江富阳油茶物种保存基地和福建福安油茶良种保存基地等。选育出了一大批油茶优质高产新品种(系),特别是“六五”、“七五”期间选育出的100多个第二代无性系良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kg至50kg,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kg。与此同时,我国在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根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总之,我国油茶的良种选育和繁育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为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发展基础。(2007我国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采穗圃面积和良种种苗生产能力图)
我国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油茶经营实践中,广大林农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技术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油茶经营技术的不断研究,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例如,“六五”、“七五”期间,油茶科研单位相互协作,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式。同时,先后出版了《中国油茶》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等一批专著和技术培训材料,解决了包括油茶芽苗嫁接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已将芽苗砧技术辐射推广至广大油茶主产区。进入新世纪,油茶质量安全控制栽培技术及有机栽培技术也已经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各地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有关国家标准等,也编制了油茶栽培管理方面的地方标准,例如,湖南编制的《油茶工程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43/T083-94)、《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规程》(DB43/T 102-1996),浙江省编制的《无公害油茶籽油地方标准》(DB33/T525-2004)等,所有这些都为油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近些年来,我国油茶主产区产业经营模式中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所占比重较大,但是由于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经营规模小,林农很难获取和掌握油茶种植管理的先进技术,因此导致管理不善,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在油茶主产区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加农户为种植基础,建立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紧密结合多种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在江西省,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油茶林基地建设按照市场规律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和大户流转。二是以企业和大户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油茶林基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目前,该省有24家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了自己的原料林基地,有11家省级龙头企业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合作社的形式,大规模建设油茶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油茶种植业,使油茶产业发展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多年来,我国油茶种植虽然有过几次大发展,但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对油茶产业发展重视不够,导致粗放管理。过去由于地方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缺乏认识,没有正确引导农民对油茶林进行科学管理,致使大部分油茶产区的群众仍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栽培管理不到位。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油茶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油茶新品种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低产林抚育改造每亩成本也在600元左右,一般农业没有能力承受前期这么大的投入。三是品种老化混杂,处于衰产期林子占较大比例。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建国前后种植的,在湖南省约有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较低;在江西、安徽两省,油茶林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实生苗造林。此外,据统计,全国油茶处于衰产期林子2133.7万亩,占总面积的47.09%,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四是良种化进程缓慢,科技水平不高。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油茶低产林改造,各省良种使用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湖南省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不足170万亩,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一成左右,且良种推广应用还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此外,油茶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也较落后,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依然较少,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2.1 我国油茶增产潜力仍然很大。一是提高单产。我国油茶普遍单产很低,大部分油茶林亩产茶油只有3kg至5kg。然而,只要经过技术措施改造低产林,油茶林的产油量就会成倍甚至成10倍地增加;二是推广种植优良品种。据资料显示,采用优良品种新造油茶林,每亩产油可达35kg至50kg,有的甚至达到70kg以上。三是处于产前期和待更新改造的油茶林一旦投产,其增产潜力大。据统计,这些林子约占总面积的51.06%,一旦这些林子投产,其总产量将提高一半。四是我国适宜种植油茶的荒山荒地可以适当开发。据统计,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2.6亿亩宜林地,有相当一部分适宜种植油茶,如果仅从适生地区拿出1000万亩种植油茶,那么茶油增产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3.2.2 我国油茶产品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一是从国内茶油需求分析。油茶是我国特有的的乡土树种,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个百分点和1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目前我国年产茶油约为26.25万t,茶油人均占有量仅0.2kg/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橄榄油20千克/年的水平,食用油结构极不合理。如果我国人均茶油占有量2kg/年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要增加10倍,缺口达到250多万t/年。此外,我国作为世界上食用植物油第一消费大国,其食用油自给率只有60%~70%,有大于1/3的缺口,已成为食用植物油第一大进口国,茶油产量的提高可替代进口,弥补国内市场不足。二是从国际市场开发分析。虽然茶油在食用中的营养保健比橄榄油更胜一酬,但其价格仅是橄榄油的三分之二,较大的价格落差是茶油所具备的一大竞争优势。近年随着国外对茶油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优质茶油已远销到美国、东南亚等国外市场。只要保障质量,积极开拓,我国茶油将在国际市场上有一番大作为。
3.3.1 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油茶产业链条长,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政策性强,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适时成立由各级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等组成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及相关配套办事机构,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全力推进,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国家可组建由从事油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的专家构成油茶产业发展协作组,在科研、成果推广、良种繁育、产业经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此外,通过多种煤体广泛宣传油茶的特性和油茶高品质、高价值,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油茶、食用油茶,以消费的不断扩大拉动油茶产业不断发展。
3.3.2 坚持加大科技研究和推广。目前,我国大部分油茶林产量很低、效益较差,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科技落后,推广不力,要想提高油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研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向科学要效益。一方面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围绕油茶生产各个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高产、稳产、多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油茶油茶新品种和高产关键技术的,依托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工作站、苗圃、科技示范基地等健全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集中力量推广普及已确定的良种和良法,认真总结推广管用、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今后在采种、育苗、整地、栽种、抚育摘果等各个环节,可实行统一技术规程,使之形成一套标准化程序,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最省时,最省力的办法,实现油茶的优质高效。
3.3.3 坚持积极培植龙头企业。由于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推动结构优化。油茶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应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同时,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此外,在积极培植龙头的同时,应增强品牌意识,努力打造体现各自特色的知名品牌,依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3.3.4 坚持科学经营管理。坚持科学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油茶林栽培经营上的管理,主要为:一是加快建立和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总结和探索油茶高产、高效种植的技术和经验,优化各项技术的组装和配套,通过加大建立示范基地形式,为国内油茶产业的发展起到标杆的作用。二是实行分类指导。对中产林和具有改造潜力的低产林,实施常规综合技术改造措施;对“老、残、病、虫”油茶林,采取全面更新的办法,进行换种改造;对少结果或不结果的中幼林实行嫁接换冠,培育优良林分。三是开展立体经营。大力提倡林地间作套种,推广立体经营模式。如在油茶林中套种黄豆、马铃薯、西瓜等经济作物,以耕代抚,提高复合系统生产力。四是进行综合改造。为提升国内现有油茶林的生产水平,必须采取综合改造措施,如对现有油茶林采取林地清理、深挖垦复、合理施肥、密林疏伐、稀林良种补植、修树整形、蓄水保土、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的综合改造措施。
3.3.5 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油茶,资金投入是保障。因此必须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集资金,一是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把油茶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种苗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二是要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通过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更好地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油茶产品和开发;三是国家财政必须给予扶持,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且把钱用在刀刃上,重点用于发展影响力强,带动力大、示范明显的工程;四是加强信贷支持,国家安排贴息贷款,专项支持油茶产业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和林农利用各类信贷资金发展油茶产业。此外,在良种上给予补贴,在造林上给予补助,生产大县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对油茶加工业给予象油菜、大豆等一样的减税扶持政策等。
3.3.6 坚持增强监管力度。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持续升温,在南方油茶主产区油茶规划项目的规模之大,投资之巨,盛事空前。因此项目和资金监管势在必行。主要建议: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的要求,切实把营造林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二是狠抓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或地方下达的建设任务计划,严格按照明确的建设方案、内容和进度要求进行建设,切实把好规划、作业设计、整地、种苗供应等各个环节,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物资、种苗调拨、验收、审批等核算制度,合理划分权限、明确责任、完善手续、规范管理;四是实行油茶工程资金会计决算审核制。要求会计决算必须数字准确、内容完整真实、上报及时,保证会计决算质量;五是建立专项资金支出稽查制度。不定期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审查。
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如何推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就要坚定不移的按照国家对油茶产业的战略部署,依靠中央政策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及时妥善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科学谋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使油茶产业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贾志邦.解决突出问题 推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J].林业经济,2008(10):3-5.
[2]奚如春,邓小梅.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J].经济林研究,2005,23(1):83-87.
[3]刘跃进,欧日明,陈永忠.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4
[4]汤晓文,刘韶辉,田亚玲.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浙江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08(7):24-28.
[5]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发展报告(2000-2007)[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