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佐康
条码是由一组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代码组成的图形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内容。条码符号作为数据载体,具有操作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商品条码技术已经成为连锁超市必不可少的结算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商品条码质量直接影响着POS系统的运行效率及结算资金安全,事关超市、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要使商品条码符号能被正确和高效地识读,就必须保证条码符号的质量,印制符合标准的商品条码。
为及时了解本市企业商品条码质量与使用情况,帮助企业提高印制条码的质量,从2005年起,上海市每年都开展针对生产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刷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迄今共抽查了700多批次的产品,均为印制EAN-13商品条码的内销产品,抽查范围涉及食品、医药、保健品、纺织服装、化妆品和日用品等领域,基本覆盖了本市超市和商场销售的主要产品。总体抽查情况良好,历次合格率均保持在85%以上,并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条码质量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商品条码印制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在抽查的不合格批次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因空白区宽度不足而导致不合格,具体问题归纳有以下几种:
·虽已选用适当的颜色在条码符号位置下方作衬底色,但衬底后没有预留空白区位置或空白区不足;
·在条码符号外侧用外框包围,但条码起始符、终止符两端外侧至外框距离空间不够;
·左右空白区域内被文字或图案等侵占。
空白区是条码起始符、终止符两端外侧与条码符号空的反射率相同的区域,其作用是提示识读器开始采集及结束采集数据。空白区宽度是影响条码符号能否被快速、准确扫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GB 12904-2008《商品条码零售条码编码与条码表示》中的强制项。在实际检测这些条码符号过程中发现,当空白区宽度不足时,虽然条码符号本身印制较清晰,但检测仪器结果却显示条码符号缺陷度很大,甚至会造成有些条码符号无法译码,从而使条码符号等级为0级。
其实空白区宽度是很容易控制的,只要在设计和印刷时注意不小于标准规定的最小宽度尺寸,即EAN-13条码左、右空白区宽度分别不小于3.63mm×放大系数和2.31mm×放大系数。此外,在设计和印刷商品包装时,右侧空白区易被忽略,在GB 12904国家标准中也提出了技术上保护空白区宽度的方法,即在EAN-13条码的右下角加“>”符号,(具体大小和位置见图1),可有效保护右侧空白区不受侵占。
检测发现,当印制条码的载体为塑膜时,印制的条码符号合格率相对偏低,问题较多出现在条码符号反差、调制比等级上。
企业虽选取了标准中条码符号条空颜色搭配参考表上的条空颜色,但恰恰是在光学特性中反映条与空反射率之差指标的符号反差上出现了问题。由于塑膜材料多为透明载体,受识读设备光学特性的影响,若印刷企业在条码符号位置处衬底采用的油墨墨层较薄而遮盖力低,识读光线会透过载体材料照射到包装内的内容物上,就会造成条码空的反射率过低,使条码符号反差低于标准要求。因此在实际印刷中可适当提高白墨(或其他底色墨)的粘度,也可采用白墨(或其他底色墨)两次印刷打底色的方法保证有足够的遮盖力。
在塑膜上印制条码是采用凹版印刷方式,制版工艺中出现的补偿网点会使条码符号条空单元边缘较粗糙,特别是在条码符号放大系数较小时,条码符号中较窄的空单元会出现反射率明显下降,从而使调制比下降。而由于塑膜材料对油墨的吸附性差,有可能会出现油墨发花现象,使条码符号的空单元反射率低于空白区反射率,也可导致调制比下降。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选用印刷大小适合的条码符号,并应注意条的方向与印刷方向一致,选用高质量的油墨。塑膜在承印前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油墨附着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制比等级。
许多企业采用瓦楞纸材料承印EAN-13条码,而印制的条码符号等级往往较低。经抽查数据统计显示,影响符号等级的参数主要有符号反差、可译码度和缺陷度。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瓦楞纸载体材料以及柔性印刷方式。
在检测中发现,企业中较多采用棕黄色瓦楞纸箱材料,材料表面的反射率较低,符号反差检测结果往往只有1级。瓦楞纸表面质地不均匀,条码符号条空单元上容易出现脱墨和污点现象,可导致条码符号单元非均匀度较大,使缺陷度过高。目前大多数印刷企业仍然普遍采用的是柔性印刷方式,由于印刷板材较柔软,纸张油墨吸附性差,经印刷时印版与纸张表面接触,容易形成油墨扩张,造成条码的条单元变宽,使条码符号的条空尺寸超差,可译码度降低。
在瓦楞纸材料上承印EAN-13条码可采取以下方式:
1.采用胶印方式,先将条码印刷在平滑度较好、质地均匀、符合条空反差要求的纸张上,再与瓦楞纸其他层粘合;
2.在不干胶标签上印制条码符号,再粘贴至瓦楞纸箱上。
在历次监督抽查中,常有一些批次产品的条码符号被拒读或误读。拒读指扫描条码符号后,译码器没有产生输出的状态;误读指译码器的输出和条码符号的数据不一致的状态。通过观察发现有些条码制作精度很差,印刷后条纹的宽度过粗或过细;有的因条码打印机出现断针现象使条纹中出现断线;有的条码因选择不恰当的印刷载体和印刷方式而印制得极其模糊。产生拒读和误读现象的原因除了条码的条空颜色搭配不当、印刷载体和油墨的光学特性不符合外,较集中的问题是条空尺寸超差严重。
要避免出现拒读和误读现象,企业应尽可能做到:
1.采用专业的条码制作软件制作条码或订制符合标准的条码符号原版胶片;
2.选择合适的印刷载体和印刷方式,不同的印刷设备均需做条码适性试验,以确定可符合该设备印刷条件的条码最小放大系数和条宽减少量(BWR)值;
3.对印刷设备或条码打印机设备日常进行必要的维护;
4.企业人员应具备条码的基本知识,能解决在制版或印刷时出现的问题。
在国家标准中有些检测项目如放大系数、条高、印刷位置等没有作为强制性条款,因此在抽查的检测结果中没有写出这些项目的具体检测数据,但是这些项目对于条码符号的实际扫描仍有一定影响。
在抽查中发现由于许多企业的产品包装上文字、图案较多,包装设计时又较少考虑应给条码符号放置留出足够的空间,结果使设计的条码符号尺寸过小。在GB 12904中EAN-13条码放大系数的要求是0.80~2.00,条码符号随放大系数的变化而放大或缩小。放大系数越小,允许的条空尺寸就越小,精度要求越高。没有经过适性试验而盲目选取过小的条码放大系数是条码符号等级低和造成条码符号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产品包装印刷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相对较大的放大系数,其印刷质量也容易得到保证。
同样出于设计空间的考虑,有众多的企业没有按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设计条高。虽不作为国家标准的强制项,当包装上的条码印刷面积不足时,条码可以适当截短,但随意过度截短条码的高度,会明显降低条码符号的首读率,影响POS系统的运行效率。
条码符号在商品项目上放置的位置应相对统一,便于扫描操作和识读。在实际抽样中也发现有部分批次产品在包装内装了内容物后变形比较严重(如抽真空包装产品),以及将条码符号放在包装折叠处的情况。企业在考虑条码印刷位置时应按照GB/T 14257-2009《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要求设计。
有效控制条码质量不仅能避免因产品不合格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可以保证产品的销售,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事关产品生产企业、印刷企业及销售商的利益,需要得到各方的重视和共同维护。现就生产、印刷企业及销售商各方如何控制商品条码质量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生产企业
企业首先应有相对稳定的人员从事管理条码的工作,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要掌握编码唯一性的原则,对不同的商品应分配不同的商品代码,并在编码后注意做好存档记录工作,避免以后重复编码。派企业关键岗位的人员参加条码技术知识培训,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分中心每月都有针对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的免费培训。应订制符合标准的条码符号原版胶片或采用专业的条码制作软件。如企业自行设计包装,应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对商品条码尺寸、颜色及印刷位置的要求设计商品条码。委托有商品条码印刷资格的企业印刷商品条码。建立条码检验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购买条码检测设备,对印刷企业交付的或企业自己印制的条码进行抽样检验。无检测设备的企业可委托当地条码质检机构检测,以保证条码的质量。
2.印刷企业
印刷企业要实现对条码质量的控制,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管理体系。所有与条码质量相关的员工应明确在条码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并接受相关条码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制订并落实条码印刷验证制度和包装设计稿审查制度,做好对条码印刷品、印版和胶片的管理;维护并保证印刷条码的设备正常运行;建立条码印刷品质量检验制度,应至少配置一台条码检测设备,对条码符号设计、制版、试印刷和批量印刷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保证未经检验合格的条码印刷品不出厂。企业还可以通过办理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工作,得到编码中心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3.销售商
销售企业应对所有进场销售的商品进行条码质量审核,向供应商索取《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查验销售商品上条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对条码质量进行检测,发现有使用不规范或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条码符号必须要求供应商整改,直到符合要求后才放行。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和编码中心进行合作,对已进场销售的商品进行条码应用情况和条码质量的复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解决。