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自华 王运林 叶冠伦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528251)
2型糖尿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日趋常见,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近年来,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倍受关注,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间采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3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间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分类及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6~80岁, 平均(47.18±2.20)岁;B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6~75岁, 平均(47.14±2.14)岁;C组患者11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32~76岁,平均(47.26±2.04)岁。并排除严重心脏病、肝肾疾病、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及严重慢性并发症患者。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同时C组单纯给予诺和灵30R治疗,即用诺和笔于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患者的初始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水平、体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最大用量均不超过1.0U/kg,直至达到预期目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睡前血糖<9.0mmol/L)。A组给予诺和锐30联用拜唐平联合治疗,拜唐平3次/d,或中餐时服用;B组联合应用诺和灵30R和二甲双胍,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3次/d,进餐时服用。
治疗后测定两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2h PBG);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血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血糖<2.8mmol/L为低血糖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降糖药物评判标准分为三级,显效:FBG及2hPBG分别降至7.2 mmol/L和8.3 mmol/L或下降30%以上;有效:FBG及2hPBG分别降至7.3~8.3 mmol/L和8.4~10.3mmol/L或下降10%~29%;无效:FBG及2hPBG均无变化或下降<10%。
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A组、B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明显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BMI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A组、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 (P<0.05),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A组、B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低血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B组明显低于C组 (P<0.05);A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n(%)
表3 胰岛素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8%~11%,微血管及大血管合并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可以引起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溶解、凝血、高血压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代谢异常[2],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倍受关注,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研究采用诺和锐30联合拜唐平(A组)以及诺和灵30R联合二甲双胍(B组)治疗2型糖尿病,并与单纯应用诺和灵30R(C组)作对比,结果显示A组、B组治疗后FPG、2hPBG、HbA1c明显低于C组,而A组与B组治疗后FPG、2hPBG、HbA1c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BMI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评估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95.83%,B组为95.83%,C组为79.16%;A组、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A组、B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C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B组明显低于C组,A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论提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显著增加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在于空腹和餐后血糖均达标。除了基础治疗外,为了尽快减轻高糖引起的作用,临床上主张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3]。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作为胰岛素类似物的预混剂,它具有更好地模拟正常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的优点,但单纯应用对中餐后血糖以及部分患者早、晚餐后血糖并不尽人意,且有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联用口服降糖药非常必要[4]。拜唐平是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一种,是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它可以竞争并可逆性抑制人体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及胰腺α-淀粉酶,阻止1,4-糖苷键水解,从而延缓了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同时可以使空腹血糖降低[5]。而二甲双胍不仅降低基础血糖,也可降低餐后血糖,其药理作用机制为降低肝糖原异生作用,减少小肠吸收葡萄糖,并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中均不会产生低血糖,二甲双胍虽可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全天血浆胰岛素反应,但通常胰岛素的分泌没有变化。因此,拜唐平与诺和锐30联用以及二甲双胍与诺和锐30R连用,具有协同或增强胰岛索降糖的作用,既显著地降低了餐后血糖,又降低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使血糖控制全面达标,同时减少胰岛素剂量,减少由于胰岛素剂量加大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刘新艮.实用内分泌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82.
[3]敏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7):365.
[4]胡茂清,张洪茂,杨雪等.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J].四川医学,2009,30(8):1231-1233.
[5]苏健民,武革,刘付贞.诺和锐30联用拜唐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5):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