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发现一枚皖西北革命根据地二十文铜币

2010-08-06 01:03:48赵士斌
中国钱币 2010年1期
关键词:铜币楷体宿州

林 平 赵士斌

最近宿州市发现一枚皖西北革命根据地二十文铜币。该币黄铜质,直径 33.1、厚 18mm,重 11.7g,币面上铸有 “皖西北苏维埃造”七个字,楷体,阳文,下缘为阿拉文数字 20,中间有空心五角星形图案,正中为 “二十”二字,竖排,楷体,阳文,“十”字不清,背面边缘的四周为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 “全、界、阶、起、来”五字模糊,中有一镰刀斧头纹饰图案,图案外有珠环。整个钱币制作虽不精致,但包浆古旧自然,仍显庄重肃穆。经权威鉴定机构认定为三级文物。除安庆宋康年先生收藏一枚外,其他尚未有发现报道。这次在宿州境内属首次发现,对填补宿州乃至淮北地区红色钱币史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六大”召开以后,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 1930年,全国已建立大小革命根据地十几块,分布在十多个省 30多个县,主要有中央革命根据地 (包括赣南、闽西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等。当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适应当时战争与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于同年 10月成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发行了纸币和铸行铜币。到了 1931年 10月鄂豫皖苏区所属的皖西北苏维埃政府又决定成立皖西北苏维埃银行,行址设在麻埠镇 (即今安徽金寨县境内),开铸铜币,面值有 20文和 50文两种。因当时根据地没有铜材和机械设备,只能用旧炮弹壳溶化,手工锻打、轧压而成,币面多凹凸不平,工艺粗糙。1932年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大围剿,由于张国焘错误战略方针,致使苏区第四次反 “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于 1932年10月 12日仓促撤离皖西北,大片根据地沦陷。因此皖西北苏维埃银行自成立到撤离仅一年多的时间,此间多集中于 1931年 10月、1932年 4月两次铸造铜币,在无战争干扰情况下,每天可铸造 2500枚左右,因此皖西北革命根据地铸币存世极罕,二十文比五十文更为罕见。

猜你喜欢
铜币楷体宿州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宿州学院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小品中的数学问题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中国钱币(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4
辽金元时期巫山文学撷要(下)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